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依秋

木依秋,80後詩人,出生於1987年,天津市津南區。2011年畢業於湖南省衡陽市南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

基本信息

木依秋簡介

木依秋生活照1木依秋生活照1

木依秋,本名劉貴寶,80後詩人,1987年出生於天津市津南區的一戶農民家庭。2011年畢業於湖南省衡陽市南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他喜歡李煜李清照以及納蘭容若的詞,最喜歡的詩人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林徽因。木依秋講,對其影響最大的兩首現代詩歌分別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顧城的《一代人》,因此,自2011年之後,他著重創作“格律體新詩”和“微型詩”,並有較深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其觀點散見於他的一些評論。“格律體新詩”是沿承“新月派”創作理念的詩體,格律體新詩的創作基地是中國格律體新詩網和東方詩風論壇。2012年9月1日起,與四川籍80後女詩人李盈汐共同創辦新《新月》詩刊。現為新月社(籌)執行社長、新月詩刊網執行站長、《新月》詩刊主編。

對詩歌的追求

2000年,處女作《朦朧》發表於天津市津南區文化館主辦的《海河柳》雜誌,從此開始了他的詩歌生涯。高中階段曾為《山西文學》《山西青年》創作部會員。師承作家協會會員、詩人、小說家、畫家劉萬力先生。
2007年開始,混跡於網路,開始網路文學創作。2009年嘗試填詞,2010年是他的詞創作豐收的一年。
2010年底,由詩人張斌(珂雪石)介紹,註冊為詩人曉曲(余小曲)創辦的中國格律體新詩網會員,開始嘗試格律體新詩創作,並活躍於該網站。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格律體新詩《春之組詩》於2011年4月完成,隨後有《就做個倚闌人》《離別》等作品問世。之後成功開設自己的格律體新詩專欄“木依秋專欄”。同一時間,開始活躍於其他網站論壇,如由詩人萬龍生主持的東方詩風論壇,著名微型詩家伊凡主持的中國微型詩論壇,以及國際詩歌音樂協會現代詩人網,等等。歷任現代詩人網自由新詩版塊版主、微型詩版塊版主、格律體新詩版塊版主以及超級版主,漂泊原創文學網總版主,中國格律體新詩格線律體新詩原創版塊、格律體新詩詩人專欄版塊版主,東方詩風論壇格律體新詩版塊版主。
2011年7月畢業後,工作於安徽省蕪湖市海螺型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銷售工作,8月份調入河北省唐山市海螺型材分公司,在內蒙古赤峰市從事銷售工作。然而,一顆漂泊的心仍然未定。“故鄉”成為了他的牽掛,“鄉愁”成為其詩歌中揮之不去的主題。2012年3月份,辭職回天津,終是了卻了“鄉思”之苦。

2012年開始活躍於天津詩壇,並參加了諸多當地主持的詩歌活動。
2012年9月1日,組織創辦新月詩刊選稿部落格。
2013年5月25日,新《新月》詩刊創刊號交付印刷,6月底印刷完畢。
2013年6月10日,新月詩刊網獨立域名網站建設成功。

2014年9月6日,改筆名“木依秋”,為“南河棄城”或“棄城”;原筆名“木依秋”很少使用。

木依秋的詩觀

木依秋生活照2木依秋生活照2

詩,是詩人看待世界、反映生活的眼睛,詩作應避免無病呻吟。且今日之詩,應順承中華古典之精深,發掘時代之美感,古今精髓相結合,成中華詩歌現代之大觀,遂“格律”之理念不可棄也。主張新詩格律與押韻,繼承“新月”遺風;詩,是柔軟的詩性語言和剛性的思想、內涵,剛柔並濟,並加以方法、形式的規範約束,表達內心思想感情,關注生活、關注現實民生、發掘真善美的一種可歌可誦的文體。

1、現代詩應注重格律的塑造,押韻是詩之所以為詩的重要特徵,因為詩是所有藝術之根。
2、新詩“格律”,更多的是代表中國本土詩文化的一種“傳承”,我把這份傳承看作是詩之創作的一切重中之重!
3、我認為,押韻的是詩,不押韻的不是詩;規律押韻的是藝術之詩,不規律押韻的是未完成之詩;押韻的作品,寫得不好,可以視作“尚需雕琢”,不押韻的寫得再好,只能視作“分行”。
4、審美包括內在美與形式美,且應是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平衡的審美塑造,是形成藝術的前提。

