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禁佛

會昌禁佛是發生在會昌年間的唐武宗禁斷佛教的事件。 唐武宗重用的宰相李德裕,也激烈反佛。 從會昌五年(845)起,大張旗鼓的禁斷佛教。

封建史上的“三武毀佛”之一。會昌是唐武宗年號(841--846)。會昌禁佛是發生在會昌年間的唐武宗禁斷佛教的事件。
滅佛原因
佛教自初唐以來日趨興盛,寺院經濟也有很大發展,兼併了許多土地,隱佔了國家的編戶。不少富戶強丁也落髮為僧,以逃避國家賦役。這樣就直接影響了唐王朝的賦稅收入和勞動人手。
滅佛經過
唐武宗重用的宰相李德裕,也激烈反佛。於是唐武宗在李德裕的極力贊助下,從會昌元年(841)起,陸續下令淘汰僧尼,拆毀小寺和私立的蘭若,限制僧尼的一些活動。從會昌五年(845)起,大張旗鼓的禁斷佛教。規定兩都(長安和洛陽)每街各留寺二所(每都四所),每寺三十人;上州望各留寺一所,每寺十人,其餘寺院一律廢除,僧尼還俗,奴婢也盡釋放;沒收寺院財貨田產;寺院銅,鐵像一律入官,用以鑄錢或農具等等。
會昌禁佛,共拆寺,蘭若四萬六千六百餘所,所還俗僧尼並奴婢為兩稅戶共約四十一萬餘人,沒收寺院良田數十萬頃。不僅使唐王朝獲得了很大的經濟利益,也沉重的打擊了佛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