李建民[原陝西省安康市副市長]

李建民[原陝西省安康市副市長]

李建民,男,漢族,陝西省志丹人。1963年4月出生,1979年2月參加工作,曾任中共陝西省彬縣縣委書記,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出差期間,在西安不幸突發疾病,於2016年5月28日23時10分逝世,享年54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建民,男,漢族,陝西省志丹人。1963年4月出生,1979年2月參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中共陝西省彬縣縣委書記、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個人經歷

李建民李建民

1979.02---1984.09志丹縣王渠國小、市鎮國小教師;

1984.09---1987.01志丹縣教育局文書、副主任科員;

1987.01---1988.06志丹縣委辦公室機要秘書;

1988.06---1991.03共青團志丹縣委副書記;

1991.03---1992.09志丹縣杏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1992.09---1997.08志丹縣杏河鎮黨委書記;

1997.08---2002.12延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02.12---2004.07吳起縣委常委、副縣長;

2004.07---2006.07吳起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6.07---2007.01中共彬縣縣委副書記、人民政府代縣長;

2007.01---2010.03中共彬縣縣委副書記、人民政府縣長;

2010.03---2015.02中共彬縣縣委書記。

2015年2月起任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16年5月28日,出差期間,在西安不幸突發疾病,醫治無效去世。

去世

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建民同志出差期間,在西安不幸突發疾病,於2016年5月28日23時10分逝世,享年54歲。

人物事跡

悼念好書記李建民

2016年5月28日深夜,時任安康市副市長的李建民出差期間,在西安不幸突發疾病去世,年僅54歲。當時,距李建民從彬縣縣委書記任上調往安康,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噩耗還是在當晚就傳到了彬縣。當天夜裡,在彬縣這座“川城”,不少人淚濕雙眼,一夜未眠。2006年7月,李建民從吳起縣調到彬縣任職,一直到2015年2月離開,在彬縣整整工作了10年。[4]

李建民去世的訊息傳到彬縣後,當地民眾的手機朋友圈迅速被李建民三個字刷屏,螢幕上遍是悲傷、遺憾、懷念、感謝等字眼。悲傷的情緒在5月30日晚達到高潮。當天下午開始,上千人從四面八方趕到縣城開元廣場,聚在彬塔下面悼念李建民。民眾們在塔身上掛起“建民書記一路走好”的挽帳,在地上點起了寄託哀思的蠟燭。

當天參加悼念活動的彬縣人老劉回憶,現場的花圈最少有上百個,都是老百姓自己買的:一位幹部拿著花圈來了,一路走一路哭,他說他是代表他自己來的;一位賣兔子肉的老闆帶著女兒來了,他至今還記得李建民到他小飯館吃飯後硬給他塞錢的情景;三位女中學生手捧鮮花來了,一臉崇敬;一群環衛工來了,現場大哭,他們感念李建民讓他們有了一份事情做;一位80歲的老幹部過來點了一炷香默默離開;北塬上一位村民騎著機車,馱著花圈也來了……

夜色漸黑,廣場上的人也越聚越多,想上前上香獻花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眼見現場秩序有些失控,一位男子情急之下大喊:“李書記是不是第二個焦裕祿?是的話,大家就主動退退留出路來!”

悼念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許,直到活動結束,不少人還久久不願離開。目睹這一幕,一位老人感慨,他很多年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場面了。

家中唯一的電器是洗衣機

李建民家的院子裡有四個窯洞,他和哥哥一人兩個。貼瓷片的房子六間是兩年前移民搬遷時蓋的,國家補貼一半,自己掏一半。

輝煌地產老總焦曉鋒,彬縣電視台原國家一級播音員史愛群等人看到房子後放聲大哭。

焦曉峰大哭著說:“人說李書記不貪是因為不差錢。這算個啥嗎!這叫有錢?”

國家貧困縣變成陝西十強縣

“李建民來彬縣後,城市環境變化翻天覆地”

40多歲的朱先生說:“自從李建民到彬縣後,城市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北灘的變化最大。”60多歲的退休幹部張女士說,李建民好不好,看看他做的事就知道了,開元廣場和涇河河堤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朱先生和張女士口中提到的北灘和涇河河堤其實是同一個地方同一件事,不少彬縣人一提到它,就會說起李建民的好。[4]

“十年,十年的輪迴中,在這座城,在百姓心中。這座城,是對你最好的銘記!”李建民去世後,有人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句話。[5]

2006年之前,彬縣還頂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在這裡,李建民展現了清晰的思路和超前的眼光,僅用4年就帶領彬縣成為陝西十強縣。

當時,彬縣的縣委縣政府辦公樓有近30年的樓齡,樓內門窗破爛、桌椅陳舊、牆皮脫落、廁所滲水。“辦公條件差,一點面子都沒有!”不少公務員都抱怨過當時的辦公樓,盼著李建民能拍板拿錢翻修一次。

“錢應該先緊著教育花!”李建民初來乍到就定了調子。他認為,對於一個貧困縣來說,發展教育和文化建設是最基礎的工作。

在這一發展思路之下,彬縣教育異軍突起,在陝西省率先化解了“普九”債務,實施了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政策。

彬縣的窮困還與涇河泛濫有關。涇河從彬縣穿城而過,兩岸常年沒有河堤,大小水災年年有。李建民親自帶隊考察之後,決定斥資3.2億元啟動防洪工程。

貧困縣花這么多錢築堤,隨即引來了鋪天蓋地的質疑。爭議還沒停止,一場大暴雨就給了彬縣人答案。

2010年7月23日暴雨突襲彬縣,水位已經超過1米,眼看縣城就要被毀。晚上10點,李建民站在齊胸深的洪水中調度挖掘機、鏟車,迅速疏通了3條通往涇河的支流。個把小時之後,城區的洪水就全部泄走,新修建的河堤在考驗中巋然不動。

從那以後,反對修堤的聲音煙消雲散。

我兒脾性不好,傷著大家的多原諒

不僅在彬縣備受尊重,在李建民的家鄉志丹縣張渠鄉,老百姓至今念著他的好,最多的評價是“好人啊!”稱讚他當官不忘本。在李建民的張羅下,這個昔日閉塞的鄉里拉上了電線,通上了自來水。當地民眾說:“我們有個三長兩短、七難八過,只要給他說一聲,沒有跌在地下的理兒。”

在另一個工作過的地方延川,老同事評價李建民“思路極其精明、點子非常多”。

“精明的思路”來自紮實的基層調研。每到一個地方,李建民都要捲起褲腳,挨個鄉鎮調研、挨個村子探訪。延川縣的705個自然村中,李建民去了703個。經過實地勘察,李建民敏銳地發現棗業的巨大潛力。他隨即發動農口同志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延川縣統計數據顯示,李建民任職期間,紅棗種植面積從7.8萬畝擴大到了21萬畝,成了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

對老百姓,李建民總是笑臉相對,但對那些不好好乾事的幹部,脾氣不太好,他只認工作不認人。一位與他共事過的彬縣幹部說,李建民在工作上也從來沒有虛的,不講“套路”。檢查工作時總是先到田間地頭親自看,而後才聽取匯報。在志丹縣殯儀館舉行的追悼會上,李建民的老父親當眾哽咽著說,“我兒脾性不好,傷著大家的多原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