主要作品

發表軌跡

木依秋的作品主要發表在中國格律體新詩網(有格律體新詩木依秋個人專欄)、東方詩風論壇、中國微型詩網、漂泊文苑原創文學網等多家文學論壇,以及木依秋新浪部落格,現在中國格律體新詩網、東方詩風論壇擔任版主一職。其他主要作品有現代詩:《最後一次為你寫詩》《海河素描二首》《夏花如此,一朵睡蓮》《再寫朦朧》《花之情語》(微型組詩)《想你,在初春的日子》《遠方的四月天》《詩,寫給海河聽》(組詩)《致最可愛的人》《嘲》;律絕詞曲古風:《漫興四季》(組詩)《海河秋景》《長痛歌》《短歌》《滿庭芳·傷古》《紀念祖父詞四首》《聲聲慢·七夕》《長相思·秋風摶》《西江月·樓下昏黃幾盞》《一叢花令·庚寅立冬傍晚南華園小憩》《秋宵吟》等;散文:《落下歸宿》《說有一種愛戀,是無法表達》《思想性的寫作,寫不出快樂》等。已有500篇左右詩文發表於新浪部落格以及諸多論壇,擬出版詩集《恰如春草》。 作品刊登在:《海河柳》《中國格律體新詩》《東方詩風》《新月》詩刊《美塑》《悅讀》《中國微型詩》《重慶國詩》《重慶藝苑》《渝水》詩刊《短歌行》《中都文藝》等。

木依秋撰文《新月》發刊詞

《繼續堅定不移地高舉“格律”的大旗》

中國的詩歌自古以來是講格律的。詩為大雅之體裁,所以中國的古代詩歌創作有嚴謹的格式、音律等方面的準則,諸如四律、五律、七律、絕句、詞曲等,莫不如是。中國的詩歌文化有很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歷朝歷代的詩學研究創作,也都是要求格律嚴謹的。

五四運動以來,中國詩歌界出現一次寫新詩的巨大浪潮。新詩要不要講“格律”、如何講“格律”成為爭論的焦點。從1926年4月6日開始,徐志摩先後在北京《晨報》編了十一期《詩鐫》,主要作者有聞一多、朱湘、劉夢葦、於賡虞和饒孟侃等。1928年《新月》創刊,隨後又出版了《詩刊》,代表作者有孫大雨、陳夢家、邵洵美和林徽音等。這些都被稱為新月派詩人,大多傾向浪漫主義,其共同藝術主張就是要試驗建立無固定格律的現代格律詩。1927年聞一多在他的《詩的格律》一文中提出: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並且還有建築美(節的勻稱與句的均齊)。他的第二本詩集《死水》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徐志摩實踐的體制最多,並以柔美流麗的抒情風格為人稱道。聞一多的“三美”主張成為了新月派詩人十分重要的創作理念。

再到1954年,何其芳發表《關於現代格律詩》,再次提倡新詩的格律建設,在整個詩歌界引起一場形式問題的大討論。但因該文涉嫌貶低民歌而犯忌,致使新詩格律問題遂被視為禁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新詩散文化、自由化日趨嚴重,新詩“詩與非詩”的爭論開始凸顯。格律體新詩的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再一次興起,成為與詩詞復興同步的重要詩歌現象。網際網路上格律體新詩最早的創作基地有兩家,分別是2002年創辦的“東方詩風論壇”和2005年創辦的“中國格律體新詩網”,兩站各有同名紙刊作為發表基地。隨後的幾年中“格律體新詩”的創作基地不斷擴散,影響力不斷增大。一些80後、90後詩歌愛好者也不甘寂寞,開始籌建“新月詩刊網”,繼承老《新月》未完成的格律遺志,決定創刊或說是復刊《新月》。這也是我們這一群人走在一起不離不棄的精神支柱和信仰。

《新月》的刊標由王傑(菩提葉)女士設計,寓意“一彎新月劃破黑夜的枷鎖”。新月人要有一份銳利,即使在自由詩仍為主流的今天,格律體新詩在新詩的創作中尚缺少一些話語權,但是我們要堅信:中國詩歌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格律,是中國詩歌的根骨,就像漢字之於中國話一樣是萬萬不可拋棄的。自由詩的出現不足百年,幾千年的“格律意識”沒有那么容易被抹殺乾淨。就像今天教學課本上古體詩、近體古詩多於自由詩;就像課本上的新詩,格律之作,押韻之作多於其他作品;就像很多人更偏愛律絕詞曲,很少願意讀現在的詩人們所作晦澀難懂的自由詩;“格律”更能貼合一種人們潛意識中認可的審美。

