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街

朱紫坊街

朱紫坊街位於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帶,在安泰河邊、于山之麓的一個傳統居住地段。它北接津泰路,南鄰聖廟路,東至津門路、花園路、西靠八一七路。

面積

這塊面積為15.84公頃的區域是古代遺留下來的一塊街坊,共有三坊七巷,可貴的是這裡至今還保持著舊貌,有很多尋常人家居住在這裡。

景點簡介

朱紫坊福州市僅存不多的歷史傳統風貌街區之一。
該街區形成於唐宋時期,據《榕城景物考》記載:“唐天復初,為羅城南關,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蕭管從柳蔭榕葉中出。”足見當時的繁榮景象。宋代時這裡修築了城牆,街區被包入城中。街區的空間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蕩漾,古榕蒼髯,巷坊交錯,古舊老屋,曲線山牆,門罩排堵,極富地方特色。
目前有大小街巷10餘條,街區主要格局從形成至今未變,包括其街坊名也保留下來。街區從整體上看傳統風貌保留較完好。安泰河岸的水巷風貌,幽深的福州民居,高聳的封火山牆,恬靜、舒適的傳統生活情調,還有如法海寺、孔廟等歷史文物古蹟及眾多名人故居。因此它不僅是福州傳統生活風貌的縮影,同時也是福州市歷史發展、文化傳統的集中反映。
但由於“文革”的破壞及近年來無序的開發建設活動,在該區出現了與傳統風貌格格不入的建築,對整體風貌造成一定破壞。也由於傳統建築格局已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狹窄而彎曲的巷道,即難以滿足機動車消防的要求,各類市政工程管線也難以敷設;大多數房屋質量差且缺乏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廚衛等設施;亂搭亂建嚴重、建築密度高、通風采光差;公共綠地幾乎沒有。街區的整體環境質量與城市中心區形象及現代生活的要求反差較大,而且也與歷史街區在新時期的發展不相符合。因此對該街區的保護改造已成為市委市政府及市民的迫切願望。

內部景觀

朱紫坊街區在歷史上是個學院林立、學子云集的地方,到了末,街區已有三個孔廟、二個縣衙、一個府學院署,形成“路逢十客九青衿(讀書人)”的狀況。而街區中的坊巷名稱都頗具儒雅之風,它們分別是:光祿坊文儒坊衣錦坊黃巷、吉庇巷郎官巷安民巷宮巷塔巷楊橋巷

相關圖片

朱紫坊街朱紫坊街

歷史人物

民間傳說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詩詞

開放時間

門票及優惠措施

最佳旅遊時間

交通指南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遊覽線路

飲食住宿

聯繫方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