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墓

曾子墓是位於山東省的一個古代文物保護單位名稱,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著名聖人曾參而修建的陵墓。

嘉祥縣曾子墓

曾子墓,山東文物保護單位,又稱“宗聖墓”,春秋戰國時期五大聖人之一宗聖曾參的陵墓,位於嘉祥曾林的中右部。原高7尺,現高4.5尺。墓前有石香爐、香案、翁仲及明成化、清乾隆年間石碑兩座。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又於墓左築望祭壇一座,並於壇上樹碑刻石,追祭曾氏二代祖先曾元至六十代曾昊諸祖。昔日曾林有專人祀守,每月初一小祭,每年春秋上月一大祭,香火常年不斷。
《山東通志》載:“成化初年,山東守臣上言,嘉祥南武山南,玄武山之東,有漁者陷入一穴中,得懸棺,其前有碣,鐫曾參之墓,奏詔封樹丘陵,建饗堂、神道。路旁松柏樹木繚以周垣”。嘉祥重修曾子墓始於此。
曾林位於山東省濟寧嘉祥滿硐鄉南武山村西南,從曾子廟西約1000米,坐北面南,南北長117米,東西寬60米,占地7000餘平方米,四周林牆高3米。原有中門一座,角門兩座。內建有更衣所、齋房、饗堂各3間。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重修一次。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於中門外牆建石坊一座,上鐫“宗聖墓”三個篆書大字,並造石馬、石羊等羅列神道兩旁。以上建築,除石坊尚存外,其餘均在清末倒塌。曾子七十四代孫曾憲梓博士於二OO二年九月率家人拜謁曾子廟、墓,遂表捐資重修之意。在曾憲梓博士的資助下,自二OO二年十月起開始重修,至二OO四年八月竣工,曾子林內擴建了曾子墓,復原了享殿,重鋪了甬路及林前廣場,曾子墓重現了昔日的輝煌。
平邑縣曾子墓
在山東省臨沂平邑縣魏莊鄉境內的曾子山也有一處曾子墓,2007年清明重修維護。 曾點墓位於平邑縣魏莊鄉南武城村東1.5公里,現存封土高6.5米,直徑20米。曾參以孝著稱,但簡葬其父,歷代傳為佳話。東漢王符《潛夫論·浮侈》有“ 、畢之郊,文、武之陵,南城之壘,曾 之冢,周公非不忠也,曾子非不孝也”之語。此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設奉祀生1名。先後由曾子六十九代、七十代、七十一代孫襲任。嘉慶十三年(1808年),山東督糧道孫星衍、費縣知縣郭志清立墓碑1座, “文化大革命”中下落不明。1991年平邑縣人民政府重立墓碑1座。
平邑縣曾參墓原墓位於平邑縣魏莊鄉土橋村, 西距武城故城2公里。《費邑曾氏譜》載:“墓在武城之土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費縣誌》載:“萊蕪侯既葬武城,曾參未聞他徙,亦葬武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禮部咨復山東巡撫國泰, 準於此處設立宗聖曾子墓奉祀生1名,襲任與萊蕪侯同。土橋曾參墓“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為平地,1998年3月,魏莊鄉政府在曾點墓東北30米處重修。

山東濟寧曾子墓

曾子墓位於嘉祥縣城南17.5公里滿硐鄉南武山之陽,這裡建有曾子廟,曾子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參的祠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30年(明嘉靖九年)曾參被改封為宗聖曾子,故曾子廟又稱宗聖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