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獻

李宗獻

李宗獻,男,出生於1963年2月,祖籍河南許昌,現就職河南省平頂山市地稅局,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平頂山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宗獻 李宗獻

李宗獻,男,出生於1963年2月,祖籍河南許昌,現就職河南省平頂山市地稅局,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平頂山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2010年起先後獲全國牡丹攝影大賽金獎、“美在鷹城”全國攝影大賽銅獎、中國右玉攝影大賽一等獎;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風光類攝影作品大獎、中國雲台山國際攝影大展珍藏獎、黃河濕地白天鵝國際攝影大展銅獎、河南省第三屆金像獎、第十二屆河南省藝術攝影大展金獎、十七屆河南省攝影藝術展一等獎;二十四屆國展評審推薦獎、“暖暖回家路”全國春運攝影大賽二級佳作獎、魅力駐馬店全國攝影大展一等獎。

歷時三年完成了中國萬里長城夜色的拍攝,是第一個系統拍攝夜間萬里長城的攝影家。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說“李宗獻先生拍攝夜長城為世界展示了另一番長城特別的精彩”。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樹峰說“夜色長城是關於長城的壯舉,一次藝術的遠征”。《夜色長城》系列作品先後在中國攝影藝術節、大理國際攝影節、平遙國際攝影節、濟南國際攝影節、美國洛杉磯圖片博覽會、中國長城博物館展出。並榮獲平遙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獎、風光類攝影大獎

成就及榮譽

2010年《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獲全國牡丹攝影藝術大賽 金質收藏獎。

2010年《 鷹城樹王》獲“美在鷹城”全國攝影大賽 銅質獎

2010年出版 《蓮心集》《菊之物語》畫冊。

2011年獲第三屆尋找中國數碼攝影師河南賽區 冠軍,並獲中國右玉攝影大賽 一等獎

2011年《 夜色雲台》獲第十二屆河南省藝術攝影大展 金獎

2011年獲平頂山市文聯、平頂山市攝影家協會頒發的2011年度“ 平頂山市攝影成就獎”。

2012年獲河南省第三屆 金像獎

2012年3月《 夜色長城》獲十七屆河南省攝影藝術展 一等獎

2012年5月《 水墨情韻》獲三門峽銀行“天鵝卡”杯黃河濕地白天鵝 國際攝影大展 銅獎

2012年5月《 雲台早春之夜》 獲“山水音畫 四季交響”中國雲台山 國際攝影大展 珍藏作品。

2012年7月,作為河南省 領隊兼隊員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攝影家》雜誌社舉辦的“走進帕米爾、決戰崑崙山”—中國攝影家首屆“奧林匹克” 團體大pk

2012年8月《 夜色長城》參加2012第四屆 大理國際影會展

李宗獻 《夜色長城》畫冊 李宗獻 《夜色長城》畫冊

2012年9月《 夜色長城》參加2012中國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榮獲 優秀攝影師獎風光類攝影作品大獎

2012年10月《 夜色長城》參加2012第四屆中國 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暨齊魯國際攝影周。

梅花八品 梅花八品

2012年10月曆時三年完成了中國萬里長城夜色(甘肅嘉峪關至遼寧丹東)的拍攝,填補了中國攝影史上沒有系統拍攝夜間長城作品的空白,也是第一個系統拍攝夜間萬里長城的攝影家。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說“李宗獻先生拍攝夜長城為世界展示了另一番長城特別的精彩”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樹峰說“ 《夜色長城》是關於長城的壯舉,一次藝術的遠征。” 中國攝影家協會官方網 專題採訪讓更多的人到長城的另一種美》。並在 第九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展出。

2012年12月《 懸壁長城》被中國攝影家協會刊用2013年新年 掛曆和檯曆

2012年12月《 河南攝影》刊登 扶貧日記系列專題之一《 傳奇九峰山》,用攝影挖掘中國 貧困鄉魯山背孜風光、民俗,幫助當地文化脫貧,旅遊致富。

2012年12月榮獲平頂山首屆金像獎。

消失的小火車 消失的小火車

2013年元月《 夜色長城》在 美國洛杉磯國際圖片博覽會展出

2013年元月 出版夜色長城畫冊

2013年3月 《小火車》暖暖回家路——全國春運攝影大展二級佳作。

2013年3月1日 《夜色長城》組照獲得 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評審推薦獎。

2013年5月 《夜色嵖岈山》獲得 秀美山水·傳奇天中——魅力駐馬店全國攝影大賽一等獎。

另有 二百餘幅攝影作品在省級以上 獲獎與發表

社會評價

平頂山李宗獻:用鏡頭記錄《夜色長城》的精彩景象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井長水 沙星海

