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學通論

朱子學通論

《朱子學通論》是2007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令印、高秀華。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朱子學是“為己之學”,它不僅能使學者增進文化學術知識,更能使學者隨著習研的深入和年歲的增長,對人生價值和生命追求的境界逐漸提高,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在精神上是充實的和在思想上是富有的。我進入耆耋之年,基於善始善終的心態,從兩個方面總結自己一生的學術。一是編著《20世紀最後30年朱子學實紀》,把積累的上述資料文獻儘可能完整地保存在裡邊;二是撰著一部篇幅較大的朱子學通論性的書,把自己和當代的朱子學學術成果綜合起來,總結自己的朱子學研究,也為學者提供一個入門書。

作者高令印教授素以研究福建朱子學著稱,本書是一部篇幅較大的朱子學綜論性專著,既是對朱熹及其後學的理學思想以及近百年來朱子學研究成果的綜合概括,也是作者畢生研究朱子學的學術總結,並以此作為廈門大學復辦國學研究院的珍貴獻禮。

《朱子學通論》全書除緒論外,共分八章:朱子學的淵源,包括社會、思想淵源;朱子學的創立,包括朱熹的生平思想、朱熹門人對朱子學創立的貢獻;朱子學的基本內容,包括哲學、道德倫理、政治、經濟、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經學、史學、教育等思想;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論述了從南宋末到民國的福建朱子學家20多人和其派別,以及其在福建文化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學在全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朱子學由閩中而全國成為國家的正宗思想、全國朱子學的派別和衍變、與其有關的全國教育和書院等;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包括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方;近現代朱子學研究,包括作為宋學的朱子學、改良派和革命派與朱子學、現代學者的朱子學研究、朱子學學術會、朱子學研究會和研究機構;朱子遺蹟,包括遺址、畫像、墨跡等。最後附錄是具有較高資料價值的《朱子學大事年表》。作者充分闡明了朱子學是“東亞文明的體現”、世界性的學說,是一場極其深刻的國際性的中國文化運動,大大開拓了朱子學研究的新領域和新境界。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主要作者高令印教授一生研究朱子學的總結性專著,在當今國學復興的形勢下,該選題意義更顯重大。全書分朱子學的淵源、朱子學的創立、朱子學的基本內容、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近現代朱子學研究和朱子學遺蹟等八章,並附錄資料價值頗高的朱子學大事年表。作者著力於朱熹遺蹟和福建朱子學以及朱子學在韓國的傳播和影響等的研究,提出南宋以後隨著中國文化中心的南移,朱子學成為國家的正宗思想,形成以閩浙贛之武夷山一帶為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在學術界自成較有影響的一家之說。此書在整理總結原有的研究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如朱熹的政治學學說、經濟觀點、自然科學成就、文學藝術探索、經史學和教育思想以及近現代朱子學研究等,是近年來的研究新成果。

目錄

緒論

第一章朱子學的淵源

第一節 社會淵源

一 對外開放

二 社會矛盾

三 經濟和科技進步

四 政治和學術中心

五 儒學復興趨勢

第二節 思想淵源

一 北宋理學

二 閩中早期理學和理學入閩

三 集濂洛關之學

四 吸取佛道之學

五 綜羅百代

第二章朱子學的創立

第一節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

一 生平事跡

二 思想形成

三 集諸儒之大成

四 主要著述編年

第二節 朱熹門人對朱子學創立的貢獻

一 蔡元定蔡沉

黃榦

三 劉爚

李方子

五 陳淳

六 李燔

輔廣

八 真德秀

九 魏了翁

附 朱熹門人一覽表(514人)

第三章朱子學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哲學思想

一 無極與太極

二 理與氣

三 心與性情

四 格致與力行

第二節 道德倫理觀念

一 君子與賢聖

二 道德與倫理

三 天理與人慾

四 義與利

五 主敬

第三節 政治學說

一 杭金

二 正君

三 尊賢

四 恤民

五 治軍

六 敦化

第四節 經濟觀點

一 重農

二 興修水利

三 多種經營

四 獎勵墾荒

五 抑制豪奪

六 節用薄賦

……

第四章 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

第五章 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

第七章 近現代朱子學研究

第八章 朱子學遺蹟

附錄 朱子學大事年表

第四章朱子學在福建的傳衍分化

第五章朱子學在全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朱子學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

第七章近現代朱子學研究

第八章朱子學遺蹟

附錄朱子學大事年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