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科卡

李·亞科卡1924年10月15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曾先擔任過福特汽車公司的總裁,後來擔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裁,成為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

李·亞科卡(Lee Iacocca):
“天下沒有倒閉的企業,只有經營不善的企業。”
曾先擔任過福特汽車公司的總裁,後來擔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裁,把這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從危境中拯救過來,奇蹟般地東山再起,使之成為全美第三大汽車公司。他那鍥而不捨、轉敗為勝的奮鬥精神使人們為之傾倒。在20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成為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
1924年10月15日,亞科卡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亞科卡的父親尼古拉12歲搭乘移民船來到新大陸,白手起家,略有一些資產。父親在大蕭條的艱苦歲月中,始終持樂觀態度和堅定信念,這給亞科卡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亞科卡遇到困難時,父親總是深情地鼓勵他:“太陽總是要出來的。要勇往直前,不要半途而廢。”多年以後,亞科卡在事業上遭受挫折時,他就以父親的教誨激勵自己,堅韌不拔地迎接挑戰,從逆境中奮起,重振雄風。
父親尼古拉從小喜愛汽車,很早就擁有一輛福特汽車公司最早期的產品—福特T型車。平時一有空,就擺弄汽車。這一嗜好無疑也傳給了兒子。而兒子後來的事業都與汽車有關。
早期的義大利移民,在美國備受歧視,亞科卡是個有骨氣的人,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畢業於美國利哈伊大學,得了工程技術和商業學兩個學士學位。後又在普林斯頓大學獲碩士學位,其間,還學過心理學。
1946年8月,21歲的亞科卡來到底特律,在福特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進入福特公司工作,他有個預感,這兒才是他施展才能的最好舞台。從而開始了他在汽車業中的傳奇生涯。
然而,實習尚未結束,亞科卡對整天同無生命的機器打交道的工作已感到索然無味。他感興趣的是到銷售部門同人打交道。經過一番努力,福特公司賓夕法尼亞州的地區經理終於給了他一個機會,他當上一名推銷員。
推銷員工作充滿了酸甜苦辣。亞科卡虛心好學,竭盡全力去乾,很快學會了推銷的本領,不久,他被提拔為賓夕法尼亞州威爾克斯巴勒的地區經理。銷售,是汽車業的關鍵。亞科卡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想在汽車這一行獲得成功,必須和銷售商站在同一立場上。在以後的風風雨雨中,他始終牢記這一點,因此深得銷售商的擁護。
在此期間,亞科卡受到了一位知名人士的影響,此人是福特公司東海岸經理查利,他也是工程師出身,後來轉入推銷和市場工作。有一次,在本地區的13個小區中,亞科卡的銷售情況最糟。他為此而情緒低落,查利把手放在他肩上說:“為什麼垂頭喪氣?總有人要得最後一名的,何必如此煩惱!”說完他走開了,不過他又回過頭來說:“但請你聽著,可不要連續兩個月得最後一名!”
