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糧倉

末日糧倉

為預防全球重大災難危及人類生活,挪威政府日前宣布擬在北極地區建造“末日糧倉”。又稱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International Seed Vault)。據項目經理說,考慮到(外部)溫度上升的因素,因此將它建於凍土地帶的岩石中,使之不受氣溫變化的影響。糧倉的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蘭的冰蓋融化,糧倉也不會被淹沒。而且,就算南極洲的冰層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61米,它也會安然無恙。

 

挪威政府“世界末日糧倉”計畫

末日糧倉末日糧倉

為預防全球重大災難危及人類生活,挪威政府日前宣布擬在北極地區建造“末日糧倉”。
  這一糧倉計畫建在北極附近斯瓦爾巴群島凍土地帶的山洞裡,儲藏這個星球上已知作物中的300萬種種子樣本,以使可能毀於重大災害的作物得以存活。這項被稱作“諾亞方舟末日糧倉”的種子庫工程將於3月開工。
  據項目經理說,考慮到(外部)溫度上升的因素,因此將它建於凍土地帶的岩石中,使之不受氣溫變化的影響。糧倉的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蘭的冰蓋融化,糧倉也不會被淹沒。而且,就算南極洲的冰層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61米,它也會安然無恙。

“世界末日糧倉”建造方式

  小麥土豆等作物的種子將藏於深山中開出的兩個密室里,洞壁塗有水泥。每個貯存室的面積為375平方米,塑膠盒將被安放在一排排金屬架上。每個盒子裝有大約400個樣本,都放在聚乙烯包里,每種樣本有大約500組種子,密封在防水的鋁箔片裡,以免斷電時製冷系統失效。種子的貯存溫度將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
  這項工程預計耗資300萬美元,定於今年9月完工,擬於2008年冬正式啟用。

末日糧倉建造地址

末日糧倉末日糧倉

“糧倉”高度是經過仔細推敲過後的“安全高度”,約海拔130公尺高。即使格陵蘭冰原溶化,海平面預估上升7公尺,無法威脅到“糧倉”。“糧倉”的主要負責人卡里.福勒說,地窖的維護費用並不高,不會有人一直看守。地窖內的種子會以低於冰點的溫度保存,當局計畫每年冬天更換一次地窖內的空氣,但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實行,永久凍土也會保存種子新鮮無虞。

