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鴉灘鎮人民政府

鴉灘鎮位於望江縣西北部,距縣城42公里。東與本縣高士鎮接壤,東南臨武昌湖, 南與長嶺鎮交界,西鄰太湖縣大石鄉、徐橋鎮、北與新倉鎮接壤,東北與懷寧縣雷埠鄉相連。東西最長29.5公里,南北最寬18公里,

單位簡介

簡況

據硯池墩、孫家老屋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祖先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三國時期,開始大面積的墾殖。清光緒初年增設碼頭鎮。民國18年設鴉灘區轄泉塘、法華、褒隱三寺。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區愛國民主政府,後改稱人民政府。1956年1月全縣區劃調整,鴉灘轄碼頭、麥元、楓嶺、古爐四鄉。1992年撤區並鄉後,碼頭鄉與鴉灘鄉合併為鴉灘鎮,古爐、麥元屬縣直轄。2005年2月全縣區劃調整,古爐鄉、麥元鄉、鴉灘鎮合併為鴉灘鎮,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建制鎮。

交通便捷 區位優越

鴉灘鎮系望江、太湖、懷寧三縣結合部,自古就處在連線東西,溝通南北的咽喉要道上。水陸交通發達。

1、“兩橫三縱”五條大道。

即東西向的“東大路”、“西大路”和南北向的東路、中路、西路。分別可直達太湖、宿松、潛冊、懷寧、安慶及湖北黃梅等地。

2、水上交通

碼頭鎮:1995年《望江縣誌》載:“光緒初年,增設碼頭、賽口兩鎮”。碼頭鎮坐落在現碼頭村葉屋西南側,武昌湖梢與碼頭河的結合部,是當時武昌湖梢最大的碼頭,水上交通的重要途徑。

渡口:大橋渡口、方家嘴渡口、赤湖渡口、黃荊灣渡口,這些都是連線武昌湖兩岸的紐帶。在泥塘河上有萬全渡口。

解放後,交通事業飛速發展。212省道月北線橫貫境內20公里,窩甘公路在窩楓嶺與月北公路連線向東延伸7公里,兩條公路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將鴉灘鎮與安九公路連線;正在建設的濟廣高速(濟南——廣州)從境內穿行10多公里;鴉灘鎮距京九鐵路16公里,距滬蓉高速望江出口15公里。縱橫交錯的高等級公路、鐵路將鴉灘納入了全國交通大動脈,直通全國各地的快車道。

近年來,完成了全鎮70公里的村級水泥路網建設;建成跨湖大橋,新修武香路2000米,開通了直通長嶺鎮的道路;同時修建砂石路31.22公里,各種機耕路遍布岡嶺圩畈,生產生活極為便利。

風光迷人 景色秀美

鴉灘鎮西北的香茗山,東南的武昌湖, 是望江縣兩大旅遊風景區,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香茗山跨望江、太湖、懷寧三縣。山勢崔嵬,壁峭峰奇;洞壑幽深,怪石嶙峋。自然景觀,秀麗多姿:蓮花尖如出水芙蓉、石佛洞幽深莫測、梅福丹灶雲封霧鎖、獅口吐煙、二茗神燈無比神奇;大小水庫,星羅棋布;到處蒼松翠竹,山花爛漫,茶果飄香,令人流連忘返。

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梅福隱居修道的洞府,有李白、羅隱讀書著述的書院,有解縉、翁溥等名人駐足流連的遺址;有朱元璋、史可法、石達開等兵家鏖戰的戰場和營寨。佛教建築更為繁多:有茗山禪寺、朝陽庵、洞佛廟、褒隱寺及古塔等。有些古建築和寶塔至今保存完好。

