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袋目(化石)

 後獸次綱中唯一的目。根據目前最簡單習用的分類,哺乳動物綱分為“原獸”亞綱 (Prototheria)及“獸”亞綱(Theria)。後者包括三瘤齒獸 (Trituberculata)、後獸(Metatheria)和真獸(Eutheria)三個次綱(或附綱、次亞綱,Infraclass)。化石發現較少,主要局限於澳洲和南、北美洲,近年歐、亞、非和南極洲亦有發現。

有袋目(化石)

正文

後獸次綱中唯一的目。根據目前最簡單習用的分類,哺乳動物綱分為“原獸”亞綱 (Prototheria)及“獸”亞綱(Theria)。後者包括三瘤齒獸 (Trituberculata)、後獸(Metatheria)和真獸(Eutheria)三個次綱(或附綱、次亞綱,Infraclass)。化石發現較少,主要局限於澳洲和南、北美洲,近年歐、亞、非和南極洲亦有發現。
有袋類與真獸比較,最明顯的特徵是有育兒袋,實際上是因為沒有發育完好的胎盤,因而使幼仔“早產”,產出後在袋中用乳汁哺育生長,到“產期”(或一定的成熟程度)時,再逐步使幼仔脫離母體。中生代各種原始獸類可能多數屬於這一繁育方式。但由於在化石上未找到直接證據,目前仍屬推測。
有袋類的骨骼特徵是腰帶前方有一對“袋骨”,與恥骨相關。牙齒齒式為:上頜5.1.3.4,下頜為4.1.3.4。
除了北美洲有一種負鼠之外,現生有袋類僅分布於澳洲及南美洲。大約近1.5億年前,泛大陸分裂後,北方大陸上發展了真獸類,在南方大陸(包括澳洲、南美洲、非洲及南極洲)恐龍等中生代爬行動物絕滅後,有袋類成為主宰哺乳類。在白堊紀時,有袋類在北方大陸的分布可能也遍及各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