新月派詩人們的作品多是講究“三美”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新《新月》的創刊宗旨,或說刊魂是:三美、青春、浪漫、創新。我們應該把這種人們熟知的並且喜愛非常的“美”和“浪漫”繼續,讓它一代代與時俱進地傳承下去,如此才不辜負我們心中神聖詩歌。

新月的詩人們,請容我借用一句魯迅先生的話做為本文的結束語:“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詩格律的歷程中需要你們的一份堅持、努力和擁護。你們是中國詩文化傳承的火種。

木依秋的詩論

一、《淺談感性寫詩與理性作詩》摘要

1、
我想問一下作者,您是怎么樣理解詩歌的?您從國小開始一直到大學,課本上的詩歌是什麼樣子的,您有沒有仔細思考過每一首詩歌的特點是什麼,那些入選課本的詩歌共同特點又是什麼?詩歌不能像散文一樣簡單分行,詩歌應儘量避免使用關聯詞語,詩歌應該講究韻律美(押韻),詩歌應該有音節美(節奏),詩歌應該有語言美(辭藻),詩歌是一種文學語言的高度,講究詩性語言的運用,含蓄表達觀點和主旨,比興有條,不能無病呻吟。不要被現當代那些所謂“自由”“印象”“象徵”“朦朧”“梨花體”“羊羔體”“下半身”“先鋒”等辭彙所誤導了,詩歌終究會回歸一種文明的本源,一種文字和文化的發展總是要回歸到他獨有的魅力上的。我們漢字的魅力是什麼?詩者應該好好思考一下,每個人的領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所領悟的是“格律”和“歧義”(更多體現為“雙關性”),希望您在有所領悟之後再寫詩歌。
——摘自寫給某90後詩歌愛好者的作品評論
2、
一首好詩的標準是什麼?鑑賞詩歌的美,音韻美是否重要?散文分行即為詩歌?那散文又是什麼?詩歌的含蓄性是體現在文字的優美上還是體現在內涵的隱隱上或者二者兼具才是詩歌真正的含蓄?深度,主題的深刻和意蘊的深邃(深刻訴之於意義,較理性,是靜態;深邃訴之於體驗,較感性,是動態。),是否需要借用詩性語言的工具,來表達?詩人之間的互相吹捧是害人的。
3、
我不否認自由詩里沒有好的詩歌,任何詩歌形式里都有優劣作品,即便是一些名家們,也不都是首首佳作。但是,一種詩歌形式沒有自己的統一規範終是不行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古代的詩詞曲,詩要求工整對稱,適合朗誦但是不太適合唱。因此逐漸出現了詞和曲。我們可以如此想像,詞曲對當時來說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律詩的束縛?詞曲在當時也是“自由”的。但是對於那時比較新潮、自由的詞曲來說,自由也是要有規範的,於是出現了詞牌、曲牌並有相關格律要求,為了滿足不同創作人群的需要,一個詞牌有時候還有很多變體。不難看出,這些都是建立在格律理念之內的自由,並且也不乏驚世名篇。就算有些作品在今天都是耳熟能詳,很多人甚至能吟詠幾篇。
中國的詩文化特點是什麼?我們現代人該不該承認這些優秀的文化?對待自己民族的文化,你是要繼承和發展呢,還是要打破了重新創造?
中國的詩文化是格律,押韻、平仄、對稱。我們的詩人,你是打算繼承、發展,還是破壞了再造?