武昌湖13萬畝,望江縣最大的內陸湖,是鑲嵌在望江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湖中綠水泱泱,一縷煙,一縷霞,一片片荷花一陣陣清香。鳶飛魚躍,蝦壯蟹肥;兩岸青山起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漁歌樵唱,鳥語花香。望江名士周沛然曾撰聯曰“一湖綠水浮鷗鴨,兩岸青山牧馬牛。”面對如詩如畫,如幻如夢的湖光山色,怎不使人如痴如醉。武昌湖周圍名勝古蹟眾多,僅鴉灘境內從花河口至三沖圩十多公里的湖岸上,就有碼頭鎮舊址、神墩、硯池墩新石器時代遺址、關馬城、龜翁亭與謝翁亭、永濟橋、望馬樓、古爐庵、鎮國寺、李氏宗祠、曹氏宗祠、張山寺等景觀,與南岸的度假村交相輝映。

兩大景區位於滬蓉高速和濟廣高速之間,貫穿鎮境的月北、窩甘公路與安九公路(安慶至九江)、安慶機場相連,交通十分便利。與鄰地的黃山(太平湖)九華山、天柱山、小孤山、龍宮洞、廬山、花亭湖等景區均可當日抵達。是長江中下游旅遊熱線上的連線點。

近代,以孫敬純同志為書記的望江特支(中共望江縣委前身)以香茗山為基地開展農民運動,在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如今,孫敬純烈士墓成為我縣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文化豐厚 人文薈萃

鴉灘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風景如畫的香茗山,吸引著歷代文化名人,鴻儒學子,接踵而至,並留下許多文化遺產。

據文史記載,最早來香茗山的是西漢成帝時期的梅福。他看到王莽有篡位意,曾上書請削王氏權柄,不納。便棄妻子來香茗山隱居,並在小茗北坡絕壁石洞裡採藥煉丹,傳已成仙。梅福煉丹洞內丹灶、石案、石榻至今猶存。

“一生好入名山游”、“浪跡天涯仍讀書”的李白,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時,來到香茗山,就被大茗、二茗之間秀麗的蓮花尖所吸引。即在此建“蓮花書院”。

唐末文學家羅隱(833—909年),在香茗山逗留的時間最長,曾讀書著述於香茗山蓮花書院,研究民間文學、工藝、地理、樂律。特別對香茗山民間挑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之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

明代的解縉(1369—1415年),在香茗山逗留期間,多次登蓮花峰,觀景賦詩,詠《香茗山》二首就是這時寫的。回到朋友家遂將“天下蒼生望霖雨,不知龍在此中蟠”一詩,親筆書一條幅(中堂)贈給朋友。其墨寶曾為茗南村塾師宋一白珍藏。

歷史上來香茗山的文化名人還有:明學者、哲學家羅汝芳;明嘉靖進士翁溥;清進士李世洽;清拔貢姚琅等。他們在香茗山或詠詩撰對,或讀書著述,或觀光賞景,留下了許多趣聞逸事和膾炙人口的詩篇。

鴉灘自古民風正,學風盛,詩書傳世,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現過“七代三進士,兄弟兩舉人”的科場盛事。

在連塘城村王瑞,明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授任吏科給事中,是明成化年間的著名諫官。其胞侄王材王材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瑞七代孫王應佩中進士授內閣中書。清嘉慶五年(1800年),武闈開考,望馬樓村帥家下屋帥令、帥政並肩赴試,兄弟登科,同中武舉,聲騰鄉里。

茗南村袁家新屋袁祖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官吏部文選司主事、直隸州知州、湖北候補道尹。1905年在日本考察期間,追隨孫中山,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後常駐天津,著有《瞿園詩文集》、《摘星詞雜十二種》、《東遊詩草》五十餘卷,另創作黃梅戲、京劇劇本16本。

2003年秋,由孫皖樵、汪培根發起,聚集香茗山南麓七個自然村九位退休老人,仿唐代詩人白居易首創的香山九老會,組成香茗山九老詩聯社,並將各人所作詩聯及詩朋聯友的唱和賜玉、先賢散佚的名篇佳作匯總編成《茗山吟》。至今有社員十人,出會刊四期。

鴉灘的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八仙中就有張果老、韓湘子、漢鍾離、呂洞賓、鐵拐李,以及西漢梅福等都到過香茗山,或開道場講學或採藥煉丹,至今還留下了果老道場,驢頭石和果老石、曹公道場、梅福煉丹洞、方真人求雨包等遺址仙跡。

