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的故鄉

(三) (三) (三)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9月1日)
叢書名: 徽州古村落文化叢書
平裝: 205頁
開本: 16開
ISBN: 781093323X
條形碼: 9787810933230
尺寸: 22 x 18.5 x 1.3 cm
重量: 299 g

內容簡介

一座村落,一個徽州文化的縮影。在千年的崢嶸歲月中,村落是徽州文明得以燦爛演示的平台,而這一座座平台的原貌正消失在我們的視野。本書圖文並茂,帶領我們進入一座沉睡的村落--龍川,在殘存的遺物中觸摸徽州祖先的脈動,梳理徽州文化的脈絡,一探名門望族的溯源。
人類歷史的發展充滿著辯證法。一方面,總是有新事物的出現衝擊著既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推動歷史的進步;同時,這種推進的過程又並非迴蕩著溫情脈脈的旋律,常常伴隨的是生命的殺戮、善良的破碎和美好的毀滅;但是,以善和美的犧牲為代價換來的又是更高層次上真善美的統一。縱觀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總的來說,它以其超穩定的結構形態緩慢前行,但在某些階段、某些方面,它又經受著或劇烈的爭奪、或反覆的跌宕、或死水微瀾般的波動。造成中國封建社會局部的、階段性的、有限的變動,其外在和內在因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民族的爭鬥;二是統治者自身的分裂;三是來自底層百姓的反抗。這三大因素的衝擊時大時小、時急時緩、連綿不已。誠然,那些充滿著血與火的吶喊呼號,最終湮滅在冰寂的歷史長河中,即使是改朝換代帶來的剎那社會外在結構的巨大錯動,迅速地也因漢民族傳統文化強大的內斂力同化而回歸了正軌,沒能帶來中國歷史的煥然一新;但是,細觀那一次次社會結構的風雲激盪,其對社會某一階層、或對個體命運的強力扭曲和扼殺,對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心靈世界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激發的心靈蛻變,充實和豐富著歷史的內涵;並且,由這種心靈蛻變而爆發出的對生命更新的追求和創造,無疑又為外在歷史的發展增添了多姿多彩。 發生在中國兩晉之間的“永嘉之亂”,唐代的“安史之亂”、黃巢大起義和兩宋之間的“靖康之亂”等,在撼動歷史秩序的同時,給世代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衣冠巨族們以一次次沉重打擊,數百年間,成千上萬的中原士族為避戰火輾轉南下。當時這些門閥制度下的權貴們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他們不得不拋棄功名富貴、深宅大院而胡亂捲起一些細軟、譜牒、書籍倉皇逃離世居樂土,順著寒冷呼嘯的西北風向南,向南,渡過黃河,越過長江,再行幾百里,方找到一處高山禁止、林木掩映、遠離戰火的山清水秀之地可以歇腳喘息——這就是徽州。源源不斷的中原士族猶如萬斛珍珠散落在這蒼翠濃郁的崇山峻岭之中。
本書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黃山學院徽學資料中心、績溪檔案館以及學者專家徐子超先生、江漢水先生的支持。

目錄

一、翬雉奮逸徽庸偉績
(一) 練文流照 振聲績
(二) 建置變遷 華陽魘鎮
(三) 經略堪輿 星土封域
(四) 坊市有經 都鄙有象
(五) 天子玉鄣 龍川形勝
二、戶列簪纓門排畫戟
(一) 氏族源流
(二) 姓源考略
(三) 氏族考疑
(四) 新安郡望
(五) 胡氏譜牒
(六) 世系考疑
(七) 昭穆世系
(八) 績溪三胡
(九) 三胡之外
(十) 能幹胡氏
(十一) 世系分歧
(十二) 禮學三胡
(十三) 安定胡氏
(十四) 胡適“姓氏公案”
(十五) 關於《唐詔四海大姓氏族志》
三、胡氏春秋星列河漢
(一) 統宗古系緯武經文
(二) 科舉世榮史宬煊赫
(三) 薦辟擢秀鳳翥麟翔
(四) 歲貢登雲攀桂步蟾
四、白鹿與黃蛇
五、龍川造紙
(一) 皖南楮紙的出現
(二) 龍川造紙與澄心
(三) 辨朝分地
(四) 龍鬚紙與澄心堂
(五) 紙中極品澄心堂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