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國

本草中國

《本草中國》是國內首檔大型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業指導,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監製,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投資及項目統籌,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雲集將來傳媒(上海)有限公司製作。以“本草”為切入口,以溫暖真實的視覺力量挖掘和記錄隱遁的中醫藥故事,深度解密中醫藥文化的奧妙精髓和悠遠歷史。在傳播和普及中醫藥文化專業知識的同時,探討中華傳統文化中“感動生命的奧義“,完成一場生生不息的尋覓之旅。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本草中國本草中國
《本草中國》將以“中國非物質遺產中藥炮製技術及中藥傳統製劑方法傳承人”為靈魂展開,引導觀眾走進神秘神奇的中藥世界。在探尋道地藥材、還原炮製技藝、點撥醫藥原理的過程中,完成對中醫藥文化的啟蒙和普及。
《本草中國》第一季將更多地關注藥材本身和處於中醫藥行業最基層的傳承人和工作者,因為他們是整箇中醫藥行業的根基,是最核心的部分。孫煜說:“我們透過展現道地藥材的發現、採摘與炮製的過程,來探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科學之間關係。希望藉由這樣一部片子來向支撐起整箇中醫藥產業鏈的藥工、藥師們致敬,向一種默默耕耘的精神致敬。”
《本草中國》採用電視劇的發行方式,將成為中國紀錄片史上第一個多平台、跨媒體播出的紀錄片,預計收視範圍覆蓋全國超10億人。同時為回響國家文化“走出去”的號召,《本草中國》還將與Discovery和美國INC電視聯播網等海外機構合作,通過海外發行和傳播,完成在世界範圍內為中醫藥文化“正本清源”的崇高使命,成為中華文明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創作背景

文化風口

習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現在我們處於文化饑渴、行業井噴的時期,整個行業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景。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重要拐點。我國人均文化消費增速04年以來一直維持高位,2011年中國人均GDP就達5000美元,為文化產業高速發展奠定良好的需求基礎。
俞正聲強調,文藝作品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文化力量。文藝作品創作可以且應該切中時弊,但要把握好兩條底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政策支持

2015年5月初,《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民族復興的使命和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推進中醫藥持續健康發展。

中醫外交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時表示:“願與世衛組織繼續加強雙方合作,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推動更多中國生產的醫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民進2015兩會提案:振興我國中醫藥事業。積極宣傳,努力提高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建議國家相關部委要成立專門的宣傳部門,大力宣傳中醫藥,弘揚中醫藥文化,逐漸提升國人對中醫藥的認識。同時要嚴格執法監管,大力取締非法中醫、清理各類虛假中醫養生節目,以積極、科學的手段為中醫藥正名。著力改革中醫藥教育。
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王國強在部署2015年中醫藥十大工作重點中指出:要著力打造中醫藥科普文化宣傳活動升級版,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植根於廣大人民民眾日常生活。同時提高中醫藥傳播能力,促進中醫藥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傳播體系,豐富傳播手段,創新傳播方式,講好“中醫藥故事”。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全力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

現實背景

中醫藥在全球醫學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和重視的同時,世界輿論對於中醫藥文化的根源及標準問題還存在較多認知上的誤區,中醫藥在國內的發展也面臨後繼乏人、資源破壞、虛假宣傳等一系列問題。《本草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希望通過節目傳遞出真實可靠的中醫藥文化。

節目內容

節目主旨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本草中國》系列紀錄片圍繞“感動生命的奧義”的宏大主題,以"中國非物質遺產中藥炮製技術及中藥傳統製劑方法傳承人"為靈魂展開,引領觀眾走入神秘傳奇的中藥世界,通過起源悠久的中醫藥這一視窗,探討中華文明中有關"生"的奧義。該片將以“中國人生存、生活、生息的視角和方式”層層遞進,解讀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通過挖掘整理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提升國人對中醫藥的認識,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節目使命

《本草中國》大型中醫藥系列紀錄片回響國家文化“走出去”號召,承載了在世界範圍內為中醫藥文化“正本清源”的崇高使命,並致力成為中國文化、中醫藥文化的一張名片。

節目亮點

中醫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但人們普遍認為中醫枯燥無味難以入門因此很多現代人對深奧的中醫均持敬而遠之的態度。《本草中國》拋棄宣講說教與枯燥傳記,通過新的視角新的傳播方式來傳播中醫藥文化,展現中醫藥的一點神秘一點有趣。
不做宣講說教,
不做人物傳記。
將醫理、藥理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娓娓道來。
不做危言聳聽
不做譁眾取眾
將個體記錄與群體描述相結合,交錯推進,讓事實證明。
不做曲高和寡
不做平庸低俗
將輕快的節奏與濃郁中國風契合,讓中醫藥文化“親民”滲透,成為全民流行。