在他的激勵下,為了打開銷路,亞科卡挖空了心思,他發現市場上不少顧客想買車,但是由於積蓄還沒有達到,一時難以湊足那么多錢,因此常常望而卻步。亞科卡想,如果這一問題能夠突破,將能吸引一大批消費者,這樣汽車的銷售量必定會大增。經過周密細緻的計算,亞科卡提出了一個名叫“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汽車“的推銷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凡是購買56型福特汽車的顧客,買時只要付出售價20%的現金,其餘部分按每月繳付56美元,3年付清。“花56元買56型“的廣告口號,一下子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福特汽車在該地區的銷售量大增,
新方案推出僅3個月,就躍居福特公司全國銷售網的第一位。隨後,公司把這一推銷方法推廣到各個銷售網點,使當年增銷汽車7.5萬輛。
亞科卡也因此名聲大振。不久,公司晉升他為華盛頓特區經理。
幾個月後,年僅32歲的亞科卡又調到福特公司總部,擔任卡車和小汽車兩個銷售部的經理。在總部,他開始嶄露非凡的管理才能,深得上司的賞識。4年後,即1960年11月10日,亞科卡擔任了副總裁和福特分部的總經理職務,時年36歲。這比亞科卡在大學時發誓“要在35歲擔任福特公司副總裁”的時間,僅僅晚了一年。亞科卡發跡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實屬罕見。
1964年他成功地推出“野馬”車,原計畫當年銷售7500輛就不錯了,結果第一年就賣出42萬輛,創下了汽車銷售的新記錄頭2年“野馬”型新車為公司創純利11億美元,他成了聞名遐邇的“野馬之父”。後來“侯爵”、“美洲豹”和“馬克3型”高級轎車型的推出,更是大獲成功。1970年12月10日,亞科卡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的寶座,成了這家美國第二大汽車企業中地位僅次於福特老闆的第二號人物。
這些業績,使亞科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傳奇英雄”。20世紀70年代他又成功上市小型車“菲埃斯塔“,使福特在石油危機時期仍保持巨額利潤。
一瞬間,好似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了,亞科卡從來沒有這么得意過。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成功招來嫉妒。老天沒有讓他的高興持續太久,1978年7月13日,由於“功高蓋主”,他被妒火中燒的大老闆亨利·福特開除了。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風順,從來沒有在別的地方工作過,突然間失業了,亞科卡幾乎無法承受住這個打擊,這是夢還是現實,命運為什麼要給他開這個玩笑呢?
不僅如此,亨利·福特要對亞科卡的支持者進行一次整肅,誰要是繼續保持與他的聯繫,自己也就有被開除的危險。亞科卡被解僱一周后,負責公共關係的墨菲,接到了大老闆亨利·福特打來的電話:“你喜歡亞科卡嗎?”“當然!”墨菲回答。“那你被開除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一時間,亞科卡沒有了朋友,沒有了事業,仿佛他在世界上已不復存在。“野馬之父” 一類的話再也聽不到了。昨天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好像成了麻瘋病患者,人人遠而避之。
該怎么辦呢?“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別無選擇。”亞科卡是這么說的,最後也是這么做的。他沒有倒下去。
終於在1978年10月15日,亞科卡45歲生日時,福特二世以福特公司董事長的名義宣布:解僱總經理,可是,並沒有任何象樣的理由,只是說出於“個人的原因”。
福特二世深知亞科卡的才能,他答應將亞科卡的36萬美元的年薪,變為100萬美元的退休金,條件是只要不受聘於其他公司。亞科卡不為這100萬美元動心.
在他被解僱之後,由於過去的威名,許多大公司諸如洛克希德、國際紙業公司等,紐約大學商學院等著名高等學院聘請他擔任院長,都對他發出過邀請,他都一一謝絕了。但亞科卡認為,54歲是個尷尬的年齡:退休太年輕,在別的行業里另起爐灶又太老;況且汽車的一切已經在他的血液里流動了。因此,他還是選擇了汽車業這一老行當
他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走上了第二個汽車工業的舞台———瀕臨破產的 克萊斯勒 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沃爾特·克萊斯勒於1919年創辦該汽車公司,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相繼推出的新型汽車。公司總部設在底特律環抱中的高地公園。
