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承芳

曾承芳

曾承芳(1519—1566年),字英遇,號龍山,惠安縣人。宗聖曾子六十一世孫,於惠安城置御史第,為北門曾氏始祖,傳今至七十八世,明代官員。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李春芳榜),與張居正同科,授文林郎。歷官浙江鄞縣縣令,河南道、江西道監察御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三篋御史--曾承芳

曾承芳(1519—1566年),字英遇,號龍山。惠安縣二十二都埕洋鋪(今張坂鎮山兜村)人。明朝嘉靖癸卯年亞魁、丁未進士(李春芳榜)。

個人業績

承芳初在浙江鄞縣任知縣,他廉潔居官,改革弊政;當時,社會治安不寧,倭寇時常來侵犯,搶掠財物,殺人放火,燒毀房屋;當地有“奸人”內應,倭匪漢奸同流合污作惡害民,人心惶惶。知縣曾承芳上任,重視保境安民,立馬組織軍民修固城堡;加強民兵訓練,苦練殺敵本領,提高防禦作戰能力;發動百姓抓捕漢奸,從嚴懲辦,以絕內患。那時,有一次大批倭寇從海上入侵,周邊幾個縣城被寇匪攻破,百姓慘遭殺害,財物被搶掠。而曾承芳身率鄞縣兵民,守土抗寇,兵民齊心協力,奮勇抗倭匪。倭匪未能得逞,退回賊巢海島。鄞縣人生命財產得以保全。

凡當官為民做有益事,百姓總銘記在心。鄞縣人為曾承芳建造生祠、立紀功碑,頌揚他的功德。。嘉靖皇帝論功行賞,賜予全紵和彩金三次,擢升其為兩廣御史河南江西道。曾承芳離任之時,百姓夾道歡送,只見知縣他只帶僕從,隨身行李惟帶圖書三箱,時人稱他“三篋御史”。封建社會之官僚醉心功名利祿者比比皆是,御史曾承芳的三篋遺風,實屬難能可貴。

人物品質

承芳有一顆愛民之心,他十分同情貧苦百姓。有一次請假回鄉探親,適逢倭寇竄犯邑城,燒毀房屋,殘殺無辜百姓,暴屍溝渠,真是禍不單行,當地又流行瘟疫,死者枕藉,生民哀嚎。承芳目睹慘狀,動了惻隱之胸,愛民之心由衷而生,於是,就自掏薪金顧人收埋。鄉人感其恩德,鐫刻碑石銘其事,立“明朝御史碑”於縣南門皇華驛口。

人物作品

曾承芳流傳下著作有:五言排律詩《戚南塘都督平倭》(四首)、七言律詩《清水岩》、《游清水岩》、《克復崇武城記》(收錄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惠安政書》)、《大乍山記》、《見吾陳先生選稿序》、《封文林郎監察御史侍峰曾公誄》、《閩中理學淵源考》等。

承芳墓葬在縣西嶼尾。《泉州古城踏勘》記中山中路(舊南街)之直街原有“彩鳳雙飛坊“,為曾承芳等立。

錄《福建僑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