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經濟

末日經濟

末日經濟,因瑪雅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而商界據此炒作末日消費引發的經濟現象,帶來一股“末日經濟”潮,一些商店,網上虛擬的,生活中實體的,紛紛打著“末日必備”旗號銷售商品。

基本信息

由來

末日經濟商家炒作末日經濟
在好萊塢電影《2012》中,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將徹底毀滅。儘管科學家、文化學者和瑪雅人都否認“世紀末日”之說,但因為電影《2012》的熱映和推波助瀾,加上近期世界上發生的種種自然災難,這一切都不時地讓一些人對世紀末日的說法有一種迷茫感。
2012年“雙十一”之後,一些商家除了打折、滿減等常態促銷之外,還是把“2012”當賣點,並以“世界末日”為話題號召網友享受生活,列出“末日”的願望清單等標語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多數商家瘋狂渲染,鼓動“末日消費”,無論什麼只要貼上“末日”的標籤就會熱銷。

形成原因

媒體賺錢之術,就是不斷設定議題,令人驚悚的訊息才會激起人們的關注。當然,背後還有著商業的操縱和推動,商人借“世界末日論”成功拍了電影銷了商品,煽動著人們的消費主義熱情:都世界末日了,存那多錢幹嘛,拿出來消費吧!“世界末日論”成功地扮演了消費主義社會潤滑劑的角色。
“末日來臨、及時行樂”的心理影響到部分人的消費行為。大型商場不少專櫃櫃員表示,確有不少顧客在購買時向同伴表示,應該好好慰勞自己一下,不然以後遇到天災什麼的,就太“對不住”自己了。而導購小姐也經常以此作為促銷說辭,據說“挺有效果的”。

經濟點

諾亞方舟“船票”

諾亞方舟船票諾亞方舟船票
商家把“末日”包裝成“狂歡日”。其中,“方舟船票”成為了最熱賣的商品。“2012諾亞方舟末日船票”半個月銷量已超過一萬七千件。一套20元左右的“船票”製作十分精美,包含正票、附卡、PVC卡、三折頁卡、燙銀信封,甚至還有仿真的聯合國授權證書。“船票”背景圖片充分渲染了末日逃生的氣氛,登艦時間為電影《2012》中的2012年12月21日,登艦地點也按電影中的情節設在了西藏“卓明谷”。

末日禮物

末日消費用品末日消費用品
煙臺一淘寶網店的店主劉女士坦言是借世界末日這個由頭促銷,她出售“末日禮物”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好玩又有噱頭,不就是靠這個賺人氣嘛。”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購買所謂的“末日禮物”也只是為了消遣。“就是覺得好玩,湊個熱鬧。”

末日旅遊

除了西藏,反季自由行旅遊目的地也受到“末日旅遊”市民的青睞,溫暖的海島游和風景秀美地是最受關注。其中香港、三亞、廈門、西雙版納等地的酒店和客棧預訂量最高。“末日旅遊”能夠鼓勵人們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末日求生裝備

在淘寶等電商銷售中,一些店鋪推出了名為“末日急救包”的商品,價格從30元到400元不等,商品中包含的只是安全錘、救生繩等簡易逃生裝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