香茗山鳥語花香、四季如春,自然是高僧大德的修煉之所。公元723年春,新羅國的金喬覺帶著一頭名“諦聽”的獨角獸來到香茗山,住在小茗洞內。但見周圍山峰陡峭、竹木叢生,霧繞天庭、雲生腳下,山泉洗耳、茶果飄香。加上山麓人煙稠密,民風淳樸,正是修煉之所。幾年後金喬覺才依依不捨,繼續東行,輾轉到九華山。金喬覺在九華山圓寂後,香茗山一帶的善男信女,跋山涉水,到九華山朝拜,直到解放前,每年都有“打香蘸、朝九華”之舉。自從金喬覺來香茗山以後,許多高僧相繼來此參禪修行,佛教文化逐漸繁榮。有建於唐寶曆二年(826年)至今一千二百餘年的褒隱寺、褒隱寺塔,有茶果飄香的朝暘庵;有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的茗山禪寺,及祖師殿、鎮國寺、古爐庵等十幾座廟宇。

鴉灘鎮位於香茗山、武昌湖的“龍山鳳水”之間,不但山青不秀,還是風水寶地。封建社會裡,各姓氏為了了孫發達,不惜用重金在香茗山一帶購買“龍脈足的活地”,建造宗祠,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鴉灘境內的宗祠有吳氏、何氏、帥氏、王氏、方氏、胡氏、曹氏、袁氏、張氏、李氏、余氏等十幾處,宗族文化非常發達。

香茗山“因古代盛產榮而得名”,據《爾雅注》、《華陽國志》推斷,山得“香茗”當在東晉期間,至今最少有1500餘年。由此可知香茗山盛產茶的歷史。香茗山茶芽葉肥、品質優、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2005年合肥炮院將“茗山雲尖”送給江澤民、李鵬等原中央領導品嘗,受到一致好評。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品嘗之後,雅興大發,欣然題詞:“山倚茶名、茶不負山。”

香茗山茶歷史悠久,遠近聞名。香茗山的茶文化也同樣膾炙人口。“一山男女一山歌,一山茶葉一山樂”。採茶歌是香茗山茶文化中最古老的形式,流傳在香茗山一帶的採茶舞,與採茶歌相伴而生,它以“採茶”、“盤茶”、“倒採茶”、“販茶”的串歌伴舞,據黃梅戲老藝人講這些這些舞蹈動作和採茶唱腔,後來還被蔡仲賢加以改造吸收到黃梅戲的丫環遊園、觀花(報花名)中去了。最早讚美茗山茶的詩人,是晚唐詩人羅隱所吟“時逢穀雨三朝近,飽賞茗山綠雪茶”。近代詩人陳驥“橋頭一盞香山茗,兩腋風生味更圓。”而明代解縉的“香茗叢生蓓蕾芽”詩,則廣為傳頌。孫皖樵所作的茶賦,通篇為茶之讚歌。另外還有吟詠茗山茶的楹聯和特刊。

藝 術

鴉灘鎮在雄偉壯麗的香茗山,煙波浩渺的武昌湖之間,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豐富的遺產珍藏。千百年來勤勞、智慧、善良的鴉灘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譜寫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篇章,演繹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歷史文明。

1、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源於鴉灘,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初期挑花是專為敬神之用。少男少女,剪下一支長發,擰成發線,在麻布上挑成“長命富貴”、“天下太平”、“八卦”、“太極圖”等。唐末,文學家羅隱來到鴉灘後,引導婦女用棉線代替發線,用棉布代替麻布,又從敬神珍品擴大到生活裝飾品。從而使望江挑花得到迅速發展,逐漸形成挑、鑽、游、織、滾、敲、包、繡八種傳統傳統技法和土、特、奇、古四大特點。形成富有香茗山地方特色,帶著濃郁鄉土氣息的藝術風格。著名藝術家賴少奇稱之為民間藝術瑰寶,倍加珍愛。

