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夷庚

李夷庚

李夷庚(960---1033年)諱瑛字坦之隴西人,據《鄞南李氏宗譜(承惠堂)》記載世居蘇州吳縣東門裡南巷口,由進士入仕宋天禧年間,以吏部員外郎直史館知明州(今浙江寧波)事,紹興年間追封為大學士惠應侯,在明州任內,增鎮明嶺高數丈;建州學文廟合於子城;奏準豁免明州陂湖地年課田賦籌資金浚東錢廣德二湖造福於一方,民感恩德,歷代祀之,並多次褒封。在南安軍知軍(知州)(今江西大余),至道中知安南軍雪冤獄二百餘人毀淫祠四十餘所.現嘉澤廟雖湮,但百姓仍立祠祭奠,懷念公之功德。時歷千載,黎民沒有忘記惠應侯!

一,年譜

惠應侯李公夷庚現能查實的年譜

公生於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二月十五日卯時;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36歲)前曾任從事;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36歲)南安軍丞;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37歲)南安知州;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南安知州;

鹹平元年(公元998年39歲)廣州通判;

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五月二十七日,秘書郎李夷庚為太常丞、直史館。

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58歲)明州知州;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明州知州;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明州知州;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明州知州;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明州知州;

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64歲)蘄州知州;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蘄州知州;

卒於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74歲)二月初十日酉時: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鄞主薄呂獻之建廟於青山岙祀唐令陸南金宋守李夷庚,後歲久廢壞;

紹興十六年復修祠宇塑神像;

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四月初一頒聖旨中“在在切報功之想朕用逆溯前休封爾惠應侯大學士欽賜廟號嘉澤於戲唯勛名垂世於始終斯榮褒恆昭於今昔可依前件”;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歲次丙午十一月自國子監歸老田園的九世孫李桓在首修宗譜的敘中說“歿後民懷其德以其事上聞誥勅下縣就東錢湖之青山立廟祠勅賜嘉澤廟額封惠應侯每歲二月十五日誕辰縣令致祭及官置田地山供廟香火“;

嘉定二年(公元1208年)再次勅封李守為大學士惠應侯與嘉澤廟額誕辰(二月十五日)縣令致祭:

二,坎坷仕途

1.李夷庚李夷庚字坦之隴西(今屬甘肅)人。初為從事,擢南安軍丞,太宗至道中陞為守(《宋史翼》卷一八)。真宗天禧中以吏部員外郎、直史館,出知明州(《乾道四明志》卷一)。

(扎自中華詩詞網之詩人檔案〈五代宋朝〉)

2.宋元禧年間(1017-1021),明州郡守李夷庚於子城門前堆土成嶺,名“鎮明嶺”,寓“雄鎮明州”之義。

3.訶子湯,廣之山村皆有訶梨勒樹,就中郭下法性寺佛殿前四五十株,子小而味不澀,皆是陸路。廣州每歲進貢,只彩茲寺者。西廊僧院內老樹下有古井,樹根蘸水,水味不鹹。院僧至訶子熟時,普煎此湯,以延賓客。用新訶子五顆,甘草一寸,並拍破,即汲樹下水煎之,色若新茶,味如綠乳,服之消食疏氣,諸湯難以比也。佛殿東有禪祖慧能受戒壇,壇畔有半生菩提樹,禮祖師啜乳湯者,亦非俗客也。近李夷庚自廣州來,能煎此味,士大夫爭投飲之。

(扎自《南部新書》)

4.《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的自然景觀。園內有牡丹亭、芍藥欄、綠蔭亭、舒嘯閣、蕉龍亭、梳妝檯、麗娘冢、吟風弄丹台、梅花觀,玉池精舍等景觀相映成趣,構成花園十景..綠蔭亭在南安府衙後花園十景中,綠蔭亭歷史最悠久,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南安知軍李夷庚所建。

5.宋李夷庚 天禧中以吏部員外郎直史舘知州事市有花樓神州將至必謁奠夷庚獨否一日過市飄瓦中盔左右以神為祟夷庚毀其祠增鎮明嶺高數丈建州學文廟合於子城南北自是賢才輩出浚東錢廣德二湖大興水利去後民立祠祀之

(扎自雍正《寧波府志》卷之十八名宦八)

