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軍

李友軍

李友軍,男,漢族,1962年8月生,河南省宜陽縣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曾任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農學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現任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北方小麥研究會理事、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洛陽市農學會副理事長等職,是洛陽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基本信息

李友軍李友軍
先後被評為校優秀教師、校優秀共產黨員、洛陽市十大傑出青年科技新星、洛陽市新長征突擊手、洛陽市優秀專家、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教師。

研究領域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小麥栽培生理 
工作學習簡歷:
1979.9-1982.7 豫西農專學習
1982.7-1985.9 豫西農專任教、助教
1985.9-1988.7 河南農業大學讀研究生
1988.7-2002.9 洛陽農專任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校長助理、農學系主任、副校長、碩導
2002.9-2006.12 華中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2.10至今 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碩導、 院長

科研成果

(一)主要獲獎成果
1、河南省小麥高產優質高效益五大技術系列研究套用(主要完成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
2、紅薯與綠豆間作的合理群體結構和配套技術研究(主要完成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12
3、高產小麥主攻穗粒重關鍵技術研究(第六名),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11
4、超高產小麥氮鉀關係及其運籌模式的研究與套用(第一主持人),省星火三等獎,1997.11
5、種法結合提高旱地小麥水分增產效益的研究與套用(第一主持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10
6、甘薯脫毒快繁及其產業化套用研究(第三名),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
7、小麥的根(主要完成者),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
8、丘陵旱地脫毒甘薯乾物質積累、分配及物質生產性能研究(第二主持人),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10
9、高產、優質、多抗玉米新品種豫玉28的選育與推廣(第四名),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
10、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類專業“三年三段三改”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第一主持人),省教委鑑定成果(豫教學鑑定165號),1998.9
11、農學類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第二主持人),省教委成果二等獎1998.9
12、面向21世紀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類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研究(第二主持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11
(二)著作與教材
1、農業技術經濟學(副主編),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1.6
2、作物良種繁育理論與技術(主編),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1.12
3、農業科技文章寫作(主編),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2.5
4、農業技術小百科(副主編),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3.4
5、作物間作套種實用技術(主編),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3.5
6、套用統計方法(副主編),河南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12
7、農作物配方施肥(參編),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3
8、小麥穗粒重研究(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9
9、農作物耕作栽培學(副主編),河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9
10、小麥的根(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0
11、特種經濟植物栽培(副主編),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
12、土壤與植物營養學實驗實習教程(參編),陝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13、農科專業英語(主編),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基本情況

姓名:李友軍
任教專業:農學-植物生產類
在職情況:在職
性別:男
所在院系:農學院
所教課程:作物栽培學、耕作學
研究方向:小麥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

個人簡介

李友軍,男,漢族,1962年8月生,河南省宜陽縣人,中共黨員。1988年7月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獲農學碩士學位。2005年12月獲華中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農學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教授,現任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北方小麥研究會理事、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洛陽市農學會副理事長等職,是洛陽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1982年以來,主要從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擔並完成“小麥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旱作區小麥夏玉米節水抗災培肥一體化技術集成與示範”等國家、省、市級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地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l項,二等獎2項。任主編、副主編、編委在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出版《農作物耕作栽培學》、《小麥的根》等著作11部。在《中國農業科學》、《水土保持學報》、《套用生態學報》、《農業工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先後被評為校優秀教師、校優秀共產黨員、洛陽市十大傑出青年科技新星、洛陽市新長征突擊手、洛陽市拔尖人才、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教師。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農作物耕作栽培學》、《小麥的根》
代表性論文:脫毒甘薯北京553 物質生產性能研究,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0
前氮後移施肥對冬小麥旗葉活性氧代謝和子粒產量的影響,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1997
旱地小麥根系生育與調控效應的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199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