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色

基本內容

【詞目】服色

【拼音】fú sè

【釋義】指車馬、祭牲、服飾等的顏色。古代由於五德思想的流行,每一王朝都有特別崇仰的某一種顏色。以符合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如謂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漢尚黃之類。秦漢以後,新王朝建立,皆將改正朔、易服色視為關係到國運的大事。後亦泛稱各級官員的服飾。

【示例】《史記·殷本紀》:"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史記·孝武本紀》:"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