6.天台宗十七祖法名知禮,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寧波)人。七歲出家,十五歲受戒,廿歲從義通學習天台教義,為北宋朝廷所仰重。然而到了天禧元年(一○一七年),知禮突然對門徒說∶「為得半首偈頌,值得亡身;為求一句經文,可以投火。佛法之高深如此,為警醒世人對佛法的懈怠之心,我將焚身自殺。到時候,你們不要胡亂哭鬧,要各自努力,振興佛教。」然後便與十位心志相同的僧人共修法華懺法,只待三年期滿,便欲舉火自焚。訊息傳出,朝野震驚。

秘書監楊億素仰知禮的道風,便向丞相寇準提出申請,要求賜知禮紫色袈裟,以示朝廷對知禮的敬重之心。寇準當下同意,楊億親自寫信祝賀,連同紫色袈裟一起,派使者送與知禮。豈知使者剛走,知禮欲自焚的訊息已經傳來。楊億心驚,連忙又提筆寫信說∶「方當台教復興之時,正賴傳持為世良導。」勸知禮不要自尋短見。兩人之間書信往來,楊億的信已發出四封,知禮仍是固執前言,不肯讓步,必要自殺警世。楊億沒辦法,只好致信郡守李夷庚及天竺寺沙門慈雲就近相勸。李夷庚及慈雲接到楊億的信,不敢怠慢,急忙前來勸阻。知禮仍是不從。這時,正好有太宗駙馬李遵勛的緊急信件遞到。知禮拆開一看,信中也是勸阻之意。知禮長嘆一聲,說∶「唉,既是朝野人物皆極力勸阻,我不敢拂拒各位的美意,只好取消前言了。」至此,經過朝廷、僧友及民間信眾的百般相勸,總算把知禮的壽命給留住了,可謂興師動眾。為此,駙馬李遵勛還於天禧四年(一○二○年)奏其高行,宋真宗特賜知禮「法智大師」的稱號。

(扎自海天佛文化網)

7.【寧波府志】:西湖,在寧波府州南。湖中有汀洲島嶼。凡十,曰:柳汀、雪汀、芳草洲、芙蓉洲、菊花洲、日島、松島、花嶼、竹嶼、煙嶼,四時之景不同,而士女游賞特盛於春夏。飛蓋成陰,畫船蕩漾,無虛日。

【四明續志】:舒《西湖記》湖在州城之西南隅,南隅廢久矣,獨西隅存焉,今西湖是也。其縱南北三百五十丈,其橫東西四十丈,其周圍總七百三十丈有奇。其中有橋二,絕湖而過曰:憧憧。天禧間,直館李夷庚之所建也。然僻在一隅,初無游觀,人跡往往不至。嘉中,錢侯君倚始作而新之。總橋三十丈,橋之東西有廊,總二十丈。廊之中有亭,曰眾樂。其深廣幾十丈,其前後有廡,其左右有室,而又環亭以為島嶼,植蒼木,於是遂為州人勝賞之地。方春夏時,士女相屬,鼓歌無虛日。亭之南小洲,前此有屋才數椽,乃僧定安守橋之所。後浸廣,今遂以為僧院,壽聖是也。其西又有佛祠四,並其東皆卿士大夫之所居。其北有紅蓮閣,太中祥符中,章郇公嘗是州,實創之,有記在焉。

( 扎自《永樂大典》)

8.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湖之濱,有地曰林村砂末,曰高橋臘台,而其中有山曰白鶴,曰望春,自太平興國以來,民冒取之,夷庚又命禁絕,而湖始復。天聖、景祐之間,民復相率請湖為田,州從事張大有案行止之,而知州事李照又言其事,報知至道詔書,照以刻之石,自此言請湖為田者始息。而康定某年,縣主簿曾公望又益治湖。

(曾鞏《廣德湖記》)

9.乾道五年,守臣張津言:「東錢湖容受七十二溪,方圓廣闊八百頃,傍山為固,疊石為塘八十裏。自唐天寶三年,縣令陸南金開廣之。國朝天禧元年,郡守李夷庚重修之。中有四閘七堰,凡遇旱涸,開閘放水,溉田五十萬畝。比因豪民於湖塘淺岸漸次包占,種植菱荷,障塞湖水。紹興十八年,雖曾檢舉約束,盡罷請佃。歲久菱根蔓延,滲塞水脈,致妨蓄水;兼塘岸間有低塌處,若不淘浚修築,不惟浸失水利,兼恐塘埂相繼摧毀。乞候農隙趁時開鑿,因得土修治埂岸,實為兩便。」從之。

( 扎自《宋史》志第五十河渠七東南諸水下)

10. 1017年(天禧元年)