二、《談新詩的押韻》摘要

《新月》所說的押韻,是規律的押韻,即韻的對稱性運用,並且提倡求新、求變。韻的運用可以很靈活,並不是死板的,詩歌應根據一首詩詩意的發展、延伸靈活用韻。不讓韻拘束詩意,但不是說可以不押韻,用“換韻”或者“變式”來解決問題,這更會讓人感覺到寫詩的快樂,解決難題難道不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嗎?有人說,他喜歡“自由”,“自由慣了”,不想“因韻害意”,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藉口。一個真正的詩者是不會說出來這種話的,因為他知道這種理由根本無法站住腳,成熟的詩者會把“押韻”當成一種工具,他們只會更好地運用這一工具,去修飾和規範作品,讓作品成為一個更為完美的藝術品。聰明的詩者是不會說出“喜歡自由,怕因韻害意”這類話的,他們會說“這是我的風格”,“是我喜歡的寫作方式”。詩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寫作方式,格律的、押韻的、自由的等等。

三、《關於介紹格律體新詩的簡明綜述》摘要

自我開始接觸並創作“格律體新詩”以來,我已向很多詩友推薦過這種有別於現今創作群體極為龐大的“自由詩”的“新鮮”詩體。雖然此過程中有很多人對其不以為意,甚至還存有非議,但也有很多人開始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創作。但是,很多欲了解“格律體新詩”的朋友皆向我反映甚至訴苦,這種詩體需要了解的東西有沒有一篇文章,不要太長但讀了能夠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其創作時所應注意的所有要素的文章,我常介紹閱讀“中國格律體新詩網”站長、同名詩刊總編餘小曲(曉曲)先生整理出來的《格律體新詩創作規範》,用黃必全(泉水)先生的話說“這是新詩誕生近百年來一代代詩人和理論家們心血的結晶”。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滿足,要我具體介紹,最好每一個要素都附上一首詩歌作為分析範例,此事在我與女詩人劍舞疏狂創辦“新月詩刊網”並依託該網創辦網站紙質內刊《新月》後,反映更為強烈與突出。一開始的對“格律體新詩”與《新月》詩刊的推廣有很多詩歌愛好者感興趣,但隨後因“格律體新詩”與多講究詩歌張力的“自由詩”相比學習麻煩、上手較慢等原因而多有放棄。這一直是我的一大憾事。所以,整理一份比較全面地介紹格律體新詩的文字一直是我的夙願。但因諸多原因,我一直沒有採取行動。
格律體新詩的主要特徵有三:一是段落之間、段內形成行數、字數的對稱;二是講究音節、步驟的對稱;三是講究規律性(對稱)押韻。綜合來講,其實格律體新詩只有一個大特徵,就是對稱。誰理解、悟透了“對稱”之於新詩創作,誰就掌握了格律體新詩。
今作此“簡明綜述”,一是能為初學“格律體新詩”的朋友提供一個較為整體系統的介紹,以初步了解“格律體新詩”的不同,了解它的底蘊、它的傳承,了解它的藝術構成;二是完成自己長期以來的構想、實現夙願,以免“明日復明日”蹉跎掉大好時機。

木依秋的詩

格律體新詩

.
《遠方的四月天》
我想你那,應是杏花開過桃花遍地
更是櫻花正艷李花含苞
山與水相依相合
花在湖上飄搖
.
花在湖上飄搖
人與船相扶到老
水岸的柳擺弄春的窈窕
鳥的歡歌,撩撥一池蓮的半掩羞嬌
.
你會是風,會是雲
會是柔軟的呢喃,唱著春的晚
皓潔的月在春水中妖嬈
.
你會是光,會是綠
會是無意的蜂蝶,酌飲細的雨
四月的天在遠方里炫耀
.
《初相識》
初相識,是一場詩意的邂逅
是美,是真
是一朵春花盛開的溫存
.
初相識,是一樽醇香的美酒
或斟,或飲
傳遞著不遠萬里的芳芬
.
初相識,有一場難忘的交流
即遠,即近
像一位故友敞亮著襟心
.
《與諸位同窗長沙短聚,傷別》
是長沙的雨不願久留我這遠遊的人嗎
可我依舊迷戀你的風景,你別樣的婀娜
湘水滾滾的白,似舒捲的雲
江花盛開的紅,像旺燃的火
.
我無法承受這短暫的停留強加的失落
哪怕將來還有方長來日,可心生的怯懦
是那前程未知,人生的未卜
是這悠悠離去,形影的零落
.
滿桌的佳肴雖然豐盛
滿腔的話語欲言難說
席上的本就不是賓客
觥籌交錯後依舊沉默
.
沉默已不是青青校園裡的柔波
別離的模樣為最後一杯酒放歌
.