望江挑花分別於1979、1981、1983、1986、2000年五次進京,其中三次做為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飾品,展示瞭望江挑花的魅力,吸引著中外貴賓讚美的目光。《人民日報·海外版》、《安徽日報》、《安慶日報》、《旅遊導報》、《文化周報》、《香港商報》、以及安徽電視台、安慶電視台等均從不同角度做了報導。2006年望江挑花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鴉灘鎮被授予“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望江挑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鴉灘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鴉灘是望江挑花的發源地,也是望江挑花的發展地,現在更是望江挑花的生產基地。金百靈挑花公司、望馬樓挑花合作社等一批以挑花工藝為主的企業,正逐步形成挑花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逐漸將文化藝術優勢變成產業優勢,形成鴉灘的特色產業。

2、黃梅戲的鼻祖蔡仲賢

陸洪非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研究後,指出採茶戲是黃梅戲的源頭,來自湖北黃崗地區,而蔡仲賢是最早的黃梅戲藝人。蔡仲賢(1865—1942年),字國清,鴉灘鎮葛林村蔡家大屋人。自幼受父輩戲藝薰陶,酷愛戲劇藝術,後隻身至湖北黃梅、廣濟一帶打礱子餬口,他發現採茶調優美動聽,於是他認真學習,虛心向當地藝人請教,並在演唱過程中有意識地吸取民歌小調和‘徽調’、‘高腔’、‘平安調’的優美曲調,逐漸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地方小戲——黃梅調。民國十年(1921年)蔡仲賢在今葛林村犁灣塘辦科班,致力於課徒授藝,培養黃梅戲新秀。蔡仲賢也就成了黃梅戲弟子敬仰的祖師爺了。

3、托戲

托戲是用手托著木偶人物進行表演的一種木偶戲。分為大托班和小托班兩種。鴉灘鎮茗南村張家樓下屋有三副小托班的箱子。張家樓屋民國初年有許多唱台戲的,就是唱整台的大戲。民國二十三年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台戲班子僱主請不起。老藝人郝杏南與其子郝時來開始唱起了托戲。隨後老藝人郝生南、郝樹屏、郝應高、郝樹庭、郝炳南也辦起了木偶戲箱子,在太湖、宿松、潛山演出。

4、平安戲

平安戲是流行於香茗山周圍民間做平安時演唱的地方傳統劇目。又名八仙戲或堆八仙。平時不作專業和業餘演出,它既不是本子戲,又不是折子戲,其主要內容是:二十四仙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痘母娘娘、打五猖、拋車、放盆花,全部演出需要五、六個小時。

5、梨園村

小香茗山東南,有個解放前稱為“小南京”的望馬樓村帥家下屋,迄今仍保留了延續70餘年的業餘京劇組織,京劇藝術已傳授了四代。早在清鹹豐年間,徽劇名醜兼靠把武生帥普次,演藝高超,尤擅關公戲,光緒年間被選入四大徽班進京,受到內宮和五部的寵賜。解放以後,該村劇團京、黃合演,並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批批新秀。

此外,武昌湖稍蔡老爺廟附近的龍舟競渡及各大村莊的龍燈會也是紅紅火火。

經濟蓬勃發展

鴉灘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迅速迅速,推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2008年整治土地累計170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增至為34974畝。農業機械總動力有62318馬力。全鎮使用化肥16231噸,使用農膜99.8噸。2006年起在五合圩、花河村建立糧食豐產示範片,承接省科技示範項目,單晚達1300斤/畝,雙晚達1100斤/畝。農村勞動力的分布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變,2008年全鎮從業人員42200人,其中從事農業17735人,從事務工經商人員達25291人,占從業人員的59.93%。