六月 知州李夷庚奏準豁免明州濠地、慈谿和鄞縣陂湖地年課田賦。李夷庚籌資重浚東錢湖。

11.李夷庚字垣之隴西人至道中知安南軍雪冤獄二百餘人毀淫祠四十餘所

(扎自《江西通志》卷之二十八名宦 三十五)

12.初,張鑒在南海,李夷庚為通判,謝德權為巡檢,皆與之不協。二人密言鑒以貲付海賈,往來貿市,故徙小郡。至是,鑒自陳有親故謫瓊州,每以奉米附商舶寄贍之,又言夷庚、德權憸人貪凶之狀,上意稍釋。召還,以疾徙知相州。有芝草生於監牧之室,鑒表其祥異,以為河朔弭兵款附之兆。優詔答之。景德初,卒,年五十八。子士廉為殿中丞,士宗太子洗馬,士程屯田員外郎。

(扎自《宋史》列傳第三十六)

13.明州被山帶海山高于田田高于海水有所洩每歲不苦水而苦旱前古因山形有不合處築為長短塘受澗谷之水七+有二號東錢湖亦號萬金湖唐天寶中鄞縣宰陸南金益浚而廣之其長八+里灌田一百萬餘頃至本朝天禧中守臣李夷庚因廢址增築堅固自此七鄉之民雖甚旱而無凶年憂慶曆八年縣令王安石重清湖界嘉祐中始置矸閘至治平元年復修六堤立陸南金李夷庚之祠於堤旁歲久廢壞至紹興十六年邑民懷思舊德復修祠宇塑神像皆有遺蹟及碑刻可考

(扎自《四明志》第十一卷鄞志一神廟六百三十六 二十三)

14.明州知州李夷庚於天禧二年(1018)確定廣德湖湖界,築堤18里。湖界西至林村,北至高橋,東至新莊,南至俞村,形如手掌,湖中有白鶴、望春兩山,灌溉農田2000頃。

( 扎自《鄞州史志》戴松岳著 廣德湖湮沒之謎)

15.【仁宗天聖二年(1024)】十二月戊午,兵部員外郎、直史館、知蘄州李夷庚分司西京。舊制,蘄州鹽麴錢折納木炭,以供鑄錢,夷庚擅令納絹,而民貧不能以給。轉運使奏至,上因問其素所為,王欽若對曰:「夷庚前守數郡,多不法,在蘄益甚。故責之。

( 扎自《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

李夷庚 李夷庚

16.帝雅敬沆,嘗問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此最為先。”帝問其人,曰:“如梅詢、曾致堯、李夷庚等是矣。”帝深然之。故終帝之世,數人者卒不進用。

(扎自《續資治通鑑》卷第二十四)

李夷庚 李夷庚

17.惠應侯勅命

天承運

皇帝詔曰朕聞衛國庇民勳業並垂不朽樹威著績崇瞻獨擅無前惟卿出守明州為政以德嚴肅恢弘民皆受益旱暵為災建矸築堤蓄水以濟三邑之禾疫癘作祟奠土安國亟蘇而救萬姓之命功施遠矣人人起追慕之思德澤普焉在在切報功之想朕用逆溯前休封爾惠應侯大學士欽賜廟號嘉澤於戲唯勛名垂世於始終斯榮褒恆昭於今昔可依前件

欽此

紹興二十六年四月初一日頒

(扎自《鄞南李氏宗譜》)

三,著作

生公曾說法,聽石尚孱頑。

雁塔晴觀海,松門夜閉出。

林喧群下缺

(扎自《中華詩詞-全宋詩-李夷庚》)

四,軼聞

宋 李夷庚 由吏部員外郎直史館,天禧中(1017-1021)守明州.精地理學,以鎮明嶺為府治案山,增高數丈.徙建州學文廟,合於子城東北,由是廟學聿新,賢才輩出.嘗燕三江亭,望舶舟戲,以荔枝殼旋於酒杯,其舟亦旋轉於江,俄而舟定.夷庚謂客曰:"此當有報."亟坐疊桌下,而擱州印於上.俄有飛劍來,折印一角,遂起叱之,怒而沉荔枝殼於杯中,其舟遂溺.明州有花樓神者,妖媚之怪也.能幻花樓於巨木之杪,攝女子於中而淫之.衣服之美,飲食之甘,莫不畢致.凡郡守至者,皆進謁之,夷庚獨不屑.一日,過其市,飄瓦中蓋.左右曰:"此必花樓神也".夷庚曰:"神果有靈?今當毀之."諫者鹹聽,必欲伐其樹,人莫敢下手.夷庚躬運匠斤以倡,人共伐之,巨木乃顛.花樓毀焉,女子得下而還家雲.在樓中,其親屬過其下者,皆目見之,第呼之不能聞,無梯不能下耳.自是妖患遂息.治東錢、廣德二湖,大興水利,民立祠以祀之.築湖堤十有八里,禁民取湖為田雲.

