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康

李壽康,女,河北省深縣人,1943年出生,大學專科,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學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李壽康個子不高,身材瘦弱,她雖然時常面帶倦意,但只要是站在講台上,就格外精神。據中國職業道德網站資料,李壽康從教35年,當了35年班主任,她送走了1300多名高中畢業生,900多名考上了大學。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從1996年起,李壽康連續6年任高三教師,考上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的學生年年占60%以上,本科率年年達88%以上。從1999年起,她教的數學成績聯考平均分年年達102分以上,一次上線率年年達100%,年年列全區第一。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李壽康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普教系統優秀德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人物事跡

事業重於家庭

李壽康開始從教是在新疆的天山牧場,她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名言為座右銘,並為自己定下了一條行動準則:“要當個好老師,不能誤人子弟;要教好學生,就要把愛注入到學生的心靈里”。在新疆,工作、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李壽康不怕艱苦,但大女兒得了一種慢性病卻讓李壽康很痛苦,這病很不好治,病重時身邊不能離開人。有一年她教畢業班,正趕上女兒犯病,又沒人給帶課,這讓她犯難了。見女兒稍有好轉,她就忍痛來到課堂。那年很多學生考上了大學,但她卻從此失去了心愛的女兒。 1992年李壽康調到天津工作,可她愛人仍在新疆。這年她愛人病重住院,因教學離不開,李壽康就只好托在新疆的學生來照料,直到暑假才去照看。李壽康80多歲的母親因患病血栓住院,她沒耽誤一節課。公休日、節假日都成了“家訪日”。學生有進步,她去家訪,給家長送去喜訊;學生思想有情緒,她去家訪,耐心勸解;學生生病了,她帶上營養品去探望;學生家裡有困難,她從並不寬裕的工資中分出一份送去。她捨得奉獻,只要是為學生,她都樂意做。 1997屆面臨聯考時,有位女同學因父母鬧離婚跑到李壽康面前哭訴,李壽康感到此事不管會影響這孩子考大學,而這時又正是自己小女兒即將分娩,她也顧不上了,就先到這個女同學家裡做工作,後又跑法院。開始法官嫌李壽康多管閒事不接待她,後來,當法官知道面前瘦弱的女同志是女孩的班主任老師時,被感動了,破例答應緩辦。[5] 注重學生素質培養李壽康十分注重幫助學生提高思想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使他們經受各種鍛鍊和考驗。她針對當代高中生中存在的問題動了很多腦筋,想了許多辦法。她查找資料,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她下功夫研究學生的心理,努力探索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她在學生中搞主題班會,師生共同研討;她堅持在學生中開展革命傳統和黨的知識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青年業餘黨校的學習;她還帶學生到農村參加勞動,到社會搞實踐活動。據中國職業道德網站資料,她培養了4名在校生入了黨,還把不少入黨積極分子的材料寄到大學裡,使不少學生很快入了黨,成了大學裡的骨幹。 李壽康幫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特別注意按照學生的認識水平逐步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愛”中感受“嚴”,在“嚴”中體味到“愛”。李壽康對那些混身是毛病的學生,李壽康也不嫌棄他們。創新教學思維模式李壽康作為數學教師,抓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課堂上李壽康常用典型實用的例題,引導學生探尋多種解法,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學生在李壽康啟發下,思路一步步延伸,當知識點都找到之後,李壽康再引導學生通過收斂思維,歸納出最基本的或是最簡便的方法或步驟。經過“一散一收”,李壽康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有效的開發,這樣的課學生特別愛學。李壽康善於引導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思維,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數學教改中,李壽康摸索出一套“創建數學模式、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她引導學生自己“建模”,歸納梳理。學生不但學會了解題方法,更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力量。 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後進生學數學的最大難點,對後進生李壽康總是給他們多吃小灶。平時她利用晚自習給差生補課,誰的能力差,誰的基礎有缺漏她心中有數。星期六或是星期日她常把問題多的學生集中到一起給他們上大課。為此她犧牲了無數個假日。李壽康給學生補課不收分文,還總是搭上水果和飲料。  李壽康的事跡被更多的人所知曉,許多人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幫她幫助輔導功課、解決心理障礙、或是讓李壽康給做思想疏導工作,看到遠道而來的學生和家長,李壽康總是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給予幫助,對有的來自塘沽區、大港區的家長,李壽康有時還得幫助安排食宿,每年總得接待幾十人次。來自外省市的信箋,她也總是及時地給予回信。同事們時常勸她:“別總是自討苦吃,幹這么多你不嫌累嘛?”李壽康總是說:“我是老師,不論是誰的孩子,都應看作是自己的學生,學生有困難當老師的是不能不幫的”。

相關評價

記者、作家王道生在他的報告文學裡這樣評價李壽康:李壽康作為一個播種希望的人,偉大得不能再偉大,高尚得不能再高尚了。她把自己能奉獻的一切都奉獻了,青春和女兒、心血和精力,用這化作人格的力量注入到學生的心靈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李壽康已成了一個群體的稱謂,她的精神培養了一批學生,也激勵了一批教師。

相關新聞

天津市勞動模範協會、天津市公用技師學院在天津市公用技師學院禮堂聯合主辦了“發揚勞模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崇高的愛”專題報告會。新老勞模和學院教師認真聽取了李壽康做的題為《崇高的愛》的主題報告。報告過程中,李壽康的講述不斷被教職工熱烈的掌聲打斷,講到感人之處,與會者熱淚盈眶。她希望學院教職工在神聖的教育工作中,辛勤工作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李壽康應紅橋區教育學會班主任研究會之邀到區教育中心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題做了報告。紅橋區各校德育主任和部分班主任教師百餘人聆聽了報告。李壽康以她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38年的親身經歷、感人事例詮釋了師德與師愛,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與啟發。李壽康講到:“師愛,即大愛,是無疆的愛,無痕的愛,師愛高於母愛”;“應該把職業當作事業,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會場上不時傳出陣陣掌聲和笑聲,李壽康用她那詼諧幽默的語言讓大家感受到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老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師愛。她的字字句句都浸透著一位“教師楷模”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浸透著她“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