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暉

朱英暉

朱英暉,男,生於1996年,內蒙古滿洲里人。中國檯球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第二代檯球神童”。

運動生涯

如果朱英暉沒有學球,可能這一家人現在還會呆在滿洲里,他也會跟這個城市其他居民家的小孩兒一樣,上國小、國中、高中,然後長大成人,或許與眾多普通人無異。

可是朱英暉的天賦注定他的人生軌跡與常人不同。

“英暉8歲時開始上學,那時每天早晨上學前和晚上放學後,他都會在家裡的檯球桌上打幾桿球,我發現這小子打球還挺準的。”朱中海說。

朱家當時在滿洲里開了一個小小的檯球廳,僅四張球桌,往來的球客也還不少。這項營生對於朱中海來講純屬業餘創收項目,因為他有正式的工作。

後來,朱英暉的球技迅速躥升,讓朱中海坐不住了。“這小子才鼓搗了沒多長時間,往來的球客都不是他的對手了。”小英暉的球技讓朱中海不得不在意。

於是,朱中海開始考慮讓朱英暉認真地學習檯球,並以此為技生存。“如果我兒子走正常的學習文化的老路,將來不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如果他真的有學檯球的天賦,說不定能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來。”

但兒子是否真的有學檯球的天賦,朱中海也拿不準。從啟蒙意義上來講,朱中海算是朱英暉的第一個老師,朱中海對於檯球也有一定的愛好。

朱中海想到了哈爾濱檯球協會,在哈爾濱檯球協會裡有一個叫***的人,曾多次在國家級賽事上獲過獎。“我想讓***來我們家看看英暉是否有天賦,之後我就馬上去了哈爾濱,把***給請了過來。”***來到朱家,並且一呆就是十多天,這個全國冠軍“留戀”朱家的原因是他發現了一個好苗子。“如果不是***的評價,我還會猶豫要不要送英暉去學檯球。結果***一看我兒子,就說‘這孩子的天賦全國罕見’”。這個“全國罕見”的評價從此改寫了朱英暉的人生。

南下學檯球

滿洲里不具備良好的學習檯球的條件。朱中海在與兒子長談了一次並確定朱英暉對檯球存有很大的興趣之後,說服了家人,把兒子送去哈爾濱檯球協會學習,那裡有***、馬志宇、劉培顯這樣的國家級選手。到達哈爾濱那天是2004年7月3日,朱英暉才8歲。所有小孩子的天性都顯現在他身上,調皮、搗蛋、偷懶……但都沒有妨礙他天賦的發展。

一年之後,哈爾濱的訓練圓滿結束,在會長劉培顯的推薦下,2005年12月,朱中海一家人又來到了廣東惠州,這次投奔的對象叫梁義。梁義的名氣現在沒有他兒子的名氣大,他的兒子梁文博是國內檯球界響噹噹的選手,截止到2008年斯諾克世界錦標賽八強結束,排名國際前40。

9個月之後他們再次更換了求學地點,這次更換有點迫不得已。因為事情沒有像朱中海想像得那么順利,朱英暉開始出現了小小的厭學症狀。

“這孩子太皮了,不聽話,而且學球也不像從前那么認真了,打球的時候老看牆上的鐘,感覺是在混時間。”兒子的細微變化讓朱中海非常緊張。“多次跟他談心,英暉也承認自己喜歡學球,估計還是年齡太小吧,定力不足。”

朱中海開始坐不住了,他想去找另外一個人——丁俊暉的父親丁文鈞。

2006年10月1日,他們一家人又來到了上海。在這裡朱英暉接受了丁文鈞的指導。但在上海,這一家人並沒有駐留太長時間,“生活花銷實在是太大了,當時英暉已經有點成績了,廣東東莞那邊開出了很好的條件讓他過去學球。”所謂很好的條件,就是這一家人可以免除房租水電費用和吃飯的花銷。這對當時的朱家來講已經是很大的優惠了。2007年3月,他們輾轉來到東莞,也是在東莞,英暉的學球生涯發生了轉折,因為在2007年6月6日,他終於師從國內最好的檯球老師——伍文忠。

與奧沙利文較量了3個小時

老師伍文忠特別注重天賦,他無情地拒絕了很多人,但對於好苗子絕對珍惜。

伍文忠對朱英暉的評價是:極具天賦,超同齡丁俊暉。伍老師教學很有一套,因為都是8歲到12歲的孩子,很多都跟英暉一樣調皮,每次孩子們打出不錯的成績,伍老師就會帶他們去遊樂園瘋一天。英暉進步很快,並且走神也少多了。

談起打球的經歷,小胖子朱英暉說的很少,但最得意的事情他沒忘記提,今年3月24日,中國公開賽正式開打之前,他與萬眾矚目的奧沙利文較量了3個小時,奧沙利文讓了50分。兩人一共進行了十多局的比賽,朱英暉贏了大半,這當中不排除奧沙利文的謙讓,但朱英暉的球技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認同。

今年4月,朱英暉在廣州市標賽上一鳴驚人,連續戰勝多名成年選手後奪得冠軍,“小神童”的美譽不脛而走。朱中海淡淡地說,只要兒子願意學,他就支持到底。

生涯數據

廣州市標賽第一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