製作計畫

《本草中國》以中醫藥文化為題材,計畫製作三季
第一季(問藥):
通過對中藥采、育、制、用的展示,以藥工為靈魂人物,展現中醫中藥的奧秘,為觀眾開蒙。
第二季(尋醫):
通過對中醫技法、經方的展示,體現中醫整體、辨證的觀點,為觀眾答疑。
第三季(悟道):
通過對中醫中藥的古今比對和中醫藥與人、自然的關係,展現中醫藥整體系統的哲學理念;展現中華文明博採眾長,有容乃大,兼容並蓄的氣度,通過中醫藥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展現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代表應有的尊崇地位,增強觀眾對中醫藥的文化自信。

創作大事記

2014年初
篤影文化萌發創作《本草中國》的想法
2014年3月
全面進入行業調研及製作團隊的溝通和篩選
2015年2月1日
篤影文化正式向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遞交了《本草中國》立項申請
正式確定SMG雲集將來傳媒擔任《本草中國》攝製單位
2015年3月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宋燕副會長一行蒞臨上海,視察了篤影文化傳媒,參觀了SMG雲集將來傳媒
2015年4月2日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函,同意擔任《本草中國》支持單位
2015年4月7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函,同意擔任《本草中國》專業指導單位
2015年4月14日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發函,同意擔任《本草中國》監製單位
2015年5月20日
《本草中國》第一次創作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2015年6月30日
本片正式定名為《本草中國》(曾用名《老藥工》)
2015年8月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會長李金華為《本草中國》題名
2015年9月18日
《本草中國》中期研討會暨創作說明會在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功召開
《本草中國》創作理念片:一場探尋生命奧義的隔空對話發布
2015年12月底
《本草中國》第一季將拍攝完成
2016年第二季度
《本草中國》第一季將在多家上星衛視和主流視頻網站平台首輪播出

評價與寄語

毛群安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
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健康文化中醫藥文化的弘揚非常重視,中醫藥文化在醫藥文化健康文化裡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這個紀錄片從拍攝一直到後期推廣,我們都將給予全力支持,我非常期待中醫藥專業人員與影視劇專業製作人員合作,拍出精品力作,不僅傳播中醫藥文化,更要表達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文明,影響國人,傳播於世。
趙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
我們非常重視這個大型紀錄片,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王國強局長對此片寄予厚望,要求我局辦公室作為本片技術指導單位組織強大的專家團隊積極支持。希望攝製團隊能拍攝出影響中國人乃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片子,反應中醫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對人類的健康、保健做出的巨大貢獻,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
宋燕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醫藥學以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為基礎,以人為本,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精髓,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大型紀錄片《本草中國》正式基於這點,在國家加大對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和向全世界傳播的歷史背景下,為弘揚中醫藥的博大精神文化精粹樹碑立傳而確立的項目。
張兵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巡視員
公元前430年雅典近二分之一的人死於瘟疫,輝煌的古希臘文明被埋葬,古羅馬的兩次大瘟疫導致橫跨歐亞的帝國走向崩潰,但是中國有中醫藥,所以中華文明延續下來了。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裡面,有一股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的力量,就是歷久彌新的中醫藥文化,中華民族的復興不能沒有中醫藥事業的振興。紀錄片是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措施,我代表文化部非遺司預祝本片圓滿成功。
金世元國醫大師
拍攝本片,展現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和弘揚中華文化精髓,很有意思。中藥從道地產地,採收時機,入藥部位,藥材儲藏,產地加工,藥廠炮製都有標準和規範,要讓觀眾了解,中藥不是那么簡單地,不是一根針一把草的事。

支持單位

支持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
指導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監製單位: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
投資、項目統籌單位: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製作單位: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雲集將來傳媒(上海)有限公司

主創團隊

乾超/總導演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總監,曾獲坎城電視節“國際紀錄片開拓者”獎、中國視協年度優秀導演
龔衛/總製片人、總攝影
被評為第四屆上海市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家,《紅跑道》獲第68屆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巴塞隆納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獎
周軼君/創作指導
曾獲中國國際新聞獎一等獎,中國國際新聞攝影年賽銀獎,中央電視台評選“中國記者十大風雲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鳳凰衛視年度採訪記者
韓芸/製片人
鄧小平與上海》獲2006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作品,《新西藏》獲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紀錄片獎
王沖霄/藝術顧問
其主要作品有《故宮》《我們的奧林匹克》等。曾獲得第8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最佳長紀錄片獎、第26屆義大利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最高獎――榮譽花環獎
孫虹/執行導演
其導演作品紀錄電影《飛魚秀》於2014年10月進入商業院線公映,並獲第四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電影提名
張英傑/執行導演
憑紀錄短片《內蒙小超女》獲得美國探索(亞洲)頻道“新銳導演稱號”
許盈盈/執行導演
作品《南社》獲第十八屆中國紀錄片“十優長片”;第八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文獻類二等獎;第十二屆“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人文類最佳紀錄片入圍獎
許貞/執行導演
大型公益紀錄片《行走的力量-心跡敦煌》主創人員之一,參與東方衛視大型系列紀錄片《急診室故事》拍攝,該節目獲得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獎
梅薇佳/執行導演
微電影《早點回家》曾榮獲全國大學生微電影節提名。參與拍攝的紀錄片《甜蜜時光》在2015年榮獲加拿大世界媒體節洛基大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