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迪榭里

朋迪榭里

朋迪榭里(英語Pondicherry,也譯作本地治理),位於印度東南部,曾是法國殖民地。法國人於1673年開始占據朋迪榭里,把這個小漁村建設成為一個著名的港口城鎮。因法國和英國在印度戰爭不斷,朋迪榭里多次在兩國間易手。但總的說來在法國人手裡的時間最長,直到1954年由印度接管。

簡介

朋迪榭里地處印度東南沿海,孟加拉灣西部,屬泰米爾納杜邦。16世紀,葡萄牙人占領朋迪榭里,為在東南印度的貿易據點,1673年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一直到1954年印度政府才收回。經曆法國近300年的殖民統治過,朋迪榭里留下大量法國建築,城鎮的面積不大,以一條縱貫南北的水道為界,東部為面向孟加拉灣的殖民時代老城區,西部為新城區,非常髒亂,是典型的印度城鎮。

城市建築

海灘海灘

一條運河將朋迪榭里分隔成法國區和印度區,這裡除了地方語言和英語外,法語也很普遍。朋迪榭里老城臨近孟加拉灣,遍布殖民時代的法式建築,是本地治理主要景點,老城道路不寬卻非常整潔,兩邊許多法式別墅和古老的教堂。老城區是遊客的聚集區,有許多精緻的旅館和法式餐廳。

孟加拉灣的濱海大道,是家家戶戶前往散步的地點。

甘地廣場前更是常舉辦各種活動。

主要景點

植物園

朋迪榭里植物園位於城區西南部,臨近朋迪榭里火車站。從朋迪榭里老城走路十幾分鐘可以到達,門票免費。

奧羅賓多修道院

作為朋迪榭里最富盛名的名勝,奧羅賓多修道院支配了這座城市的生活。該修道院是奧羅賓多在1926年建立的,是一方寧靜的去處。主要的建築包括奧羅賓多和教母(米拉·阿爾法莎)的居所。阿爾法莎教母是一位法國女性,將奧羅賓多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後來成為了他最重要的門生。庭院裡有奧羅賓多和教母的陵墓,他們的不朽之軀被供奉其中。修道院內的其他令人感興趣的場所包括國際教育中心、客房、圖書館和家庭手工業作坊。

奧羅城

奧羅城是受奧羅賓多作品的啟示在朋迪榭里附近修建的的一座小鎮。奧羅賓多呼籲從精神層面再造印度。奧羅城或稱黎明之城是由法國建築師羅傑·安吉在1968年設計的。這裡構想建成烏托邦式的世外桃源,計畫建成理想的國際化的未來之城,人們將在這個地球村里寧靜合諧地生活在一起。

該城區方圓半徑3公里,有許多不同國別、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們生活在這裡。奧羅城有許多活動,包括一些學校、研究所和其他設制。奧羅城幾乎全部利用本地的資源。

海灘

法國人建的戰爭紀念碑法國人建的戰爭紀念碑

朋迪榭里城市東端長達1500米的海灘潔淨如洗,是游泳和日光浴的理想去處。海灘上有兩座有歷史意義的遺址。一處是4米高的聖雄甘地雕像,另一處是法國人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士兵的戰爭紀念碑。遠處高29米的燈塔俯視海灘,它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法國學院

這所有世界聲譽的學院坐落在仲馬大街,為著名的法國印度學家J.Fillozet博士於1995年創立。該學院分別設有科學、技術、生態學、測繪學、教育學、印度語言和文化等學科。

羅曼·羅蘭圖書館

該圖書館建立於1872年,現有超過30萬冊的豐富藏書,包括許多用法語和英語寫成的珍稀版本。它為周圍村社提供流動服務,借出的圖書超過8000多冊。

交通

到達朋迪榭里最便捷的方式是先到泰米爾納杜邦首府金奈,金奈是印度四大城市之一,亞航有航班直達。金奈的車站(CMBT)從清晨到晚上很晚都有很多發往朋迪榭里的班車,沒空調的舊式LocalBus比較便宜,帶空調的巴士(類似國內城市裡新的公車,車況很好)每人170盧比,三個多小時到朋迪榭里,從朋迪榭里返回金奈在同一個車站乘車。

從朋迪榭里巴士站到海邊坐三輪車30-40盧比。

電影取景

2012年11月上映的影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影片中Pi從小生活的家主要在印度朋迪榭里取景——“在處理腳本的期間,我勘過景,法屬印度真的是無與倫比。那裡很獨特,又不太為世人所熟悉。你可以把攝影機隨地一擺就開始拍攝,畫面照樣美麗。”正如導演李安所說,朋迪榭里的確是美輪美奐,令人神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