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俠

通過李公俠的工作,給廣游二支隊的活動帶來許多方便。 二支隊派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出了事,李公俠也能通過地方勢力,大力營救。 李公俠不但在統戰工作中卓有成效,在情報工作中,也做了大量工作。

李公俠(1880~1961年)又名克濃,芳村區海南村人,祖籍番禺大山,他早年就參加農民運動,1924年參加中圜共產黨。同年夏,廣東省黨組織派黃謙、黃鏡湖,陳奠釗、阮嘯仙等20多位農運特派員到市郊、番禺等地,組織農民運動,建立黨組織,李公俠是農運特派員之一。
廣州起義期間,李積極發動農軍,參加廣州起義,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轉入隱蔽,次年被國民黨秘密逮捕。由於綠林朋友多方設法營救才免處死,但仍長期被監禁。與他同時搞農運的相好李景星,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逃到廣西,加入桂系,在鹽運處工作。後又隨桂軍來到廣州.經過多方探聽知道李公俠仍在獄中,於是通過桂軍勢力,到廣州各處監獄調查,終於找到李公俠,並把他保釋。李公俠由於在獄中長期生活,歷受折磨,出獄後兩腳已經癱瘓。醫治了差不多半年時間,才得到恢復。
1938年日軍占領廣州前夕,李公俠與黨接上關係,積極投身發動民眾抗日救亡。廣州淪陷後,吳勤建立抗日義勇隊,後改為廣州市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廣游二支隊),李公俠參加了二支隊工作。1939年,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動廣大農民,廣泛結交一切愛國朋友共同抗日。吳勤發起在番禺大石成立“抗日俊傑同志社”(簡稱俊傑社),並在各村鄉成立分社。為了方便領導,又在南海縣平洲設俊傑社南(海)三(水)花(縣)指揮部。李公俠是平洲指揮部骨幹之一,經常活動於芳村、平洲、禺南一帶。同年8、9月黨組織恢復李公俠黨籍。
南番順中心縣委成立後,縣委根據共產黨員李公俠在番禺、南海縣社會上的關係比較多,認識當地許多在大革命時期的老農會會員和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有利條件,1941年初,派李公俠到南海、番禺縣交界地區開展統戰工作。當時,頑固派黃蘭友屬下的一個武裝大隊,在南海平洲、三山、林岳和番禺邊境活動。李公俠經常向中心縣委提供有關這支隊伍的活動情報。李公俠的統戰工作還做到廣州市郊十三圍和南海縣理滘、上下滘、海心沙一帶。通過李公俠的工作,給廣游二支隊的活動帶來許多方便。有關人員只要拿著李公俠的親筆信件,就可以在附近一些地方實力派的勢力範圍內順利通過關卡,或借到一些款項解決部隊給養。李公俠還為廣游二支隊買到一些槍枝彈藥等。補充部隊裝備。
他在大革命後經常住在赤崗(今芳村區海南村),抗日時期已經以番禺、南海兩縣交界地赤崗(今芳村海南)作為工作據點。南滘的何坤,風池的林潔卿及平洲的地方勢力都與他馬首是瞻。二支隊派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出了事,李公俠也能通過地方勢力,大力營救。李公俠還為地方農民排憂解難,緩解地方勢力間的矛盾。如裕安圍、鳳溪兩村都曾接到外來的打單信,要該村農民交10至15擔谷。農民將此情況告知李公俠,請求協助,李公俠看到打單信後,即找有關人員從中斡旋,使問題得到解決。
當時二支隊在南海、廣州市郊設有三個交通站,平洲由郭漢其負責,赤崗由李公俠,鳳溪由楊潤負責,二支隊的宣傳材料及有關指示,都通過這些交通站,傳到芳村、鹽步、平洲、黃岐等地。
李公俠不但在統戰工作中卓有成效,在情報工作中,也做了大量工作。1944年清明節後第四天,二支隊在大石禮村火燒園,伏擊依靠日軍魚肉人民,被人們咒罵為“十老虎”的瀝滘衛金華、衛金潤十兄弟,一舉殲其八虎,民心大快。事後鄭少康寫信給李公俠通報戰績。
殲滅“十老虎”後不足7天,在仍需謹防敵人追擊的情況下,鄭少康即給李公俠通報戰況。從信中“今後展開工作正多,望共勉。此後倘有敵偽行動,尚祈告知”等語,可見殲“十老虎”也有李公俠的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李公俠仍繼續搞統戰及情報工作。建國後被任命為海心沙鄉(今海南、海中、海北、增滘地區)鄉長。因他長期從事統戰與情報工作,與地方勢力及綠林人物多有交往,被部分民眾誤解,受到控告。革職後在赤崗養鴨為生。1961年農曆9月26病逝,時年8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