末日倉穹儲藏方式

小麥和土豆等作物的種子將藏於深山中開出的兩個密室里,洞壁塗有水泥。每個貯存室的面積為375平方米,塑膠盒將被安放在一排排金屬架上。每個盒子裝有大約400個樣本,都放在聚乙烯包里,每種樣本有大約500組種子,密封在防水的鋁箔片裡,以免斷電時製冷系統失效。種子的貯存溫度將保持在零下18℃。 這項工程預計耗資300萬美元。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指出,地窖將建在距北極1千公里的挪威斯匹茨卑爾根島(Spitzbergen)砂岩山區,厚1公尺的水泥壁後,有2個氣閘艙,高安全性的防彈門保護種子銀行。 它將保存全球已知的所有農作物種子,目的是為了在地球遭遇了核子戰爭、自然災害或氣候變化等災難時,劫後餘生的人類還能重新播種,保證世界農作物的多樣性。此糧倉以美國黃金儲存地諾克斯堡的安全模式建造,耗資300萬美元,將用來儲存200萬種不同的農作物種子。地窖建造費全部由挪威政府負擔,挪威只擁有地窖所有權,種子的所有權仍歸各存儲國。 “糧倉”高度是經過仔細推敲過後的“安全高度”,約海拔130公尺高。即使格陵蘭冰原溶化,海平面預估上升7公尺,無法威脅到“糧倉”。“糧倉”的主要負責人卡里.福勒說,地窖的維護費用並不高,不會有人一直看守。地窖內的種子會以低於冰點的溫度保存,當局計畫每年冬天更換一次地窖內的空氣,但如果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實行,永久凍土也會保存種子新鮮無虞。 被喻為“諾亞方舟”的挪威“末日糧倉”種子庫完成施工,種子庫於2008年2月26日正式竣工並舉辦啟用典禮,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旺加里·馬塔伊、挪威首相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等33國近150人參加了典禮。。 “末日糧倉”種子庫是從2007年三月開始建造的,將被用於儲藏地球作物的450萬種種子樣本,以防環境變化或一旦發生毀滅性災難導致這些作物物種滅絕,確保人類食物的來源和多樣性。 “末日糧倉”選擇建造在北極附近、濱臨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凍土地帶的岩石山洞中,那裡不易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即使在斷電狀態下也能使種子處於低溫環境中,適宜種子的儲藏。 糧倉總長120米,洞穴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因此即使氣候變暖導致格陵蘭的冰蓋融化,糧倉也不會被淹沒。 洞內面積約1千平米,分為三座儲藏室,每個儲藏室能夠存儲150萬個樣本,而每個樣本將保存約5百粒種子。 這座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未來也將由挪威承擔維護費用,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將負責提供技術指導、種子的運送以及管理 。 挪威政府興建的大型植物種子冷藏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該種子庫耗資5000萬挪威克朗(約合911萬美元)興建,位於距北極點約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旨在防止植物因天災人禍滅絕,為植物學家提供種子基因,被稱為“植物諾亞方舟”。該種子庫系當今世界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甚至可以抵禦地震和核彈! 122米隧道成“全球種子庫”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首府朗伊爾城附近一座砂岩山的山腰上,深藏於極地永凍土中,距北極點大約1000公里。2005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議“諾亞方舟世界種子計畫”,並且選址煤礦城市朗伊爾城所在的斯匹次卑爾根島。其原因有二:其一,這裡地理位置偏遠,可遠離各種外在威脅;其二,該島氣候寒冷,擁有永久凍土地帶,有利於種子保存。 2006年6月,種子庫計畫正式破土動工。經過長達1年多的艱苦作業,建造者在斯匹次卑爾根島的一座冷凍山脈挖掘出一條深達400英尺(約122米)的隧道。遊客可以通過一條稍微傾斜的踏板進入山洞入口,經過一條由鋼筋水泥建造的、長約40米的通道,即可見到3間並排的獨立冷藏室。由於隧道內溫度很低,每個冷藏室的金屬門上都覆蓋著冰霜。 可容納450萬種種子樣本 每個冷藏室約270平方米,內有金屬架,可存放150萬個樣本容器。3個冷藏庫將容納大約450萬個編有條形碼的植物種子樣品。這些種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作物種類,是由歷代農民在1萬多年中選育出來的寶貴食用植物。庫內用來包裹種子的是一種銀色的新型種子袋,名叫“勞斯萊斯種子袋”,每包裹有500粒種子。它系由特殊金屬箔片和其他先進材料製成,可以讓種子在乾燥和冷凍的狀態下長久保存。 目前,種子庫剛剛接收了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菲律賓、肯亞等100多個國家的小麥、玉米等25萬種農作物種子樣本,共約1億粒。 可抵禦地震和核子彈爆炸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的首要特點就是安全堅固。種子庫的外圍是厚達1米的水泥牆,此外庫內還配備有防爆破門和兩個密封艙。其安全性堪比美國肯塔基州國家黃金儲藏地納克斯堡,甚至可以抵禦核子彈爆炸。由於種子庫比海平面高出130米,因此絲毫不用擔心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格陵島和北冰洋的冰層融化將它淹沒。 上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接受了一次大自然的考驗。2月21日,當地發生了一次芮氏6.2級的地震,然而種子庫內的冷藏室卻安然無恙。 能為全球種子提供“備份” “諾亞方舟世界種子計畫”的目的是保護作物遺傳多樣性。挪威政府稱,建造這個“全球種子庫”是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之際,使用它所儲備的作物種子保證食物供應。這些災難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或者核戰爭、恐怖主義。 目前,全球已有大約1400個種子儲藏室,其中多數是由國家儲藏各自的種子,然而這些種子儲藏室很容易受到戰爭、政局動盪、自然災難和經濟因素的影響。比如,菲律賓的國家種子銀行於2006年一場颱風中遭到破壞,同時,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種子銀行也在戰爭中被摧毀。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是所有其他種子銀行決定性的後備援助,為全球植物“備份”。當出現地區性或全球性大災難時,利用這些精心儲藏的種子即可重新啟動農作物生產。 “末日種子”可存活上千年 要想保存這些“末日種子”的活性,儲藏室中的溫度必須保持在0℃以下。由於配備了大型製冷空調設備,種子儲藏室能夠長年保持零下18℃的低溫。在如此溫度環境下,小麥、大麥和豌豆等重要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長達1000年。其中,儲存最久的是高粱,大約能存放1.95萬年。