克萊斯勒公司曾有過輝煌時期,在汽車市場中,它的汽車曾以速度最快,耗油最低的品種,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因而一躍成為美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與福特、通用兩家公司形成鼎足之勢,三分天下,共同控制了全美95%的汽車生產。可是,由於公司主要決策人的墨守成規和保守,加上盲目發展,使公司在1979年達到了極點,公司行將倒閉。
銀行也覺察到克萊斯勒公司的財務危機,已沒有足額的儲備償付商業票據。股東對公司破產的“擔憂則醞釀著大規模廉價拋售股票“。資金、股東、積壓,任何一項的突然爆發都會成為公司破產的滅頂之災,克萊斯勒公司的經營已岌岌可危。
心力交瘁的公司董事長里卡多便將公司的希望寄托在亞科卡身上,他們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了多次會晤。經過1978年夏季和早秋兩個月的思考,亞科卡最終決定挽救這艘沒落之舟。亞科卡不需要金錢,但他需要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需要向福特二世“復仇”。
1978年11月2日,克萊斯勒董事會召開規模宏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亞科卡出任公司新一任總經理。亞科卡首次當上了屬於自己的“船長“,這條船漏水嚴重,船上官員水手士氣低落,萎靡不振。面對陷入危難的公司,亞科卡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謂千頭萬緒,無數的人拭目以待,想看看亞科卡到底會有什麼靈丹妙藥。亞科卡一到公司就發現,公司管理混亂,公司許多部門全無紀律可言,上班時間經常打電話,而且都是私事。不斷地打電話與人聊天,這個機構哪裡有效率可言。整個公司里部門多,分工細,彼此互不關心,35名經理中每人都有自己一夥人,各成一派,他們不顧大局,只顧本部門少數人的利益。找到事情癥結後,亞科卡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果斷地解聘了35名副總裁中的33名。又動員公司職工,公司目前不景氣,若要留用,必須減薪,否則另請高就。於是留用的職工接受了12億美元的減薪,最高管理層各級人員減薪10%,他自己的年薪由36萬美元降為象徵性的1美元。為了拯救克萊斯勒,確保65萬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他沒有簡單地裁員,決定以緊縮開支為突
破口,提出了“共同犧牲”的大政方針。
亞科卡從自己做起,“要想渡過難關,克萊斯勒人流出的血必須一樣多。如果有人光等待別人為他付出,自己卻袖手旁觀,那就會一無所有。”他強調道:“作為企業的領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先士卒,做出樣子。這樣員工的眼睛都看著你,大家都會模仿你。”
亞科卡把自己年薪減至1美元的做法在美國企業界沒有先例,很自然地引起了轟動。克萊斯勒人長期以來一直很鋪張浪費,講究奢侈,他們無不對此深感震驚,開始時很不理解。然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總的表率作用是最好的動員令。從各級領導到普通員工,人人漸漸地達成共識。大家毫無怨言,必甘情願地勒緊褲腰帶。
亞科卡從他的工作實踐中體味到,現代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為贏得勝利,必須擁有企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於是亞科卡上任後所作的第一個驚人之舉就是招募“福特人“,徹底改組公司上層管理機構。首先招募的是福特公司三位已退休的經理:福特公司原銷售經理加爾·克勞斯;曾長期主持福特採購部的保爾·伯格莫澤,還有原福特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漢斯·馬賽厄斯。在福特公司時,他們都為福特的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被人們譽為所在部門的奇才。他們與亞科卡有過深厚的友誼。然後,亞科卡又通過私人關係掌握了福特大批高級和初級管理人員的檔案資料,並陸續遊說他們相繼離開福特公司。與此同時,大量有經驗和一技之長的雇員也紛紛湧入克萊斯勒,這些人既有福特公司的,也有美國大眾汽車公司的。
由於這股出乎意外的“人才流動熱“,福特公司元氣大傷。人們心甘情願放棄豐厚的收入,跟隨亞科卡冒一番風險,猶如當年人們跟隨遠洋探險一樣。