近年來鴉灘工業經濟已成規模。2006年開始興建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位於太、望兩縣交界的鴉灘鎮茗南村袁家新屋東部,滬蓉高速接線211省道兩側。交通便捷,距滬蓉高速入口18公里,距太湖火車站25公里。區內地勢平坦,控制面積1500畝,規劃面積810畝,第一期工程占地100畝,通過招商引資500萬元興建廠房及綜合用房6360平方米。區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目前在創業園落戶的企業有8家,計畫總投資1.61億元,已完成投資1億元。現在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有當地農民工400多人就業。2008年被省勞動保障廳定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後,望江縣委、縣政府正式定為望江縣經濟開發區鴉灘工業集中區,是縣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享有縣經濟開發區的一切優惠政策,將給鴉灘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現在支柱產業逐漸形成:一是以省級龍頭企業聯河米業為龍頭的大米加工企業;二是傳統的煙花鞭炮業;三是建築建材業;四是以年產萬頭乳豬的現代良種養殖、蛇山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及“綠園”禽業烏骨雞養殖場為龍頭的食品生產加工業,實現生產與加工相結合,加工與銷售相配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五是以豐紅製衣有限公司、金燕製衣有限公司為龍頭,以香茗山製衣廠、楓嶺製衣廠為骨幹,華瀚服裝水洗有限公司相配套的服裝加工業。

根據《鴉灘鎮總體規劃》,以實現“農村現代化、鄉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為目標的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2009年開工興建的集鎮新區一期開發工程占地200畝,其中主幹道、廣場占地80餘畝,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鴉灘民間文化藝術步行街,將採用徽派建築風格,突出文化藝術特色,體現人文、環境的有機統一。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目前,碼頭村范屋已建成省級示範點,縣級示範點郝老屋、老虎林、董家大屋居住小住建設已近尾聲。還有一部分條件較好的村莊也在申請立項,準備開工建設。

勤勞、進取的鴉灘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昨天,今天鴉灘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勵精圖治,團結奮進,定能將鴉灘建設成名符其實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優秀的省級中心鎮,一個具有顯著文化藝術特色的鄉村都市將出現在皖西南大地上。

鎮內設機構及職責

黨政辦公室(信訪辦公室):

負責起草、審核鄉鎮黨委、政府檔案,組織協調各辦公室工作,檢查、反饋鄉鎮直屬各單位對上級檔案、會議決定等事項的貫徹執行情況;負責鄉鎮黨委、政府重要活動安排和有關會議的會務組織工作,協助黨政領導處理鄉鎮轄區內的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負責鄉鎮綜合統計工作和來信來訪接待處理工作;負責鄉鎮檔案管理、機關保密、行政事務、後勤保障和值班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農村經濟發展辦公室

(招商引資辦公室)負責經濟建設、農業發展規劃工作;協調財經各部門的工作,負責招商引資,指導企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引導和管理;抓好鄉村市場、商業網點等第三產業的建設及行政管理工作;負責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和農業承包契約管理;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村鎮規劃建設辦公室:

編制村鎮建設、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加強對村鎮規劃的監督管理,實現農村城鎮化、工業化;負責鄉村道路建設工作;協助搞好本鄉鎮土地、礦產資源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搞好環境保護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

指導協調鄉鎮所屬單位及轄區內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編制人口計畫,制定完成縣下達的人口計畫目標及節育任務的方案和措施,並負責檢查監督和技術指導;負責鄉鎮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綜合管理,檢查指導村計畫生育服務室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優生優育工作;指導協調鄉鎮計畫生育協會工作:組織實施計畫生育藥具的計畫供應;做好計畫生育各項報表的填報、匯總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

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體育事業的管理;協助管理本鄉鎮中國小,承擔實施學校布局調整的有關工作,組織適齡少年兒童按時入學,協助有關部門治理中國小亂收費;制定科技發展規劃,組織管理科技活動和重點科技項目;制定鄉鎮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目標並監督實施;負責轄區內文物保護工作;協助對廣播電視、通訊事業的管理;指導和協調發展鄉鎮衛生事業,協助對鄉鎮衛生院的巨觀管理:協助做好擁軍優屬、優待撫恤工作,指導和檢查農村退伍義務兵接收安置政策落實;組織本鄉鎮的救災工作,掌握和上報災情,組織接收、分發救災物資,檢查監督救災物資的使用情況。管理社會救濟,負責農村五保戶供養、貧困戶扶持和殯葬制度改革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司法所):