相關背景

種子庫的建設費由誰出

由挪威政府支出。據估計,種子庫的建設費用共需300萬美元左右,這筆資金由挪威政府支出。而種子庫建成後,維護運轉費用還需要每年約10萬─20萬美元,由挪威發起成立的全球農作物多樣性託管基金會進行籌集。挪威政府已經宣布,這個種子庫可以為世界各國保存種子,種子的所有權可以歸委託國所有,也可以根據互相簽署的條約確定。

為什麼用“末日”來命名

挪威人給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末日穹頂”。之所以用“末日”來命名這個計畫,是因為人類如果還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么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而用“穹頂”一詞則有三層含義:一是這個種子庫位於北極,那裡是可以稱得上地球“穹頂”的地方;二是只有“穹頂”才是人們最後可以生存與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這個種子庫可以像人們擱置在“穹頂”上的東西一樣,永遠也不會使用。 遭到人為破壞怎么辦? 如果有人想對種子庫進行蓄意破壞,也不是件容易事。首先,種子庫所在的島嶼至今沒有商業航班;其次,種子庫所在的地區經常有北極熊出沒,這些北極熊可以說是種子庫天然的“保全”,因為所有進入它們領地的外來者,都被北極熊看作是“不受歡迎的人”。就連現在種子庫的建設者,也是對北極熊恩威並施,又是餵食,又是持槍保衛,才和它們暫時相安無事。 為什麼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建造一個種子庫?而且將地點放在了北極?答案只有一個:“安全”。 事實上,現在全球約有1400多家種子銀行,但是,這些種子銀行都存在一個致命缺陷:不安全。比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種子庫因為戰爭被破壞;2006年,菲律賓的一家種子庫也因洪水毀於一旦。這引發了聯合國對農作物種子安全的關注。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在祝賀種子庫開始運作時所講的,農作物種子中蘊含的基因資源對於提高作物產量、減少氣候變化、害蟲和疾病給植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種子的收集和保護卻面臨著種種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威脅。而且,世界各國在糧農植物基因資源方面具有很強的相互依賴性,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因此,建立全球種子庫能夠保護糧農植物基因多樣性,也有助於國際合作與交流。2004年聯合國《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正式生效,也為建立全球種子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框架。挪威欣然接受了這個為全人類謀福利的工程。從去年3月份開始,挪威開始了種子庫的建設。 挪威人將該種子庫稱為全球農作物的“諾亞方舟”,媒體報導時則稱其是“世界末日穹頂”。的確,該種子庫是不同尋常的,當世界陷入不測的時候,它極有可能帶領人們渡過難關。 跟其他地區的種子銀行相比,“全球種子庫”有著無可比擬的安全優勢。種子庫地點選擇在離挪威大陸1000公里處的斯瓦爾巴群島。群島位於北緯78度12分,距離北極約1120公里。據報導,當地的北極熊可能比人還多。報導說,島上大約有3000只北極熊,這對種子庫來說,可以稱得上一個天然屏障。挪威政府為了保護種子庫,安排了手握來福槍的武裝警衛。不過,有北極熊的“巡邏”,估計想要搞破壞的人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當然,你不必擔心飢餓的北極熊“反水”。工人在山上建設種子庫時,先是向內開鑿出一條長達120米的隧道,到達洞內的永久凍土帶。接著,按照美國國家黃金儲備庫諾克斯堡的安全設計模式,在隧道的盡頭修建種子庫,並在隧道和種子庫的外圍築一層1米厚的混凝土石板,隧道外面則是一個可抵抗數噸炸藥爆炸威力的密封門。這樣做至少有兩個考慮:首先,凍土層可以很好地保護種子的活性,即使因為斷電導致洞內的冷卻設備無法運轉,凍土層一樣可以讓溫度保持在零下18℃。負責種子庫運作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基金會的負責人卡里·福勒說:“如果停電也不用害怕,凍土層可以讓種子冷卻20年。”另外,這樣的設計可以很好地抵擋來自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核武所產生的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