1978年秋季,具有55年歷史的克萊斯勒公司面臨重大抉擇:要么等得貸款,要么宣告破產。亞科卡不惜一切代價,他採取了最大膽的決策——向政府求援,請求政府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保證。可是美國歷史上,聯邦政府從未援助過規模如此巨大的消費品生產廠家,也沒有任何廠家敢於向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在全美引起了轟動,反對者贊同者均各抒己見。
反對者聲稱:“永遠不應該偏袒任何人使之游離競爭之外。“報界反應尤其強烈,《華爾街日報》、《紐
約日報》、《華盛頓郵報》均持反對態度。
亞科卡面對的困難是巨大的,要說服政界要人,還要說服公眾輿論和已經深感危機的汽車工人,失去任何一方面的支持都會帶來不幸。最終亞科卡和聯合會主席弗雷澤談判成功,獲得弗雷澤的支持。在談判中,他開誠布公的展示這樣的後果:假如公司真正破產,那么成千上萬的工人和雇員將喪失工作機會和經濟來源,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前景。
對於其他汽車公司和行業來說也同樣會有很大衝擊,這些失業者將會湧向各行各業,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和不穩定因素。
亞科卡的話牽動著千千萬萬人們的利益,從而也打動了弗雷澤,經過反覆磋商,弗雷澤這位鐵腕人物又運用“工人與工廠共存亡”的理論,首先達成一項協定:同意克萊斯勒的工人在公司艱難時承擔一億美元的延期支付養老金,以幫助公司度過財政危機,其次,他們還願意利用自己的力量給政府施加影響。
1980年,在克萊斯勒公司出現重大轉機的關鍵時刻,伯利奇的新一代K型車(前輪能夠驅動,高速省油)在普利茅斯問世了,這批車帶著亞科卡的親筆簽名。不久又設計出K型車的系列產品,分別為基本型、普通型、微型、超微型4種型號,滿足了市場上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使公司一舉扭虧為盈。
他又把原來的克萊斯勒高檔車“紐約人“牌進一步改進,使之能適應80年代石油下降的形勢,並增加大中型車的產量,這對克萊斯勒重振雄風起了重要作用。
當時美國汽車製造業停止生產敞篷小汽車已經10年了,原因是由於時髦的空氣調節器和立體聲收錄機對於沒有車頂的敞篷車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再加上其他原因,敞篷車銷聲匿跡了。亞科卡預計敞篷小汽車的重新出現,會激起老一輩駕車人對它的懷念,也會引起年輕一代的好奇。但是為了保險起見,亞科卡採取了“投石問路“的策略。
亞科卡指使工人製造了一輛色彩新穎,造型奇特的敞篷小汽車。當時正值夏天,亞科卡親自駕駛這輛敞篷車在繁華的汽車主幹道上行駛。在形形色色的有頂轎車洪流中,敞篷小汽車仿佛是來自外星球的怪物,立即吸引了一長串汽車緊隨其後。幾輛高級轎車利用其速度快的優勢,終於把亞科卡的敞篷車逼到路旁——這正中亞科卡下懷。
追逐者下車圍住了坐在敞篷車裡的亞科卡,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是什麼牌子的汽車?““這車是哪家公司製造的?““這種車多少錢一輛?“......
亞科卡面帶微笑,一一地作了回答,心裡得意極了,看來情況良好,自己的預計是對的。
為了進一步試探市場,了解動態,亞科卡仍然四處“投石“,他把敞篷車開到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娛樂中心等地。每到一處,就吸引了一大群人圍觀,道路旁的情景一次又一次重現。
克萊斯勒公司正式宣傳將生產敞篷車面市,美國各地都有大量的愛好者預付定金。結果第一批敞篷車“道奇”400就銷售了23000輛,是原來預計的7倍多。“道奇”400新型敞篷車先聲奪人,暢銷市場,多年來第一次使克萊斯勒公司走在其他公司前面。K型車面市,也一下子占領小型車市場的20%以上。
亞科卡曾經說過——“齊心協力可以移山添海”。1983年10月15日,亞科卡把他生平僅見的面額高達8億1348萬多美元的支票,交給銀行代表手裡。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
終於把克萊斯勒從死亡的墳墓中拯救出來。1983年淨賺9億美元,1984年賺了24億美元。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公司的市場形象也越來越好,1983年該公司向社會發行2600萬股公眾股,僅僅幾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他自己也贏得了“第一位企業界的英雄“的美譽。1984年12月《亞科卡》一書在美國問世,該書出版後,發行量高達260萬冊,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暢銷的非小說書籍。亞科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甚至有人懇請他參加美國總統競選。
