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齡[阿訇]

朱延齡[阿訇]

朱延齡,阿訇經名優蘇福,1924年生於河南省平輿縣和店鎮,自幼受其父朱長慶老人家謹守教門的良好影響,為了傳承伊斯蘭文化與弘揚伊斯倆目教門,15歲時在本坊念經。當時既沒何一規的經學院校,又沒有系統的語法教課書傲參考,而只有用老經堂語照本宣科,其父朱長慶老決定送其出去念經。於是他背著行李和經書走上求學之路,當時交通不便,每天要步行幾十里甚至上百里路去學經,很是辛苦。

後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住學的機會,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安心學習了,可剛住上學不久,卻又來了一位大滿拉,他就把供養讓給大滿拉,自己另去別坊求學。他曾經徘徊過,覺得自己在家念經難,出門住學更難。他也曾經回到家鄉做小買賣,但求學的欲櫻太強烈了,其他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他決心還要繼續念經,儘管東奔西跑學難住。

在十餘年的求學生涯里,未能在任何一坊連續住上幾年學,可他矢志不渝。恩師曾先後投奔馬芳貴、宛同道、馬忠連、馬鴻恩、1j明道、李越凡(李六)、吳孝連等阿訇門下求學。朱老師跟隨各位阿勻們先後學習了《雜學》、(連五本》、《麥拉哈里艾爾研合》、((滿倆》、《白雅尼》、等老語法書。在安徽省太和縣清真寺,跟隨李六阿訇念經:三年多,獲益匪淺,李阿訇給其講授《太福希爾者倆來尼》、《合來哈偉尕葉》、《刷偉))、《尕堆》等經。恩師的語法功底儀扎變,勤學好問、穩重、聰明、為人老實、性格溫和,深受經師們的喜歡與關懷。

1948年,在周口項城縣北李寨清真寺念經時,與馬明道阿訇之長女馬俊榮成婚。l 950年,思師攜帶家屬來到許昌市城內清真寺,跟岳父馬明道阿訇繼續念經。1 95 1年,馬明道阿訇離許以後,他被留在許昌市城內寺擔任教長(時年2 7歲)。

1980年,朱延齡阿訇不解努力,經各廳面協調由政府出資5千元人民幣,在離城1 5里的半截河鄉購置了5畝回民新義地。妥善解決了廣大坊民的土葬問題。1982年,剛恢復開放的清真寺各方面都不健全,坊民來寺做禮拜很不方便,恩師主動向民族宗教局反映情況,請求解決,後由市財政出資1萬元,原許昌市委統戰部出資l千元,粉刷和維修了禮拜大殿的門窗和卷棚及南北講堂的欄桿、柱子、門窗,並在前院建了三間女水房,解決了女穆斯林的沐浴問題。

1985年,隨著商品經濟的隗嗟i發展,在此期間,清真飲食業呈現出混亂現象。因此,容易誘發民族矛盾與傷害民族摩睛的過激行為,對此,恩師很理智,很冷靜地採取穩妥的具體有效辦法,通過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及時迅速地化解各種糾紛與矛盾,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此舉深受許昌坊民的好i平。

1989年,許昌市伊b瓠成立,當選為市伊協會長的恩師沒有辜負上級領導及眾坊民的期望與重託,帶領全協會成員,深入開展許昌市的教務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成功舉辦“臥爾茲演講比賽”和“《古蘭經》誦讀比賽”及新時期的解經工作和對寺管會的培訓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中國伊協和省伊協所下達的各項任務及任期內的各項工作。19922—1994年,原北講堂、大殿及其卷棚由於年久失修,北講堂屋牆基下陷,牆壁斷裂,成為一座危房。為此,恩師及時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支持,經協調,由市、區兩級政府先後撥款9萬5千元人民幣;並動員當地眾穆民踴躍的捐款,重建了北講堂屋,修繕了禮拜殿5間及卷棚。

自1982年一2002年,恩師特別重視對滿拉自白培養,為民族宗教事業和社會輸出了許多有用人才,曾先後有30多名滿拉在恩師的辛勤耕耘下脫穎而出。有為清真肉食加工業服務的,有參加工作的,有後來當了醫生的,有在宗教曷任幹部的,向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鄭州伊斯蘭教經學院分別送去1名學員進行深造。現擔任阿訇的主要有:丁安民、柏明順、王克清、劉強、馬光科、王玉春、王召甫等,他們分別在自己的教門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工作著,弘揚著伊斯倆目教門。

朱阿訇在城內清真寺任阿訇的2 8年中,大力弘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和伊斯蘭文化,主動為坊民排憂解難辦實事,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積極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正面教育坊民要遵法守法,堅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搞好民族團結,為推進民族經濟和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大局做了大量的工作。

恩師是—位有涵養的啊訇。無論別人當面對他說不中聽的話或背談他,他都能以海闊天空原諒對方,始終拿著“乃福斯”,不和別人爭吵、爭辯,總是一笑了之,以忍為上,而目從未見恩師背談過他人,他總是以“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八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恩師教學有方、樂善好施、學識淵博、謙虛潼嗔、不驕不躁、虛心傾聽來自不同聲音的意見。他艱苦樸素、身體力行、倡導節約、不講排餳,講究務實。他老人家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師傅的優秀品德常在我的腦海里閃現,對我後來的成長和教務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朱阿訇從1 954年—1 999年以來,曾先後當選為河南省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河南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伊協第四屆代表,中國伊協五、六、七屆委員,河南省伊協一、二、三、四屆副會長、五屆顧問,許昌市第六、七屆人大代表、市政協常委至今,許昌市伊協第一、二屆會長、三屆名譽會長,魏都區政協副主席,魏都區伊協會長。曾三次榮獲河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獎,榮獲國務院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1984年參加了中國伊協組織的國家朝覲團,赴麥加朝覲,榮幸地完成了—項主舌淨功課,亦是自改革開放以來該市第一位去朝覲的阿訇和穆斯林。

朱阿訇至2002年光榮退休,實現了阿訇新老交替,體現了其高風亮節。恩師而今雖已82歲高齡,但他目明身健,思維敏捷健談,他仍然在關注著教門的發展,為民族的振興和社會穩定發揮著應有的作用,為實現中原崛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著自己的餘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