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樓[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景點]

望海樓[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景點]
望海樓[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景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望海樓是國家AAAA級景區洞頭的重要景點之一,位於洞頭本島海拔227米的煙墩山,是洞頭旅遊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公元4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原址位於青岙山(今大門島),2007年經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景點內建有望海樓主樓、顏延之雕像、詩詞碑廊、同輝亭、泓澄亭、心賞亭、白馬古道等景觀。望海樓主樓一至五層分別是帆錨相依、耕海牧漁、閩甌風情、非遺奇葩、貴賓廳,樓內對洞頭豐富的海洋民俗文化進行了集中展示,還勒有啟功、沈鵬、韓美林、李鐸、朱關田等名家墨寶,是觀賞百島美景、領略漁村風情的視窗。作為洞頭歷史文化的視窗和百島旅遊第一景的望海樓,以其歷史悠久、建築雄偉、海洋民俗文化氣息濃郁,躋身國內名樓之列,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2012年11月望海樓加入中國名樓協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望海樓望海樓
望海樓是國家AAAA級景區洞頭的重要景點之一,位於洞頭本島(北岙)最高處海拔227米的煙墩山上。整個景區占地140.9畝,主樓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是洞頭本島觀看海景的最理想地點,到此登高洞頭勝景盡收眼底,可見海天美景及洞頭列島全貌。南邊是洞頭漁港、半屏山,東邊是新老城區,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橋,北面是大海與島嶼。

歷史沿襲

望海樓望海樓
洞頭望海樓始建於公元434年,為南朝劉宋時永嘉郡守顏延之所建設。
顏延之(348-456)琅琊臨沂山人(今山東臨沂),少孤貧,好讀書,入仕後有廉聲,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為南朝著名文學家,開一代典雅詩風;詩與謝靈運齊名,世稱“顏謝”;又與謝靈運、鮑照合稱“元嘉三大家”。
公元434年,顏延之因觸犯朝廷朝貴,被貶為永嘉太守。他在巡視溫州沿海時,在青岙山(今洞頭區大門島)築望海樓以觀海景。
公元826年前後,詩人張又新調任溫州刺史,追尋先賢顏延之行蹤,泛舟登樓。此時,望海樓已毀。遂賦詩感懷:
靈海泓澄匝翠峰,
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
積水滄浪一望中。
此詩收入《全唐詩》中。
海島建樓閣,實為不易;憑樓賞海景,雅客緬懷。直至清代,人們仍記掛望海樓。官宦溫州20餘年的詩人戴文俊作詩以記。
天風振袂上危亭,
蜃市初消海氣清。
日暮雲中君不至,
高歌獨有老龍聽。
2003年,望海樓重建工程立項。2004年1月向全國徵集建築方案。江西省建築設計總院陳星文先生主持設計的方案,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陳星文先生是江西滕王閣第29次重建總建築設計師。望海樓與滕王閣由此結緣。
2007年6月7日,望海樓主樓正式對外開放。以後,又歷經兩期擴建工程,建設配套設施及相關景觀,景區規模形成,累計總投資8200餘萬元。

景點介紹

主樓

望海樓主樓,由江西滕王閣第29次重修總建築設計師陳星文先生主持設計,仿清式建築,座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三、五層設有外圍觀景廊,樓頂部置4座小閣,呈眾星拱月之勢。
主樓內1-4層,是洞頭海洋文化展示廳。

一樓帆錨相依廳

正面是大型貝雕《帆錨相依》,象徵著洞頭的先民們揚帆而來,定錨紮根,合力開發了洞頭列島。
貝雕帆高5.7米,總面積70平方米,用8923斤的野生三角蚌蚌殼打磨嵌制,(對應洞頭全區面積892.3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貝雕件。
貝雕帆上的八個大字“洞天福地、從此開頭”,是台灣著名詩人、作家余光中先生所題,他於2010年1月遊覽洞頭,對洞頭的區名作了全新的詮釋。
大廳左側是大型油畫半屏山,旅遊業行家讚譽半屏山是“神州海上第一屏”。她和台灣高雄的半屏山遙相呼應,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山。
大廳右側,放映的是專題片《古樓今昔》,以望海樓的建設、毀損和重修的歷程,再現洞頭的歷史文化,展望美好未來。

二樓耕海牧魚廳

展現的是洞頭漁業生活概況及相關習俗。以模型、二維動漫、專題片等表現手段,介紹洞頭列島漁船發展簡史、海洋捕撈作業方式及海水養殖的發展;展示了洞頭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業生產四大巧及漁業生產的老物件。展廳還置有“捕魚達人”互動遊戲,讓遊客在趣味活動中增加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識。

三樓閩甌風情廳

介紹洞頭列島融閩南文化和東甌文化於一體的漁村生活習俗。陳列洞頭民俗“迎頭鬃”模型,再現了漁村生活場景,展示了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村生活四大巧、漁家菜餚“百島十二鮮”、漁鄉燈彩、生活老物件等。

四樓非遺奇葩廳

以實物、模型、動漫、幻影成像等多種方式,展現了洞頭區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至2012年底,洞頭區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12項,市級28項,區級82項,琳琅滿目,蔚為大觀。

五樓觀景廊

繞觀景廊四望,洞頭諸島歷歷在目,
南向,是洞頭中心漁港、半屏山及周邊島嶼;東望為新老城區,大道縱橫,樓宇林立;北邊,可見七橋連線的八個島,能見度高時,還能隱約看到靈霓長堤;西眺是浩瀚大海,養殖網架、歸航船隻盡入眼帘。

山門

為仿清式建築,採用四柱三間三樓牌樓樣式,高12米,寬19米。

詩詞碑廊

望海樓主樓建成之後,2007年8月至12月,洞頭區人民政府與中華詩詞學會、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聯合舉辦“望海樓海內外詩詞大賽”,收到30個省(市、自治區)及旅美華僑的詩詞作品2507件。碑廊展現的是部分獲獎作品及評審的特邀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