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無線電通訊機

1820年,奧斯特發表了著名的奧斯特試驗,第一次揭示了電流能夠產生磁的物理現象。 到了1873年,麥客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並描述了電磁波的一些基本性能。 1888年,赫茲成功地在導線重激起了高盪頻率並在導線周圍側得了電磁場,從而奠定了電磁波的存在。

1820年,奧斯特發表了著名的奧斯特試驗,第一次揭示了電流能夠產生磁的物理現象。在此基礎上,法拉第於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到了1873年,麥客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並描述了電磁波的一些基本性能。1888年,赫茲成功地在導線重激起了高盪頻率並在導線周圍側得了電磁場,從而奠定了電磁波的存在。
自赫茲的試驗發表以後,人們就產生了製造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無線電通信的思想,並作了大量的試驗,結果都沒有成功。直到1895年5月7日,亞力山大·斯捷潘諾維奇·波波夫在俄國物理化學學會上第一次公開表演了他所發明的稱為“雷電指示器”的無線電接收器。第二年在同學會的會議上有表演了距離為250米的無線電通信。接著,義大利科學家馬克泥將無線電輔助實用,並申請了專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