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芹[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

李代芹[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代芹,男, 1983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並留校任教, 1992年,赴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在世界著名的蜘蛛行為學家Robert Jackson 教授的實驗室攻讀蜘蛛行為學博士,1996年獲博士學位後,赴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為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目前,已發表有關蜘蛛特別是跳蛛行為生態學、生物多樣性方面論文70多篇,其中SCI 論文50餘篇。1999年,他的一篇有關花皮蛛生物學論文被《Nature》雜誌作為特別報導加以介紹。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代芹,男, 1983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並留校任教, 1992年,赴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在世界著名的蜘蛛行為學家Robert Jackson 教授的實驗室攻讀蜘蛛行為學博士,1996年獲博士學位後,赴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為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目前,已發表有關蜘蛛特別是跳蛛行為生態學、生物多樣性方面論文70多篇,其中SCI 論文50餘篇。1999年,他的一篇有關花皮蛛生物學論文被《Nature》雜誌作為特別報導加以介紹。

2007年 1月25日在《Science》雜誌發表了 《雌雄特異性紫外光和螢光訊號在跳蛛求偶中的作用》(英文名:Sex-Specific UV and Flu-orescence Signals in Jumping Spiders)的論文主要探討紫外光和螢光在動物兩性間的交流及其在性伴選擇中的作用。李代芹為文章的通訊作者,湖北大學為第二署名單位,這標誌著湖北大學在世界頂級學術雜誌《Science》上發表論文實現零的突破。

成長故事

分配研究蜘蛛———“我被逼上梁山”

李代芹,湖北仙桃人,1983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他本來對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很有興趣,但卻被留校分到生物系“天敵昆蟲研究室”。

湖大當時有兩個非常有名的生物實驗室,一個是“天地昆蟲研究室”,另一個是“高分子材料室”。沒能進入到後者做研究,李代芹很是鬱悶了一段時間。他從沒想到和昆蟲打交道,尤其是和那些小蜘蛛打交道。至今他還笑稱,自己研究蜘蛛是被“逼上梁山”。

慢慢地,李代芹對那些可愛的小生靈產生了興趣。他跑到校園裡,網住了一種蜘蛛———蟹蛛,這種蜘蛛身體為綠顏色,爬行的時候像螃蟹一樣橫著走,李代芹越發喜歡上這些其貌不揚的小生命了。

去神龍架探訪———三個月都在抓蜘蛛

1986年,李代芹在湖大讀研究生。那年暑假,6名研究蜘蛛的研究生,結伴第一次到神農架抓蜘蛛。這是一次讓李代芹終身難忘的旅行。

這次,他們的主要抓捕對象是皿蛛———一種結的網像小碗一樣的蜘蛛。到大山里徒手把那些小東西抓到,放到隨身攜帶的瓶子裡。

難忘的除了抓蜘蛛的酸甜苦辣,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神農架里還叫公社,那裡的人幾乎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聽說從省城來了幾位大學老師,公社裡專門為他們放了幾場電影。

三個月下來,6名研究生的足跡遍及神農架,背回來大大小小十多瓶瓶瓶罐罐,裡面全是蜘蛛,這成為了後來蜘蛛研究室的重要標本。

生活中也痴迷蜘蛛———衣服上都有蜘蛛圖案

1992年,李代芹赴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在世界著名的蜘蛛行為學家RobertJackson教授的實驗室,攻讀蜘蛛行為學博士。

1996年,獲博士學位後,李代芹赴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目前,李代芹已發表有關蜘蛛特別是跳蛛行為生態學、生物多樣性方面論文70多篇,其中SCI論文50餘篇。1999年,他的一篇有關花皮蛛生物學論文也被《Nature》雜誌作為特別報導加以介紹。一時,他成了業內享受極高聲譽的“蜘蛛俠”。

“你若有機會到我家裡來看看,會發現到處都有蜘蛛的影子。”李代芹笑著說,他買衣服一般有個原則,衣服上要有蜘蛛或者與蜘蛛有關的圖案。他還有個愛好,無論走到哪個國家或地區,見到蜘蛛形狀的東西,就想方設法收集到手。在他過生日的時候,學生們送的禮物也多是“蜘蛛禮品”。

有一次他去泰國訪問,返回時發現有家小商店裡擺著兩隻大大的蜘蛛,是用風乾的椰子殼做的。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蜘蛛”,但店員說是自己做的工藝品,當裝飾用的,不肯賣。李代芹從一大早與店員磨到了十點多,眼看著就要趕不上飛機了。老闆後來終於被他的誠心打動,答應賣給他。李代芹高興得像孩子一樣跳起來,跑到外面賣來幾個特大號的紙箱子,打包後託運回來,至今還掛在他書房門口。

2003年,李代芹被湖北大學聘為“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李代芹深情地說:“我是湖北人,我是湖大的學生,理應為湖大為湖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