近日讀到一組題目為《夜色長城》的攝影作品,那難以言說的美強烈地震撼了我。夜幕下長城的神秘與幽邃,月色中長城的靜謐與博大,星光里長城的華美與絢麗,荒漠上長城的孤獨與悲壯,讓我迷醉在那用鏡頭營造的色彩與光影的世界裡。

《夜色長城》的作者李宗獻,長期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工作。平頂山周邊的山水,都曾留下他匆匆的身影和堅實的腳印。從風景到人像,從紀實到藝術,他多方涉獵,辛勤耕耘,把業餘時間全部用在了攝影上,並先後出版了《蓮心集》、《菊之物語》兩本攝影集。

從2009年秋天開始,他把拍攝的目標瞄向了長城。他的家鄉平頂山葉縣有一段楚長城,在拍攝這段長城的過程中,他意外地發現夜色下的長城顯得那么不同,古老、滄桑、神秘、遙遠、深邃、靜美、博大……一種深深的震撼緊緊地攫住了他的心。從此,他帶著對長城的崇敬之情立下宏願:一定要用自己的鏡頭留住夜幕下長城的風姿與神韻,讓更多的人們見識到長城的另一種美。

他的第一張夜色長城照片就是2009年10月在葉縣拍攝的《楚長城》。當時恰逢山中失火,夜幕下的楚長城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神秘、古老、雄奇。就是這張照片更加激發了他要走完長城,並將長城這一世界奇蹟通過鏡頭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決心。

要想很好地展示長城的風貌,對長城沒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是不可能的。李宗獻在動身之前,精心準備了幾個月,閱讀了大量有關長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並繪製了多幅拍攝線路圖。

夜色中的長城,有一種非同尋常的美麗,充滿著震撼人心的韻致。李宗獻用心感知長城,坐在城牆垛邊,耳畔夜風輕鳴,思接千載,渾然物外,與天地對話,與萬物溝通。漆黑的夜色中,長城的精魂就幻化成絢爛的精靈,氤氳在他的周圍。李宗獻自甘肅嘉峪關出發,跨七省兩市,途經嘉峪關、勝金關、三關口、榆林、雁門關、紫荊關、張家口、居庸關、山海關、虎山等近80個關口,歷時兩年多,行程10000多里,拍攝下了1000多幅精美的夜色長城照片。

為了拍攝夜幕星空下的長城,他經常下午進入拍攝地點,一直等到夜深人靜,四周漆黑,夜歸的鳥兒從長城的牆垛內猛地成群飛出,嚇得李宗獻汗毛倒豎,為了壯膽,他扯開喉嚨與鳥群走獸較勁。四周漆黑,拍攝完畢根本找不到下山的道路,他就鑽進睡袋休息一會,或者裹緊衣服坐在避風處等到天亮。為了節約時間,他背著火腿腸和麵包當乾糧,粗略算算,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拍攝夜色長城時吃的火腿腸和麵包加起來得能裝滿幾麻袋,以致落下了胃病。

在拍攝夜幕下的長城期間,他還記下了數萬字的拍攝筆記。在拍攝《中華之魂·夜色長城》之三《懸壁長城》時他寫道:“記憶中從未見過如此精彩景象。”李宗獻說:“在拍攝夜長城的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長城的偉大,認識到了長城的壯麗之美。”

人物訪談

讓更多的人見到長城的另一種美----李宗獻訪談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編者按:他到過荒無人煙的大漠,爬過懸崖峭壁險峰,趟過寒冷刺骨的河水,鑽過群鳥盤鏇的城垛;夏天,蚊蟲叮著身上,驅趕不走;冬季,寒風刺骨,呵氣成冰;經常四周漆黑,為了壯膽,他扯開喉嚨與鳥群走獸較勁。就是在這樣的執著和堅持下,李宗獻用他的鏡頭記錄下了一幅幅古老、滄桑、神秘、遙遠、深邃、靜美、博大……的長城,他鏡頭下的長城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夜,一個是野。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李老師,您好!很欣賞您的這組作品《夜色長城》。據了解,您從甘肅嘉峪關至遼寧丹東虎山長城,行程一萬多公里,系統拍攝中國萬里長城的夜景,請問您是如何選定這個主題?為什麼要拍攝長城?又為什麼要拍攝夜色下的長城?

