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戶鄉

李家戶鄉

李家戶鄉位於山東省武城縣西南部,東臨德商路,南與夏津縣接壤,總面積60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3.1萬人,耕地6.4萬畝。是山東省優質棉種植基地。

基本信息

農業發展

農業產業優勢明顯。緊緊圍繞“一紅兩白一牧”,大力發展辣椒、棉花、食用菌和畜牧業生產。將棉花作為全鄉的主導產業,抓單產、促總量,人均棉田達到1.5畝;通過組建棉花種植合作社,推廣普及科學植棉新技術,進一步促進了我鄉棉花產業發展,帶動民眾致富。2008年被武城縣農業局評為“全縣科技推廣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同時全鄉辣椒種植面積達10000餘畝;西瓜大棚200個,大田西瓜5000餘畝;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0萬餘平米;奶牛200餘頭。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被評為“德州市先進示範基地”。年創效益230萬元,人均增收200元。,搶抓生豬市場行情好的機遇,以發展規模養殖戶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被縣委縣府評審“畜牧生產先進鄉鎮”。食用菌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大力實施基地“擴規提檔”工程,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山東省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鄉(鎮)”。成功引進了德州順寶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和凱豐食用菌有限公司,建成發酵廠、菌種廠各1個,建成恆溫菇房120個,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規模效益進一步凸顯。與濟南、青島等11家大型超市簽訂蘑菇銷售契約,解決了菇農賣菇難題。

經濟發展

2006年,鄉黨委、政府根據“著眼長遠,立足實際、超前規劃、跨越發展”的指導思想,按照“一年總啟動,兩年上規模,三年大變樣”的發展思路,努力建設棉花加工區,力爭到2007年區內企業總數達60家,資產總額達1.2億元。目前,加工區內已全部實現了“四通一平”,制定出台了優惠的招商政策,為引大資、招大商打下了堅實基礎。

園區內現有23家企業累計投資5600萬元,進行了技改、擴建,增加了生產能力。其中華龍棉業公司吸收兼併了兩家棉花加工廠、一家肉聯廠、一家榨油廠,資金總額達到2000萬元,組建成了華龍棉業公司。天津興華棉業投資1000萬元的聚龍棉業公司一期已正式投產,二期浸出油工程正在擴建中。德州嘉德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銀隆棉業一期工程已完畢。高源紡織有限公司正在申請企業自由出口權。該鄉將努力把棉花加工區建設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主體,使之成為環境優良、條件優越、生活舒適客商興業發財的樂園。

搶抓縣、鄉公路改造機遇,加快路域經濟開發,重點建設三大市場,推動三大產業快速膨脹。一是新建辣椒貿易市場,在新老路劉官屯段沿路規劃建設長1000米,能容納160家辣椒經營戶的貿易市場,發展辣椒運銷業戶500戶以上。二是擴建棉花市場。引導農民依託小城鎮建設優勢,積極參與棉花市場建設,力爭新增棉花運銷戶200多戶以上。三是規範建設西瓜批發市場。把市場做強做活,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引導,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市場規模和檔次,發展西瓜運銷業戶80戶以上。力爭通過三個市場的建設,使新老路的路域經濟得到充分開發,使該鄉棉花、辣椒、西瓜三大優勢產業更加凸現,形成產業經濟的“隆起帶”,加快實現農業大鄉向農業強鄉的跨越步伐。

為全面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真正是我鄉“走出去,引進來”,我們制訂了較周邊鄉鎮更為優惠的招商政策,即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無償使用土地3年,獎勵引薦人5000元;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無償使用土地5年,獎勵引薦人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土地無償使用,獎勵引薦人3萬元。有些項目還可以一事一議,更加優惠。通過以上措施,今年我鄉已落實招商項目5個,協定引資額1億元。

工業發展

工業經濟蓬勃發展。我鄉是傳統農業鄉鎮,工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近年來,在歷屆鄉黨委、政府確立的“以工補農”發展思路的影響下,鄉鎮工業迅速發展,03年鄉黨委、政府投資200萬元建設了占地500畝的李家戶鄉工貿園區,園區落戶企業達到22家,主要以棉花初加工和深加工為主。在園區企業的帶動下,李家戶鄉工業經濟呈現出以棉花加工企業為特色的發展勢頭,截止2007年底,全鄉棉花加工及油料加工企業達到45家,年產值2億元。昌盛紡織、高源紡織、金瑞油業等三家資產過2000萬元的企業成為鄉鎮骨幹企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282
15028
15254
家庭戶戶數 921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9180
家庭戶男 14326
家庭戶女 14854
0-14歲(總) 6205
0-14歲男 3243
0-14歲女 2962
15-64歲(總) 21569
15-64歲男 10686
15-64歲女 10883
65歲及以上(總) 2508
65歲及以上男 1099
65歲及以上女 140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9858

地理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