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來源

曾氏,姒姓後裔具有黃帝血統。現曾姓約占中國大陸漢族人口0.49%,人口大約有600多萬,尤以湖南、四川、廣東、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為多人口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中排名第32,在台灣排名第16曾,這個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據考證,是傳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興夏室的賢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當然,更是最為光彩的黃帝子孫。因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的裔孫,而顓頊高陽氏,則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當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以後,曾經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作“鄫”的地方,這就是古代著名的“鄫國”。然後,少康的這一房子孫就世代在鄫國相襲了將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鄫國才被莒國所並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鄫國太子巫,就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去,並且在魯國作了官。同時,以故國的國名“去邑當曾”,以曾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襲下來除了擁有這樣一份光輝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還有一個比別人更加幸運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儘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長久以來卻始終未曾發現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記錄。換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脈傳自春秋。

簡介

【曾氏屬地】
魯郡,今山東滋縣西二十五里。
【曾氏來歷】
曾姓出自姒姓,是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最早源地是古之鄫國(今山東嶧縣以東)。據《世本》記載,夏朝少康封小兒子曲烈於鄫,後來被莒國滅掉。鄫太子巫逃到魯國,把“鄫”字去掉“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
【曾氏名望】
曾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三十八位,其能作為中國的著姓,是因為其祖先中有一位曾參。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他繼承了先師“吾日三省吾身”的學說,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信,動靜言行必循於法。他的後人以他的美德引以為榮,並以“三省”為堂號,且“三省”成了曾姓人識別身份的標誌。曾姓人物人才輩出,我們最熟悉的當數“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近代小說家曾樸,著有《孽海花》。除上述名人外,北宋宰相曾公亮、曾布,文學家曾幾、曾慥、曾協,明代兵部侍郎曾銑、畫家曾鯨、學者曾魯,清代江西總督曾國藩,近代藝術家曾孝谷等,都是曾氏中的傑出人物。

相關條目

姓氏 名稱 山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