李宗獻:我所生活的河南平頂山境內有戰國時期的楚長城遺址,它也是中國最早的長城。在拍攝楚長城的過程中,我發現夜色下的長城顯得那么不同,古老、滄桑、神秘、遙遠、深邃、靜美、博大……再多的辭彙都形容不了它,一種深深的震撼攫住了我的心,我由此想到了夜色下的萬里長城。我查閱了大量的關於長城的資料,發現拍攝長城的攝影家眾多,但拍攝夜長城的卻很少,更沒有一個系統拍攝夜間長城的攝影家。所以,我給自己立下宏願:一定要用自己的鏡頭留住夜幕下長城的風姿與神韻,讓更多的人見到長城的另一種美。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您是如何確定自己的拍攝思路和拍攝路線的?有具體的線路圖嗎?您是自己開車沿途完成拍攝的嗎?

李宗獻:在第一次動身之前,我精心準備了幾個月,閱讀了大量有關長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並繪製了多幅拍攝線路圖,有萬里長城整體路線圖,也有每個省、市乃至縣、鄉的長城路線圖。有自己開車,也有和朋友一起拍攝的,也坐過公共汽車、計程車、機車、馬車等各種交通工具,但我最享受的還是雙腳行走在長城之上的過程。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您如何解讀長城?拍攝這組專題之前,您是否做了充足的功課?都做了哪些準備?

李宗獻:長城是古人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世界文化遺產。對我來說,拍攝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對知識、經驗、體能等各方面都是,尤其是要了解長城,由巨觀到細微的了解,本身就是一項挑戰。但這也正是我想經受的,所以,能夠拍攝長城,首先是對自身的超越。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查閱資料,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氣候地理、風土人情,鍛鍊身體等必不可少,雖然苦、難、累,但樂在其中。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拍攝長城的攝影師也有很多,大多都拍攝司空見慣的長城景點,您是如何摒棄艷俗的風光色彩和傳統的構成,從更深入的一個層次用攝影的藝術去表現長城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的關係?

李宗獻:既然是拍攝夜長城,就要拍出其特點。我的基本選擇是:一是夜,二是野。對多數人而言,夜長城與野長城會更具陌生感,而這種陌生感來自罕見到或被忽略。自然的神秘和壯美永遠給人震撼,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長城也是如此。避開景點,摒棄艷俗的風光色彩和傳統的構成,更有利於呈現長城的滄桑感和自然美。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別人鏡頭下的長城對您的拍攝是否有什麼啟發?

李宗獻:值得我學習的有很多,他們的作品對我啟發很大。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您使用什麼器材?能否與廣大影友分享一些您的拍攝經驗?

李宗獻:我使用的佳能EOS 5D Mark II,通常使用廣角鏡頭。由於主題及夜間拍攝的特殊性,我對器材的使用也是極限性的,好在它基本上能滿足我的拍攝需要。我的體會是熟悉器材,用心、用情、執著拍攝。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請根據您的某一張照片,詳細的講述一下拍攝的過程和您拍攝時的詳細數據。

李宗獻:這張照片拍攝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城西,時間是2011年10月22日20點54分,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16-35mm/f5.6, 1152秒,ISO 200。這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故稱“天下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也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

當天下午四點多我搭乘計程車往嘉峪關市,在與司機武師傅交談中得知他對當地長城非常熟悉,他也很熱心,我當即決定請他做嚮導,晚上拍攝。找到賓館後卸下行李,我就和武師傅到了天下第一墩景區,幸好還未關門,進去後就趕緊尋找拍攝位置。此時天空雲霧密布,我心裡頓時沒了底兒,但仍抱著一絲希望,於是就耐心地等著雲層散去。當時零下二度,帶的熱水喝完了,寒冷也隨之襲來,希望也在一點一點地變成失望。當我正準備返回時,突然一陣大風襲來,大風過後天空立刻轉晴,天空布滿了星星,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此時正式拍攝的最佳時機,我抑制住激動的心情,拍下了夜色下的第一墩。由於天黑夜冷,武師傅的家屬很不放心其安全,不斷打電話叮囑,武師傅又返回家中帶上其家屬陪伴,也給我帶來了麵包和熱水,這次拍攝經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您的作品中,對光線和曝光時間的把握都很到位,請問您是如何處理光線和控制曝光的 李宗獻:這得益於長期的實踐和經驗。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簡明扼要卻說到了重點,是的,對攝影語言的把握和對光線的控制是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完成的。那么,您都是一個人完成拍攝的嗎?在拍攝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李宗獻:多數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有時候也有朋友幫助。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路況、地形不熟,雖然做了準備,但夜間實地拍起來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困難。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您認為一個成熟的攝影師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想要完成一組成熟的攝影專題作品,前期策劃重要嗎?都需要做哪些準備?

