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筆名李嘉庵),男,1957年生於古城西安。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琴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古琴專業會員、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詩詞協會會員、南京曲學研究會理事、南京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南京教育家協會民族音樂專家、金陵琴社及金陵崑曲社副社長。 李家安先生自幼受家學影響學習古典詩詞,十四歲拜名師學習中國花鳥畫,先後受過喻繼高、張正吟、趙良翰、徐純原等著名畫家指導。其彩墨山水畫重氣韻,講究水墨豐富的變化,線與面的對比。色彩調和、章法嚴謹,以詩為題。畫面中充分表達大自然蒼莽的氣勢與寧靜、祥和的生命本源。古琴藝術得自於廣陵派第十一代宗師梅曰強先生真傳,崑曲受益於北京已故崑曲泰斗“紅豆館主” 之女愛新覺羅·毓綺先生。三十年來李家安翻譯、整理創作古琴曲二十於首,為一百餘首古詩詞譜曲,並為《論語》《中庸》《大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文吟頌配曲。為挖掘和承傳古琴藝術和古代音樂文化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他從事古琴教學二十餘年,先後受聘於江蘇省戲劇學校、江蘇省郵電學校、南京市衛生學校、南京江風畫院、南京先鋒少兒學校,教授古琴、古典詩、詞、曲欣賞與誦唱、中國古代人文藝術鑑賞、中國古代音樂與傳統文化等課程。先後被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戲劇學院等多所大專院校聘為客座教授。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古琴藝術

李家安的古琴藝術 李家安的古琴藝術

古琴,又稱瑤琴、七弦琴,有“伏羲造琴”、“神農造琴”之說,是中國傳統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琴棋書畫,琴居首位,“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歷代撫琴之人多為文人雅士,故又稱“文人琴”,更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千古流傳,令後人嚮往不已。李家安先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古琴教學方法,即融理念、技法、修養三位一體,在教授古琴專業知識、表演技巧的同時,借鑑中華民族姊妹藝術如崑曲、詩詞、書畫等藝術門類,使學生更進一步開拓藝術視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領悟和把握古琴藝術所蘊含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出了一批古琴藝術演奏人才,並在江蘇省藝術賽事及全國各項藝術賽事中多次獲得最高獎項。有的已在國外著名音樂院校創立了音樂學新學科。

李家安古琴藝術連結

研究古樂器

李家安先生還致力於研究和還原失傳的中國古代樂器,比如周篪、楚篪、築、臥箜候、雅瑟等達十餘種。一九九三年他將具有七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代陶製樂器 “塤”改進成功,並發展至一百多個品種,榮獲國家專利,得到了藝術界專家和社會的肯定,被新聞媒體譽為“中華第一塤”。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李家安[古琴音樂家]

為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李家安先生先後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審計大學、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以及金陵圖書館等舉辦中國古代音樂文化講座六百餘場。他參與了南京朝天宮大型朝拜天子禮儀展演,曾出任南京夫子廟孔子雅樂團、江蘇新天編鐘古樂團藝術總監等職。

中央電視台三頻道、中央電視台國際部、鳳凰衛視亞洲台、德國南德電視台、法國國家電視台、江蘇電視台、南京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蘇人民廣播電台金陵之聲、南京廣播電台音樂頻道,以及國家、省、市各級報刊、雜誌等曾多次向海內外報導過李家安先生的藝術人生。

古琴演奏專輯

李家安先生自幼受家學影響,熱愛民族文化藝術,並學習古詩文、中國畫及崑曲藝術。其所奏之琴曲重中國傳統人文理念,道技互為體用。2006年出版《天籟》古琴演奏專輯,該專輯共收錄李家安彈奏的古琴曲18首。專輯為兩CD,古琴原聲樂,純器樂獨奏。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電子音像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