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撩尺蠖

幼蟲體長約70毫米,體色隨所食植物的顏色有變化。 2. 成蟲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7月中下旬,末期8月上旬,長達2個多月。

1.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8~22毫米,翅展52毫米左右,前、後翅白色,上有許多斑紋。前翅中央和後翅中央各有一淺灰色斑,外緣都有一斷續波紋狀黃棕色斑紋。雄蛾觸角為短羽毛狀,雌蛾為絲狀。卵,綠色,扁圓形,排列密集成塊狀,上有一層黃棕色茸毛。幼蟲體長約70毫米,體色隨所食植物的顏色有變化。頭頂兩側呈圓錐狀突起,額有深褐色“八”形凹紋,有腹足一對,臀足一對。蛹長約 30毫米,由翠綠色變為黑褐色,顱頂兩側有齒狀突起,臀棘、肛門兩側各有3個突起。
2.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核桃、板栗、紅果、山杏等多種林木,蔬菜等農作物。平時可見葉上豎起的蟲子,枝杈間橫置似小棍。大發生時單株果樹有蟲達數千頭,幾天可吃光全株葉片。
3. 發病特點
浙江每年發生2~3代,華北1代,以蛹在地表下1~10厘米處越冬。成蟲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7月中下旬,末期8月上旬,長達2個多月。成蟲白天靜伏在樹幹、葉叢、梯田壁及雜草、作物等處,夜間活動交尾產卵。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一般雌蟲產卵800~1500粒,多達3600粒。卵多產在樹皮縫裡或石塊上,以樹杈處較多。幼蟲於7月上旬孵化,孵化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老熟幼蟲於8月底入土化蛹。樹幹下鬆土層,潮濕的石堰縫中,常可找到幾十頭至上百頭蛹。
4. 防治方法
(1)挖蟲蛹 晚秋或春季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在蛹較集中的園內,刨樹盤挖撿蟲蛹,壓低蟲量。(2)捕蛾 可利用成蟲趨光性和發蛾時間長的特性,設黑光燈誘殺,也可清晨人工捕蛾。(3)藥劑防治幼蟲3齡前食量小,抗藥力差,應適時噴藥。可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菊殺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2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氰西殺蟲懸浮劑1000~1500倍液等,效果均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