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鈞

朱鴻鈞

朱鴻鈞,字小坡,妻周氏,是個讀書人。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

朱自清的父親

人物簡介

朱鴻鈞,字小坡,妻周氏,是個讀書人。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最後在徐州做到徐州榷運局長---俗稱“菸酒公賣局長”,又續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寶應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後,跑到徐州大鬧。這一鬧,就把朱鴻鈞的“差事”給鬧得“交卸”了。1917年自徐州失業後,便仕途坎坷、生活漸拙、老境頹唐,1945年4月9日逝世,終年76歲。

家教從嚴

朱家是書香門第。朱自清是家中長子,父親朱鴻鈞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將來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從小就對朱自清既格外寶貝,又嚴加培養,一方面盡力保證小朱自清的生活無憂,同時對小朱自清學習督教甚嚴。朱自清小時候,科舉初廢,新學剛興。父親對新式學校的教學方法和讀書效果很是懷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舉人那裡學習古文和詩詞。

與朱自清

朱鴻鈞畢竟是封建式家長,為了維護傳統的家庭倫理,維護父親對兒子的絕對權威,在朱自清1921年回揚州任揚州省立八中教務主任時,朱鴻鈞憑藉與校長的私交,直接拿走了朱自清當月的全部薪水,這種專制式的家長行為極不尊重人,與朱自清的個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產生衝突,使朱自清非常不滿,他憤然離開揚州,到外地寧波、溫州等地執教 。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兒,在杭州組織了小家庭。這又使朱鴻鈞感到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一旦翅膀硬了,就拋棄了自己和這個家庭,激怒之下而不肯原諒朱自清,父子從此失和。
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動緩解和父親的矛盾,帶著妻兒回揚州,但朱鴻鈞先是不準朱自清一家進家門,雖在家人勸說下讓步了,卻不理睬朱自清。朱自清在家感到很沒趣,過了幾天悻悻離去,不免加重了對父親的怨恨。這以後父子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以至1923年暑假朱自清雖又回家一次,但與父親的關係仍未好轉。 朱自清認為自己沒錯,不肯認錯。朱鴻鈞也認為自己沒有錯,老子用兒子的天經地義,為父有錯也不該認錯。於是雙方進入了“冷戰”,朱自清也就幾年不回家了。
其實,晚年的朱鴻鈞表面上對朱自清很冷漠、很苛厲,實際一直掛念這個在外討生活的長子。可傳統的“父子綱倫”使他不願低下為父之頭向兒子認錯,朱鴻鈞就以惦記孫子的名義和朱自清書信往來。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時候,十月的一天接到兩年多“不相見”的父親自揚州寄來的一封家信。父親在信中提到:“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封家書使朱自清心靈深受刺激,那種父子骨肉相連的情感使他不禁悲從中來。畢竟血濃於水。於是,朱自清回憶著八年前與父親離別的情景,含著淚水,寫出了父子情深的《背影》。
1928年秋日的一天,在揚州東關街仁豐里一所簡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樓父親臥室,送給父親朱鴻鈞先睹為快。此時的父親朱鴻鈞已行動不便,就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朱自清的文章《背影》。誦讀時,父親朱鴻鈞的兩眼老淚縱橫,手不住地顫抖,但讀完後,昏黃的眼珠卻放射出光彩。他明白了兒子讀懂了自己過去的關心,也明白自己錯怪了兒子,他諒解了兒子。從此父子矛盾得緩解並消逝。

背後軼事

(一)1917年冬,其母病逝,朱鴻鈞與長子朱自清從徐州一道返揚州奔喪。借錢辦完喪事,朱自清返校,朱鴻鈞去南京謀職,於是父子同行,至浦口車站分手。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即取材於此。
(二)朱鴻鈞失去官職,在揚州賦閒時,和江澤民家相距不遠,對童年的江澤民多有教導。1998年朱自清百年誕辰時,江澤民專門題詩憶及此事,稱“我們兩家是三代世交”。此外,1926年出生的江澤民與朱鴻鈞次子朱閏生(1925年生)是中學同班同學,經常往來,結下深厚友誼。

當代陶器藝人

字“虹儒”、號“陶玄子”,1948年生,資深陶人,1980年從藝,師從顧景舟大師親傳,得其神髓。早期曾用私款“朱未祥制”制“海納百川"各式大品壺數枚,為諸友所藏。此後在江蘇省宜興市紫砂工藝廠(紫砂一廠)工作直至退休。現於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紫砂博物館“禪陶居”工作室設計創作。 其所製作品承古鑄今,博採眾長,法古思變,堅持以“心匠自得為高”的創作原則,並崇尚“字隨壺傳、壺隨字貴”的高品味要求,充分張揚個人文學修養,使作品達藝術審美之最高境界,形成相對獨立的藝術風格,其篆刻行書得右軍神韻。 歷年來,作品參加各類展評先後榮膺過國家級金銀獎。同時,也先後入編國內外各類壺譜、圖、典中。醉心入道,志樂壺藝,造詣漸臻,藏賞悅心。
代表作有《井泉壺》、《鈺蓮壺》榮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作品獎。

民國地主惡霸

朱鴻鈞(1905~1957) 隴縣城關鄉朱家寨村人,地主分子。祖父朱正午,清末五品銜職官,四川補用縣丞,後為縣紳;伯父朱家訓,北洋政府時期國會議員;父朱守訓,字靜齋,陝西省議會第三屆議員,本縣巨紳。朱鴻鈞繼承祖業,依靠父輩的權勢,欺壓剝削貧苦農民,成為本縣首富。其剝削形式主要有僱工、地租、高利貸和通過辦工商業高利盤剝。朱家在全縣10多個村擁有耕地700餘畝,其中朱家寨村300多畝(占該村98戶農民耕地總面積的48%),溫水區把關口60餘畝,僱傭大量短工和8名長工耕種,家中還雇女仆數人,長期榨取他們的剩餘勞動。其餘土地出租,收取租糧或租金。朱家的房院在縣城有23處,在西安等地還有數處。除自用和出租外,開設10多個商店和釀酒等作坊,僱傭店員和作坊工人20餘人。同時進行高利貸剝削,1941年前後,其父朱守訓托人在火燒寨等地購買玉米近萬斤,令鄉紳彭魁通過保甲長在麥收前放給把關口一帶的貧苦農民,夏收後收取同等數量的小麥;其弟朱鴻猷在溫水一帶放債糧食達3萬餘斤,春放夏收,利率高達50%,當年無力償還者,本利均作為本金,次年按利率計收。朱有錢有勢,勾結官府,橫行霸道,虐待毒打長工。民國34年(1945),以幹活不力為名,叫來警察,在院內毒打長工朱崇福、馬江海,將二人打成重傷,哭救之聲傳至院外,有人為了營救受害者,將其家柴垛點燃,因急於救火,始罷。朱還曾乘人之危,在天成、東南等地,先後強購所謂“風水寶地”多處,預作墳地,妄圖永保富貴。
土改時,朱被定為地主分子,廣大民眾對其進行了說理鬥爭,將其多餘的土地財產沒收,分給了貧、僱農,後被人民政府判刑關押教育。七十年代,縣上曾將其剝削壓迫貧苦農民的真人真事以大型雕塑形式在朱家寨村地主莊園展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