組織協調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指導和協調法庭、派出所等工作,加強相互配合,推動案件查處工作,開展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制定鄉鎮法制宣傳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鄉鎮所屬單位依法治理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財政所(會計核算分中心):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財政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負責草擬鄉鎮預算(草案),編制鄉鎮財政收入決算;負責執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鄉鎮財政預算,定期向鄉鎮黨委、人大、政府及上級財政部門匯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財務工作開展情況,報送有關會計資料;按照國家與上級政府財政和財務制度的規定,結合本鄉鎮實際,擬定本鄉鎮的財政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並貫徹實施;負責鄉鎮本級財政、財務管理和村級財務監督管理工作,做好與稅務部門組織財政收入的協同配合工作,組織耕地占用稅、契稅的徵收管理,積極做好農業稅收的免徵工作;負責各種涉農補助資金管理和發放;負責管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財務,負責鄉鎮財政周轉金的回收;認真執行“鄉財縣管”有關制度規定,管理和核算所屬鄉鎮範圍內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認真做好縣財政管理中心下劃的支出核算業務;鄉鎮財政核算分中心在業務上接受縣鄉財政管理中心的管理和指導;負責鄉鎮債權、債務的清理、統計、登記工作;負責鄉鎮國有資產的清理、登記、統計等各項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票據管理制度,監督檢查使用單位的財務工作,杜絕違法會計行為;負責財政稅收政策法規的宣傳工作,監督財稅方針政策、法規的執行情況,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加強財政管理的政策和建議;承辦縣財政局和鄉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勞動保障和勞務經濟服務所

主要職責是:負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失業人員登記、統計和管理工作;開展社區就業和再就業服務二作;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做好睏難就業人員托底安置的就業指導工作;協助社保經辦機構辦理有關養老、失業社會保險事務,承擔社區內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協助社會事務部門做好轄區內特困人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情況的調查、審核、辦理工作;組織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外來勞動力管理與服務工作;開展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宣傳、諮詢工作。

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

主要職責是:負責開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基礎知識教育,宣傳計畫生育政策、法規和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等科學知識,開展環情、孕情監測和節育技術服務;避孕藥具的管理和發放;對村、組計畫生育人員的業務培訓;開展生殖健康和優生優育等諮詢服務;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考核指標及技術服務台帳,確保各項計生服務工作的完成.

領導分工

張華傑: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招商引資工作;

檀革才: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金融、扶貧、監察、審計、統計工作;

陳東平:主持人大工作,分管土地、規劃、城建、集鎮文明創建、鎮村規劃建設工作;

郝長霞:主持政協工作,分管宣傳、統戰、精神文明建設、鴉灘工業集中區建設工作;

程啟樓:負責紀檢工作;分管組織、人事、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依法行政、群團、工會、老幹部、關工委、民政工作;

何海明:負責招商引資、安商服務、項目建設工作;分管集鎮新區建設、黨政辦工作;

章中林:主管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分管農業工作;

曹佰宏:分管工業、個私、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新農村建設、保險、村帳鎮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應急管理、旅遊、鴉灘工業集中區工作;協管財貿、金融、扶貧、統計工作;

何向東:分管教育、工商、商貿流通、菸草、郵電、通信工作;

何應紅:分管農業、林業、畜牧、農技、水利、電力、科技、氣象、防震減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

檀潔:分管交通、勞動保障工作;協管計畫生育工作;

徐長傑:協管招商引資工作;

熊澤平:負責組織、人事工作;分管村務、政務公開;協管計畫生育工作;

陳峰:負責宣傳、統戰工作;分管文體、廣電、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吳滿陽:主管武裝工作;負責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集鎮文明創建工作;分管信訪維穩工作。

吳佰林:負責信訪工作;協管紀檢、農民減負工作;

寧銀旺:負責集鎮新區建設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