(扎自《桃源鄉志》列傳志二 名宦)

五,廟祀

嘉澤廟 莫枝鎮青山岙外,祀唐縣令陸南金、宋郡守李夷庚。舊在東錢湖之背山,宋治平元年鄞薄呂獻之建,關祀有記,嘉定間賜廟額,加封陸令為孚佑侯,李守為惠應侯。元至順二年宜慰都元帥資善、重建,程端學有記。至正二年郡守王元恭增修,且請加封爵,葉恆有記。入明,廟紀,聞志謂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府李熙據聞性道呈,毀下塔山五通祠,改祀李、陸二公。案唐天寶中陸令、宋天禧中李守皆浚湖興利,民德之,故合祠焉。今據東錢湖志謂今庫址為青山之支脈,皆不稱一下塔山,‘莫枝堰之岳廟乃下塔山耳。
攛竹廟 莫枝鎮攛竹廟跟,祀宋郡守李夷庚,襯祀主簿呂獻之,屬光輝村。清道光二十年重修,陳伯庸有記。

上塔山廟 莫枝鎮廟隴山,祀宋郡守李夷庚,其左龕祀主簿呂獻之。建時未詳。清應朝光有記。歲以舊曆九月十一及十月十五演戲敬神,案光緒志以合祀陸李誤

(扎自 天一論壇 驢行家 《 錢湖論壇 》 看看有沒有能勾起你童年回憶的祀廟

六,後裔

1.李夷庚歿於明州,葬南門祖關山,墳墓毀於戰火.生二子宗仁宗義,長居北渡之西.次子宗義之後聚族而居鄞州區首南街道三里村,歷千載而成大族,稱鄞南李氏.自南宋首修譜來已十九次修譜.傳四十幾代.《鄞南李氏宗譜》現藏寧波天一閣博物館.

2.原敘一

人生天地間莫不各有其祖自一世以至十百千萬世皆原於一本也然本雖一而世遠人繁支分派別苟無譜牒以考其詳則未免尊卑紊雜疏戚混淆欲敦族誼正人倫豈不戛戛乎其難哉此譜之所由作也

桓系周李伯陽之後世居蘇州吳縣東門裡南巷口至我大宋有諱夷庚公者由吏部員外郎直史館天禧中守明州精地理以鎮明嶺為府治之案增高數丈徙建州學文廟由是賢才輩出及濬東錢廣德二湖大興水利後嗜明州山水秀麗人物淳阜遂居而占籍焉歿後民懷其德以其事上聞誥勅下縣就東錢湖之青山立廟祠勅賜嘉澤廟額封惠應侯每歲二月十五日誕辰縣令致祭及官置田地山供廟香火其功績之詳備載郡志並本祠碑石公實為開業之始祖也生二子長諱宗仁次諱宗義長居鄞縣北渡之西次居銅盆浦之南五里曰高塘俱隱德弗仕各置產業為子孫計宗義生子三諱時福時善時賢置田三千七百畝四世祖諱甫二於西畔建寶豐庵招彌峰僧住持至治平年間重修大殿塑象括田供給請額治平為李氏香火院五世祖文榮公登解元任中書稱高塘李解元之宅者是已六世祖諱祐歷顯宦贈金紫光祿大夫自後朱紫滿朝簪纓不絕桓自國子監歸老田園竊慮世代益遠宗派冺分是以謹集一譜庶使後來者得所考證於焉而定名分辨親疏正倫理夫豈復有郭崇韜之辱哉

宋淳熙十三年歲次丙午十一月穀旦

九世孫桓謹書

(扎自《鄞南李氏宗譜》)

3,鄞南李氏支派排行字:夷宗時富文泰平宜再得全百千萬元其季明甫佰溫忠謙肅淳雅端方爰敬廉正振助朝綱世敦孝友恆秉賢良欽承聖德永慶大昌。

4,宗祠 李惠應侯家廟

李夷庚 李夷庚
李夷庚 李夷庚
李夷庚 李夷庚

七糾誤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出版的《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1999年12月第一版.2006年4月第三次印刷)一書.第1005頁上:"李庾庚 宋人善地理學真宗天禧中守明州浚東錢廣德二湖以溉田民甚利."條中名字李庾庚是錯誤的,正確的,應為李夷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