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公[明代納西族土司、詩人]

木公[明代納西族土司、詩人]
木公[明代納西族土司、詩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木公(1495—1553),字恕卿,號雪山。歷經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個時期的納西族詩人、木氏十四世,麗江第八代土知府。 詩作有《雪山始音》《隱園春興》《庚子稿》《萬松吟卷》《玉湖游錄》《仙樓瓊華》等6個集子,詩、詞、歌、賦,共1400餘首。 木公早期詩作多寫自然景物,寄情山水。後期詩則寫風俗人情,多直抒胸臆。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木公先祖雪授中順大夫、麗江知府(土司),嘉靖六年(1527),木公襲職。

時人稱讚其為將“有勇知方”,為文“機敏性察”(《六公傳》)。入仕前居玉龍雪山南側“五畝園”苦吟,襲職後仍不廢創作。

據記載木公是一位才學兼優且有作為的納西族首領和著名詩人。據《滇南詩略》載,木公童年不為兒戲,讀書千百言,過目成誦。

手抄唐代著名文豪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的詩篇,常讀不怠。年16已熟讀四書五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可隨興而詠。

主要成就

在治理地方、推動漢文化傳播及民族文化融合、漢語詩歌創作等方面都卓有建樹。他與當時著名文士多有交往唱和,張志淳、楊慎、張含、李元陽等曾為其詩集作序或作評點,楊慎還為之編輯了《雪山詩選》,《列朝詩集》《明詩綜》《御選明詩》《滇南詩略》《滇詩叢錄》等總集亦有其傳、其詩。由此可見木公在當時和後世的地位及影響。

著有《雪山始音》、《隱園春興》、《庚子稿》、《萬松吟卷》、《玉湖游錄》、《仙樓瓊華》 6部詩集,1000餘首,分別收入《列朝詩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和《雲南叢書》。

木公早期詩作多寫自然景物,寄情山水。後期詩則寫風俗人情,多直抒胸臆。木公與謫居雲南的楊慎(升庵)為詩友。楊慎為其《仙樓瓊華》、《木氏宦譜》作序,又從其6部詩集中選出114首,輯為《雪山詩選》,並撰長序。還稱“其所為詩,緣情綺靡,怡悵切情,多摹擬垂拱之傑,先天之英,其秀句佳聯,坌出層疊”(《雲南叢書·麗郡詩文征》)。

《雪山始音》 《雪山始音》

木公與永昌(今保山)張志淳、張愈光及大理李中溪亦為詩文交。張志淳序其《雪山始音》,稱其詩“有似杜者”。張愈光序其《隱園春興》和《庚子稿》,稱其詩“朗潤清越,間發奇句”。李中溪則稱道木公詩“得詩人句法,樂府音節。”

代表作品

五言詩《題雪山》

北郡無雙岳,南滇第一峰。

四時光皎潔,萬古勢巃嵸。

絕頂星河轉,危巔日月通。

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木公的《題雪山》是麗江納西族詩人用漢文吟詠玉龍雪山的首作。詩的大意是:巍巍北嶽,滇雲第一峰,萬年高聳峻拔,四季銀光閃爍,雪岳光芒照山川,日月星辰山頂轉,遺世獨立,氣蓋南天。這既是玉龍大雪山峻拔山勢的寫照,更是詩人高遠志向和博大情懷的寫照。

我之所以推崇這首詩,是因為詩人著力描寫與讚美北嶽的險峻、巍峨、高潔、巃嵸之氣勢的同時,抒發了詩人願為國家統一、邊疆的穩定作出一番成就的精神氣概和愛國情懷。

七絕《醉題樓壁》

家住龍山山外山,

翠岩丹壁聳雲間。

有時仙子來為伴,

雪作肌膚霧作鬟。

“家住龍山”,而不是“鳳山”,“龍”和“風”究竟有何不同?其象徵意義不同。在中國古代,“龍”是一種尊貴、高貴的象徵,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在這裡至少還有詩人抱負的象徵。住在龍山的山上,表明身在高處,更顯其尊貴。站得高,就看得遠。這裡明寫所居住的位置,暗寫詩人高遠的志向和胸襟。“翠岩丹壁”則襯托高、險、奇、秀。為下面的奇妙想像作鋪墊。“有時仙子來為伴,雪作肌膚霧作鬟。”物以群分,人以類聚,鳥獸不可同群。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瑪瑙在一起,高士與賢人在一起,與仙子在一起的當然只有君子。詩人筆下的仙子,肌膚白嫩如雪,髮髻盤曲若霧。雖然沒有描寫眼睛、面龐,但可以想像,那絕對是該有多美就有多美了。寓情於景,寓景於情。我們不難想像詩人這樣寫的目的在於溫婉地表白自己的心志和情操。

七律詩《樓東別構草堂》

別開仙境避人尋,

牆外遮牆林外林。

半畝石池留月影,

四根茅棟傍松陰。

臥聽嘹唳玄裳鶴,

坐望嶙峋白雪岑。

但得閒中書數卷,

更無一點俗塵心。

詩的首聯詩人沒有鋪陳,採用直白的寫法,為了“避人尋”而“避開仙境”,詩人厭惡住習慣了的森嚴壁壘的“牆外遮牆林外林”的環境,追求幽靜、恬淡的生活。表達了詩人超凡脫俗的心境。

頷聯寫草堂景物。詩人避開“明月映照池水”之通常寫法,另闢蹊徑,換“半畝石池”留住月影;不是松陰籠蓋茅屋,而是“四根茅棟”(茅屋的柱子)從容地傍著松陰。突出的是“別構”的小池和茅屋。要想寫出這樣美好的意境,只有用心思考,精心構思,才能達到如此巧妙的地步。

頸聯寫在草堂起居的情形。“臥聽嘹唳玄裳鶴,坐望嶙峋白雪岑。”“嘹”,意為聲音響亮。“唳”,鳥鳴:鶴鳴。“玄裳鶴”,即玄鶴。傳說鶴千年化為蒼。蒼,青色;深綠色或灰白,又千年變為黑,故作“玄鶴”。“岑”,指小山。大意是:悠閒地躺臥在草堂,一邊聽著天邊響亮淒清的鶴鳴,一邊望著層疊高聳的雪山。

尾聯則寫詩人閒適自在的生活。“但得閒中書數卷,更無一點俗塵心。”由於避開了嘈雜的俗世,難得在山林之中,每天披覽幾卷書,時常與古賢人、今高士交流對話,陶冶情操、潛移默化,感受山水之無窮樂趣,俗世塵心忘得一乾二淨。其內涵與《題雪山》五言詩有明顯的不同,也是人之常情。木公於嘉靖元年(時木公年36歲)春三月寫的《隱元春興》(嘉靖六年刻本)自序言:夫求其志者,隱也。是以雪山隱於園而興於春,因作隱園春興一百章,筆之於卷,以俟同志者覽焉。書末又有詩人寫於同年的自跋:先父蒞政,愚閒處於家,朝吟暮作而已。於乎今日則不然也,何哉?愚乃奉天子之命,惟其心銳意,以圖盡共理分憂之職,日思之恐不及焉,幽隱之趣敢復為乎?

對於有血有肉的七尺男兒而言,責任大於一切,使命就是生命,壯志未酬,豈能偷生?委婉地表達了詩人難以實現抱負的不平心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