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皮

木棉皮

木棉皮,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樹皮,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消腫。治慢性胃炎,胃潰瘍,泄瀉,痢疾,腰腳不遂,腿膝疼痛,瘡腫,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原植物木棉Gossampinus
【來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樹皮。

植物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幹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幹展。掌狀複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於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
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葯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拄長於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於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性狀

性狀鑑別 樹皮條片狀或捲筒狀,長5-6cm,寬2-3cm,厚0.3-1.5cm。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乳頭狀微凸,釘刺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縱向紋理。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棕色。①纖維甚長,直徑10-35μm,壁厚,木化,有裂紋,孔溝多不明顯。②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4-58μm,稀至70μm。③粘液細胞單個散在或2-3個相集,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8-115μm用乙醇裝置觀察,可見粘液質團塊,微觀層狀紋理。④角刺中細胞帶橙棕色,呈類圓形、多角形或長方形,直徑10-50μm,壁厚至74μm,木化,胞腔內含紅棕色或黃棕色物,偶亦含簇晶。⑤棕色塊隨處散在,形狀不規則,也有存在於薄壁細胞中,排列成行。另可見射線細胞、澱粉粒及木栓細胞。

藥理

【藥材】乾燥樹皮為條片狀,或捲筒狀,厚約0.3~0.7厘米,長約5~6厘米,寬約2~3厘米,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縱向延長,釘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順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辛,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澀辛,平。"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消腫。治慢性胃炎,胃潰瘍,泄瀉,痢疾,腰腳不遂,腿膝疼痛,瘡腫,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止痛,敷跌打,消紅腫。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瘡,活血。"
③《嶺南採藥錄》:"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赤白瀉痢。"
④《南寧市藥物志》:"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選方】治陰囊奇癢:木棉皮煎湯洗之。(《貴州中醫驗方》)
(《生草藥性備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