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位於河北邯鄲永年縣山名]

朱山[位於河北邯鄲永年縣山名]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縣城西部3公里。古稱“豬山”,現今仍有當地老輩人稱之為“豬山”。山上有國家級文物“朱山石刻”。現在由北京宏大華遠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為邯鄲市朱山植物園。

山脈介紹

朱山,又稱豬山,位於河北省永年縣西部吳莊村村北約1公里處,系太行山東麓之餘脈。西北與聰明山對峙,東南與婁山(狗山)相連,山體不大,孤峰突起,最高海拔239米,方圓0.7平方公里。它以山頂有“朱山石刻”而聞名於世。清光緒版《畿輔通志》載:朱山“在聰明山東南,與婁山對峙。一名石山,絕頂有磨崖石刻”。永年朱山石刻,是全國最早的西漢石刻之一。石刻內容記載了漢高祖劉邦之孫趙王遂與群臣在朱山飲酒應對的情景。

名稱來由

傳說以山頂有豬槽而得名,又因山石多為紅色沙岩,故亦稱朱山。

歷史遺蹟

朱山頂上有三處石刻。

最大一塊石刻是朱山頂最高處的“趙廿二年群臣上壽此石北”刻石,這就是被世人所稱作得“朱山石刻”。它是攜刻於朱山頂上的一塊天然石面上,石質為天然紅砂岩碣石,為長條狀摩崖石刻,石刻與山體相連,刻字石面依山傾斜,仰面向西,是西漢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國趙國大臣為趙王祝壽時所刻。石刻高1.5米、寬0.52米,豎行小篆陰刻一行十五字“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壽此石北”。字跡總長1.2米,寬0.08米,其書體篆書特點鮮明,是處於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為秦古篆書體,其書寫字形為方形,雖然秦篆,但隸書筆意甚濃。雖歷經二千多年的風化侵蝕,字跡仍清晰可辨,為至今發現書體由秦篆向隸書過渡時期其隸意較為明顯的最早石刻之一。石刻用筆圓而轉折方,與秦漢古隸相融合,書法古樸自然,字劃豐滿,儀態朴茂雄深,由此可窺篆隸間嬗變的端倪;屬於隸意的萌芽狀態,是隸變之先聲。

離此石刻東約15米,有一塊與山體相連不規則稜柱岩石上,刻“監軍判官濟陰鬱久閆明達,侍御史魯國希士美,洛洲刺史范陽盧項,處士盧葉羅,監察御史劉荊海,邢州別駕物審言,XX縣尉李嘉同登。大唐貞元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再向東約六米,有一塊面積不規則的五邊形石塊上,陰刻“壬辰春後旬有三葵已十九年書X日辰已時XX”,此為東漢石刻。

其中,因朱山頂最高處的“群臣上壽石刻”年代久遠,而最為著名,爭議也頗大。

該石刻產生以來歷經兩千三百餘年的風雨滄桑,由盛而衰,觀訪朝拜者漸次冷落,終至隱匿荒山,不被人知。直到清道光年間,方再名於世,至今已有170多年。在此期間,對其進行研究考辨的海內外專家學者代不乏人,關於朱山石刻產生年代問題,眾說紛紜,至今莫衷一是。

這一石刻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時任廣平府知府的楊兆璜發現並將之公諸於世,其拓片先後被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家博物館所珍藏,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書法家和考古學家來此考查研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發保護

朱山石刻 朱山石刻
朱山[位於河北邯鄲永年縣山名] 朱山[位於河北邯鄲永年縣山名]

朱山山頂的“朱山石刻”,原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按照邯鄲市2006年動植物園規劃,規劃朱山連同附近的明山、婁山地域為邯鄲市動植物園建設用地 。

2016年2月5日,邯鄲市永年縣發展改革局與北京宏大華遠投資有限公司簽約,由北京宏大華遠注資組建河北金朱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工建設朱山植物園,正式開始對“朱山石刻”遺址及其周邊景觀進行保護性開發,建成後的旅遊景區同時兼具邯鄲市植物園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