李宗獻:一個成熟的攝影師當然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個人思想的清晰。前期策劃當然也很重要,沒有充分準備是拍不好的專題作品的。拍攝前需要準備的也很多,最主要是了解當地的情況,讓自己的思路明晰起來。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在當今影像泛濫的時代,將影像專題做得在立意、語言、技術方面都有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拍攝這組作品,不僅是對拍攝者意志、體能、物力和時間,都是很大的考驗,也對攝影者的技術有很高的要求,請問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完成拍攝的?

李宗獻:拍攝夜間長城,必須到許多人跡罕至的地方,常常要背著器材沿著長城徒步行走。我到過荒無人煙的大漠,爬過懸崖峭壁險峰,趟過寒冷刺骨的河水,鑽過群鳥盤鏇的城垛。為了尋找到一個最佳拍攝位置,必須不停尋覓,不停調整。夏天,蚊蟲叮著身上,驅趕不走;冬季,寒風刺骨,呵氣成冰。我經常下午進入拍攝地點,一直等到夜深人靜,四周漆黑,夜歸的鳥兒從長城的牆垛內猛地成群飛出,嚇得我汗毛倒豎,為了壯膽,我扯開喉嚨與鳥群走獸較勁。四周漆黑,拍攝完畢根本找不到下山的道路,就鑽進睡袋休息一會,或者裹緊衣服坐在避風處等到天亮。為了節約時間,我背著火腿腸和麵包當乾糧,粗略算算,兩年多的時間裡,我拍攝夜色長城時吃的火腿腸和麵包加起來得能裝滿幾麻袋。

夜景拍攝是以天地自然景觀為拍攝對象,無論仰觀或是俯察,都須對景觀的地理歷史及自然環境有所了解,事先要查找資料,最好能實地勘察,不僅要白天看,還要晚上看。白天主要是熟悉路徑,查看角度及景物之間的關係,通常還要找幾個角度和機位試拍一下。晚上則著重看光源、光線,尤其是離城鎮近的地方,如果拍攝星軌,還要查看星星的位置以及與景觀的關係。綜合各種因素,選景必須要突出拍攝主體,而且無論是位置還是受光都要突出。因為夜間拍攝通常是要長時間曝光,因此選取景觀時要在熟悉環境的前提下對拍攝畫面效果有所預知。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是的,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您的努力和堅持,您鏡頭下一幅幅長城的作品也越來越美麗,您的作品可以說不僅僅是在表現長城,影像的背後也針對當代社會和歷時文化提出了更加深刻的反思,那么,拍攝這組作品,對您個人來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李宗獻:拍攝夜間長城也是磨練意志,自我升華的過程。我常常坐在城牆垛邊,耳畔夜風輕鳴,思接千載,渾然物外,與天地對話。夜幕下長城的神秘與幽邃,月色中長城的靜謐與博大,星光里長城的華美與絢麗,荒漠上長城的孤獨與悲壯,讓我不能自抑。我常常是用心體會,盡力把心中的長城與夜幕下的長城融匯起來,把它的歷史與神韻表達出來,從而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長城的另一種大美。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非常感謝您帶給我們帶來這么美好的視覺感受,讓我們欣賞到了不一樣的長城美。讓更多的人見到長城的另一種美-

相關評論

夜空中的長城風骨!李宗獻先生拍攝夜長城為世界展示了另一番長城特別的精彩。

——董耀會(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

《夜色長城》的拍攝是一次關於長城的壯舉,一次藝術的遠征。

——李樹峰(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評論家、中國攝影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攝影家》雜誌主編)

李宗獻勵志苦行,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於萬里長城之下,傾一腔熱情,演繹了他心中的壯美長城。

——吳行(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

《夜色長城》既是對風光攝影的深入探索與延伸,也是對新紀實攝影的實驗與研究。他的夜景風光攝影已經從風光攝影的傳統模式逐漸轉向更加寬泛的當代攝影語境。

——姜健(著名攝影家、策展人、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主席)

李宗獻是第一個系統拍攝夜間長城的攝影家,他使更多的人看到了“那座輝映在星光與月光下的長城”,也使自己站在了歷史的節點上。

——張惠賓(著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雜誌執行副主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