韻式非格律體新詩

《最後一次為你寫詩》
我剪下一片星輝摺疊一隻輕舸
滿載我的思念駛出江河
在那天邊劃出一道飄忽的影
搖曳著,恰似我心中那份不捨
.
我用一支筆把記憶寫成詩歌
詩中有你,有我
春夏秋冬日月星輝照著
有些憔悴飄搖的風中百合
.
我的筆下有你多情的眼眸
一眨一眨,如漫天星輝閃爍
兩眼交匯時,我描繪成
初春的潭水泛起情波
.
我的筆下有你暖風化雪的笑
笑容開合時候,若庭花開落
那一刻定格
彩蝶成群飛過,我也笑了
.
我的筆下有你輕裳倩月之時的放歌
那歌聲撫過傷心者的聚落
都把憂愁融化了
付諸流水,一樣地駛出江河
.
流年就像從來都沒有來過
永恆那三生三世的情劫
而如今最後一次為你寫詩
每一句都使我驚心動魄
.
我要把你忘記
卻憶起前生無數次的擦肩而過
那積累的緣分
為何不曾證了這份因果
.
最後一次為你寫詩
因為每次因詩而流的淚水已經乾涸
我用這張寫詩的紙
折成輕舸,放諸江
.
《海河素描二首》
其一 凌晨星空下的海河
星風吹起層層波浪
浮動的微雲好像飄灑的薄紗
看不清你如夢如幻的姿態
那飄忽蕩漾的船兒,漿在銀河上敲打
.
每一聲都輕輕的,讓我的心兒酸麻
尤其是那抑揚頓挫的一霎
婉轉,恰似清歌和著琵琶
斗轉星移之後,忘了天涯
.
不似春情的撩撥,不是秋波的暗送
漸漸隱去的卻依舊明亮的眸子,一眨一眨
好奇打量這喧譁又倏然寧靜的人世
在光陰的罅隙里,鳥鳴朝陽,恥笑浮誇
.
其二 晚歸漁人
唱晚的漁舟劃出一抹晚霞的波浪
眷戀之音在風中激盪
疲倦的水鳥依偎在一方江渚
.
漁人收起一隻只漁網
滿載著收穫,一整天的希望
逡巡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生活,等待完全降臨的夜幕
.
也許只有如此才有勇氣走向家的方向
疲憊甩在身後,微笑掛在臉上
等待他的是鄉村家庭應有的和睦
.
《再寫朦朧》
像一抹微雲的輕飄
隱約星與月的明暗
來去,在這宇宙里招搖
.
猶是城市的變換在繁華里成謠
如水如龍,流轉
烏啼,淒寒所有的熱鬧
.
我說,你的笑
勝卻世間一切的芳華
在夢的追逐里,邈邈
.
你說,你的笑
在水紋上輕跳
願成一朵蓮花在寂滅中妖嬈
.
夢,喧囂
霓虹若是極光,繁華若是蜃樓
觸摸在虛幻里,悲廖
.《身影》
(一)
我只想說這個世界是黑暗的
你不要離我太遠
我怕一不小心抓不住你的身影
(二)
愛說“保重”的人,心裡
都是怯懦的,在你離開後
我望著你的身影,心中默念“保重”
(三)
我心中你慢慢模糊的身影
像炊煙瀰漫了整個流年
當記憶化作一朵雲,輕的,竟隨了風

自由詩

.
《夜》
爬上樹梢。
輕輕,
叫著熟睡的人。
.
跫音微響。
誰,送來甜蜜的夢?
——素稔。
.
《再寫你去》
當我的世界不再有你的身影,
你去,你可遠去;
飛向屬於你的世界——
去追求你思想的距離。
我也走,尋我的方向,
我想,定不會是慘澹的一生。
我的世界裡,花兒依舊燦爛,
鳥兒依舊飛翔。
.
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塞北有草原,可以騎馬;
江南有山水,可以順流而下;
還可跨越瓊州海峽,尋我的
海角天涯;請放心——
騎馬定不會是你心中的風采,
南下也不會經過你的流域,
天涯亦不是一個人的天涯。
.
我要游遍祖國,也要週遊世界。
沒了錢財,可用思想。
用腦過度,並不會江郎才盡。
即使詞窮才盡也罷,
我去——活我的簡單。
請別牽掛,也別當做羈絆。
只須讓我一人守著本心——我愛你!
只須讓我一人守著天邊,看——
如血的晨陽與夕陽,
相扶到老,成夢中的神話!
.

