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彪

李占彪,1912年生,河南省商城縣鮎魚山鄉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李占彪指揮起義軍將清兵重重包圍,清兵損失慘重,清軍把總張清雲被擊斃。李占彪率起義軍向清軍發起進攻,由於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而失敗。於士修以邀請李占彪議事為名,騙李占彪到約會地點,被清軍包圍,李占彪頑強拼殺,奮力衝出重圍,又聲東擊西,將敵主力誘至西門,自己率眾由南門殺出。李占彪趁機參加團練並被任為招兵頭目,很快又聚眾三四千人。李占彪以中和鎮為據點,聘請郭莊廩生、郭相明作軍師。李占彪起義隊伍不斷擴充,達到其領導抗清鬥爭的黃金時期。

基本信息

原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鄉武裝委員兼赤衛營營長、鄉團支部書記。1933年春參加赤城縣二路游擊師,任班長、排長。1934年秋,任商北游擊大隊中隊長、副大隊長、代理大隊長。1935年6月,任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一營三連連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和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七團團參謀長、二師六旅十七團團長、支隊(團)司令員。率部轉戰兩淮和蘇皖邊區,參加了反頑、反“掃蕩”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省威海衛指揮部指揮兼團長。淮海戰役期間,率部抗擊國民黨海上重兵登入,創造了步兵抗登入作戰的典型戰例,受到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第七軍分區副司令員,麗水、台州、嘉興軍分區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了肅清國民黨在閩、浙、贛邊區殘餘勢力的作戰。後任阜陽軍分區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4年3月在安徽逝世。

清末河南獲嘉縣農民起義首領

李占彪(約1817~1861),字流芳,河南獲嘉縣人。清末獲嘉農民起義首領。

鹹豐四年(1854),新鄉縣張炳在龍泉寺聚眾抗漕並圍攻新鄉縣城,李占彪遂於獲嘉登覺寺聚眾回響。不久,因張炳失敗,李占彪遂遣散眾人,伺機再舉。

鹹豐七年(1857年),河南捻軍活動頻繁,李占彪乘勢又起,很快組織起幾千人的隊伍。山東長槍會起義軍亦派五千多人前來支援。同年12月14日黎明,兩股起義軍共萬餘人,同清軍楊飛熊部大戰於新鄉的大陽堤。李占彪率起義軍向清軍發起進攻,由於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而失敗。起義軍接著攻打延津縣城不下。為捕獲李占彪,官府買通其盟兄、滑縣練總於士修。於士修以邀請李占彪議事為名,騙李占彪到約會地點,被清軍包圍,李占彪頑強拼殺,奮力衝出重圍,又聲東擊西,將敵主力誘至西門,自己率眾由南門殺出。途中又遭截擊,第二次起義又歸失敗。

兩次受挫之後,李占彪學會了運用“合法”形式開展鬥爭。鹹豐十一年(1861年)五月,河南團練大臣毛昶熙到新鄉一帶招募團勇,作為對抗農民軍之用。李占彪趁機參加團練並被任為招兵頭目,很快又聚眾三四千人。李占彪以中和鎮為據點,聘請郭莊廩生、郭相明作軍師。新鄉、輝縣、獲嘉3縣當年參加抗漕的民眾,又紛紛投奔而來。與此同時,開州(濮陽)、范縣、陽穀、東明、菏澤、臨漳、內黃、滑縣、濬縣等地農民起義遍地而起。李占彪起義隊伍不斷擴充,達到其領導抗清鬥爭的黃金時期。他以為張炳報仇的名義,與馬軍、長槍會、白蓮教軍聯合起來,在直魯豫地區重新掀起抗清運動的高潮。

河南巡撫嚴樹森令河北道王榮弟、參將裴政帶領衛輝營的官兵及汲縣、新鄉、輝縣3縣的練勇,會同總兵牛潔然部前來進攻。李占彪率起義軍主動出擊。鹹豐十一年(1861年)6月4日和5日兩次攻原武縣城不克。乃轉攻延津,仍不克。8日,兩軍大戰於齊亦集。李占彪指揮起義軍將清兵重重包圍,清兵損失慘重,清軍把總張清雲被擊斃。後大量清軍前來救援,李占彪敗走,起義軍損失500餘人。後連續被清軍圍攻,最後李占彪於同年6月15日戰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