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魯吐鎮

朝魯吐鎮所屬地區是內蒙古,地理位置是科爾沁左翼後旗旗境境西部,面積為420平方公里,人口是0.6萬人(2002年)。均為蒙古族。以牧為主,農牧林結合,牧養黃牛、綿羊。兼產鮮魚。

基本信息

科爾沁左翼後旗轄蘇木。“朝魯吐”系蒙古語譯音,意為“有石頭”。1958年設朝魯吐公社,1984年置蘇木。位於旗境境西部,距旗府65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人口0.6萬,均為蒙古族。轄準胡斯台毛敦艾勒黑雅格吐巴嘎罕烏拉布日很恩格爾葛格敦達艾勒葛格新艾勒準朝魯吐朝魯吐那林塔拉胡吉爾烏丹艾勒阿德日木塔拉呼圖布巴潤胡斯台道日阿木塔拉呼敖寶艾勒輝圖黑雅格吐19個嘎查委員會。以牧為主,農牧林結合,牧養黃牛綿羊。兼產鮮魚。

經濟

科左後旗朝魯吐鎮雖說是個傳統的牧業“大鎮”,全鎮大小畜10.1萬頭(只),人均大小畜5.6頭(只),但在牧業經濟上卻是個“小鎮”,2006年人均牧業收入不足2000元。為提高牧業生產效益,該鎮正視現實,加大引導和服務力度,採取換、引、扶、建四項措施,引領民眾“念牛經”,發展育肥牛,促進牛產業蓬勃發展。

換腦筋,更新民眾觀念。該鎮民眾沿襲傳統牧業生產方式,粗放經營,以出售架子牛為牧業經濟來源,致使養牛效益不高。為改變這種生產方式,該鎮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民眾搞育肥牛。他們組織鎮村兩級幹部及養牛大戶到毗鄰的育肥牛大村參觀,細算效益賬,讓民眾換思想,認識到進行育肥牛養殖有“錢”可圖。

科技引路,典型帶動。該鎮請來技術人員為村民講課,增加民眾牧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推動集約化經營。與此同時,抓好典型示範,讓民眾切實看到搞育肥牛的效益。2006年底該鎮主抓了20個育肥牛示範戶,由鎮幹部包聯、村幹部帶頭,請專業技術人員到育肥牛戶家裡進行現場指導。今年3月份,第一批育肥牛出售後,平均每頭增值550元。見到效益的民眾迅速行動起來,截至4月初,該鎮育肥牛戶已達到200多戶,育肥牛存欄1200多頭。

抓關鍵,引導扶持雙管齊下。飼草料是畜牧業生產的核心,該鎮圍繞這一問題,引導民眾樹立為養而種的思想,引草入田,對種植牧草和青貯的戶免費提供草籽和青貯種子,登記造冊,建檔立卡,確保育肥牛產業持續發展。

建協會,服務管理再上新台階。該鎮把服務育肥牛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聯繫專業人員入戶進行技術指導,解答相關問題。為幫助育肥牛戶聯繫銷售渠道,提供養殖信息及技術,該鎮組建了育肥牛協會,把分散的育肥牛戶組織起來,營造了育肥牛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據統計,目前該鎮牛存欄達到了5.2萬頭,人均2.9頭,預計到年底育肥牛戶可達500戶以上,育肥牛出欄2000頭左右,僅此一項全鎮可增加收入100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