微型詩

《琥珀》
當我為你流下第一滴淚時
你就在我的心底
留下了 深深的痕跡
.
《槐香》
風中沁著 遠來的芬芳
那一陣的痴迷,才知道
今夜 懷鄉
.
《算盤》
你,手指撥弄
我,在你心中
幾兩輕重
.
《一個夢》
枕碎一夜的相思
一世的浮華都成虛幻
願求 一場普通的相識
.
《想念》
就像春風又綠了堤岸
多情的彩翼不願離去
醉成 一朵蝴蝶蘭
.

律絕詞曲和古風

《海河秋景》
緊風梳翠柳,冷雨洗清秋。
暮靄別歸雁,長河留晚舟。
.
《無題》
芙蓉浣泛滌春面,遺憾江花水作東。
攬月無眠成曉恨,依秋冷對雁城風。
.
《長痛歌》
長行長痛每佳節,獨坐公園對西斜。
數載漂泊異鄉客,躊躇難履歸鄉約。
瀟湘四年苦求學,更添我之歸心切。
聊賴校園風景美,樓外繁花心中雪。
去罷湖南又安徽,心中蕭索一堆堆。
屢屢想把飄零掃,無奈西風去又歸。
都說男兒志四方,心卻無法寄汪洋。
我心之大也小小,裝下海河無長江。
幸得蕪湖真情深,送我歸來回津門。
感激之餘又感慨,泉涌難報領導恩。
千難萬難終北歸,來到唐山待分配。
夜夜輾轉且反側,一心只想留華北。
等待一周終有果,一紙調令去承德。
承德代管赤峰市,眼至家鄉又漂泊。
赤峰本在內蒙古,九月西風正寒冷。
衣被不足皆待購,冷風來襲更強橫。
常讀聖賢皆有訓,父母仍在不遠遊。
我心長恨非我願,無力阻攔水東流。
父母現都年半百,日日夜夜盼兒歸。
兒說歸期馬上至,馬上承諾變成灰。
中秋枝頭掛圓月,我之心頭正殘缺。
誰人知我心中冷,心中寒冷衣不解。
又是佳節又是痛,快樂不曾安心靈。
牽強愉快傷心狠,長恨長泣這長行。
.
《紀念祖父詞四首》
其一 浪淘沙
(祖父病情加重,生命危淺,觀之悲泣。)
不測風雲天,薄命闌珊。祖孫無奈九十年。夢盡曲終終有散,撒手人寰! 獨自默哀難,失色江山。恨時光慘澹無歡。落魄書生生華髮,酒盡心寒。
.
其二 生查子
(2009年7月13日,農曆己丑年五月廿一日,晨7:10,祖父劉印昌辭世,享年九十歲。)
今朝昨夢中,不覺應為是。棺槨曾經人,無奈長聲泣。 眼前香案新,回首流光過。此生總有期,溘逝如星落。
.
其三 減字木蘭花
(三天大喪剛過,一切猶如昨夢中,夢醒時,人無酒亦醉。)
歸鄉悲泣,獨自淒涼空佇立。腸斷人僵,棺槨墳前幾柱香。 東村寂寞,任是流光忒蕭索。雲彩闌珊,無色天邊數縷煙。
.
其四 如夢令
遙想當年人在,擁緊東村聲籟。昨夜夢破時,疑是運交華蓋。 無奈!無奈!不見曾經風采。
.
《西江月》
樓下昏黃幾盞,還聽雨落成聲。弘辰更淺霧輕盈,慘照行人蓑影。 夜不眠天漸曉,瀟湘無月無星。恨相思欲寄無憑,久立神傷人冷。
.
《長相思》(用歐陽修韻)
秋風摶,百花殘。西照衡陽南嶽巔,更深勸月彎。 添衣衫,倚闌乾。遙問津鄉父母安。滔滔說不完。
.
《一叢花令·庚寅立冬傍晚南華園小憩》
冬來燕子又折回,一載鬢花催。滿園秋色西風掃,更霜染、暮靄疆陲。輕咬詞評,閒說蘇子,謫放何時歸? 夕陽氤氳下高桅,秋草似冬眉。愁才下了登方寸,最恨是、雨又霏霏。思緒細膩,三分入木,心處弱還羸。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