無論是傳奇般的經歷,還是他奇特的用人藝術,亞科卡用公司輝煌的業績說明了自己的成就。1986年,克萊斯勒公司排在全美500家公司之首。亞科卡成了美國的英雄人物。他的照片頻繁地出現在報刊雜誌上,他的演講受到熱烈歡迎,他的自傳成了世界暢銷書。因為他大起大落的成功經歷,給衰落的美國企業帶來了復興的希望。
從一個一文不名的推銷員,到世界頂級企業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經理的寶座,正當人生光芒四射時,卻莫名其妙地被老闆炒了魷魚。這時的亞科卡和常人一樣痛苦不堪,滿腔的屈辱、憤慨、沮喪,幾近瘋狂。但是,他沒有垮掉。在行將退休的年齡而受命於危難之際,終於取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創業的成功。亞科卡的事跡,在跌宕起伏之間給多少後人以深刻的警示。
至於成功 
他說:“我懂得了一個親密無間的家庭可以給人以力量;我懂得了奮鬥,即使時運不濟;我懂得了不可絕望,哪怕天崩地裂;我懂得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我懂得了辛勤工作的價值。”

關於失算

世界企業管理精英、被譽為“”、美國原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亞柯卡,1988年來中國訪問時,曾對中國汽車界的人士說:“中國變革的速度是由中國人民決定的,作為一個外國投資者,一統天下的好日子沒有了,只能拿出最好的產品,別無選擇。以前,是我錯了。”從傲慢的亞柯卡嘴裡說出“錯”字,是他自己以沉重的代價換來的。
就在1987年,中國第一汽車廠(現一汽集團)購買了一條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發動
機生產線之後,準備再購買一條克萊斯勒道奇轎車裝配線。亞柯卡得知這一信息後,將克萊斯勒公司即將要淘汰的一條裝配線的價格提高到了1800萬美元。幾乎與此同時,西德大眾(現德國大眾)卻向一汽提出了更為優越的條件,不僅價格優惠許多,而且從組裝遠比道奇更新型的奧迪100型轎車起步,與中國開始廣泛地合作。對於大眾此舉,亞柯卡起初並不在意,但當得知中方最終選擇了大眾時,儘管亞柯卡表示要將價格降到僅僅是象徵性的1美元,但為時已晚。亞柯卡已經回天無術,再也不能“反敗為勝”了。一汽與大眾的合作意向書幾天之後簽字,並由此成就了今天中國汽車市場三雄之一的“一汽—大眾”。
無獨有偶,上個世紀80年代初,法國標誌汽車公司與廣州合作,生產標誌405等轎車。當時法標的決策者並沒想在中國尋求長遠發展,不想把廣標做大,只想靠賣零配件賺現錢。結果批量上不去,產能放空,價格始終下不來,致使廣標出現虧損,只好撤資走人。好在法國PSA集團(標誌公司和雪鐵龍公司)逐漸認識到中國汽車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重新調整在華戰略,與東風集團合作,一個個全新的產品又陸續登入中國。
斗轉星移,進入21世紀,世界上幾乎所有大的汽車公司都相繼來華投資建廠,紛紛拿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到中國來,這一舉動也許說明他們不想重蹈亞柯卡的覆轍,變得更冷靜,更客觀了。究其原因,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已進入健康的軌道,這才是吸引外國公司來華的主要原因。如果當年亞柯卡不一意孤行,審時度勢,與一汽合作,那么,如今克萊斯勒公司在中國至少應該已有兩家合資公司了,它自己也不至於走到與戴姆勒—賓士公司合併,失去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頭銜”的地步;如果當時,法標把眼光放遠一點,拿最好的產品到中國來,憑藉在中國20多年的合作基礎,如今至少可以和其它外國公司相抗衡。
從這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可以看出,亞柯卡的失算、法標的失策都是因為其主觀意識作祟所致。外國公司到中國謀求發展,首先要了解中國國情。我們確實還比較落後,但不等於就應該接受落後的技術和產品;其次一個產品最終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它的價值,而市場恰恰是被世界巨頭們認為是落後已開發國家幾代人的中國最大的優勢。中國的消費者雖然兜里的錢不多,但對汽車這一高檔消費品卻很挑剔。那個想通過用落後的技術、落後的產品和車型以及進口零配件方式來賺中國人的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任何主觀臆想都將受到市場鐵律的懲罰。
今天,筆者不是用主觀意識去評價亞柯卡的主觀,也不想為某個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成敗慶賀和惋惜。無論誰,到中國投資也好,合資生產也好,甚至直接進口也罷,一切都要由市場,由已經日漸繁榮的中國汽車市場說了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