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的中國村

曼哈頓的中國村

一顆感恩的心 孤獨的女人 上帝的旨意

· 【圖書簡介】
美國中部堪薩斯州的曼哈頓小城,一下子來了許多中國留學生,中國人聚居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村”。不遠萬里、跨越大洋,落腳於異國的土地,留學生們遭遇著生存境遇的突變、異質文化的衝擊,村落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一天天動搖,從而演繹出了“相聚——衝突——離散”的悲情三部曲。小說著力描寫了“中國村”里四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苛月與老熊這一家先從加拿大來到了曼哈頓,隨後他們接來了陸一鳴的太太高洋和建法的太太安怡,一段時間後仁奇也回國娶來了太太。四個家庭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幫助。可“問題”還是來了:建法因長時間拿不到學位、找不到工作,心灰意懶、相互幫助。競皈依了宗教,失望中的安怡只好與他分居;一鳴在極為沉重的學業和工作壓力下,情感麻木甚至扭曲,以致妻子高洋投入了美國小伙兒薩姆的懷抱;仁奇歡天喜地從國內娶回一個美麗的太太,剛剛度完蜜月,太太就跟有錢人跑了;倒是苛月與老熊恩恩愛愛,可是“中國村”里的同胞們老是來“叨擾”他們,說三道四、評長論短,他們忍受不了這種自私和偏狹,毅然再度遷徙。在小說的尾聲,四個家庭全部離開了曼哈頓,“中國村”不復存在。
· 【作者簡介】
嬰子,原名哈若英,回族。祖籍南京,生於中國寧夏,畢業於寧夏廣播電視大學檔案專業。1991年至今,先後旅居加拿大、美國。1995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出版了小說《曼哈頓的中國村》(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年6月首版)、《男人的淚》(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版)。
· 【本書目錄】
一顆感恩的心
《曼哈頓的中國村》再版自序
彼岸文心盛,滄海拾遺珠
《曼哈頓的中國村》重版感言
引子
小城話風情
美國新來客
學過日子 
陪讀太太有心酸
打工交響樂
相約有期
聖誕節
孤獨的女人
老熊打官司
陪讀大媽
上帝的旨意
鄉村音樂會
小城故事多
家有嬌妻
親情暖融融
遊子身上衣
快樂旅遊
四面楚歌
別來無恙
好日子難熬
小城迎來家鄉客
風雲突變
冬天的濕棉襖
守候的星辰
天使的花園 
外面的世界 
飛鳥各投林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跋:真情的產兒——妹妹的小說
《曼哈頓的中國村》有感

讀後感

美國中部堪薩斯州的曼哈頓遠遜色於那個我們自接觸美國的相關情況而知曉的繁華曼哈頓,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個曼哈頓是一個小小的典型美國小城,由於中國留學生的大量湧入而得名“中國村”。
在這本書里故事主要圍繞苛月和老熊、高洋和一鳴、安怡和建法、仁奇和他的小新媳婦兒,這四個在美中國留學生家庭的故事展開敘述的,隨著他們的畢業、就業等不同情況,這四個家庭以不同的結局結束了他們的留學生涯。
苛月和老熊這一對夫婦,真正算得上模範夫妻,幾年的留學生活,並沒有讓他們之間產生距離感,反而在日常生活的小事情的處理上,兩個人有了更大的默契。平常時間裡,老熊毫無後顧之憂地在學校繼續著他的研究生和助教生涯,雖然存款不多,生活也有點緊緊巴巴,但是一家三口也其樂融融。自然是少不了苛月的功勞的,幾年的異國生活,也讓她學會了不少生活技巧,知道那裡的東西最便宜,那裡拍賣便宜的東西,儼然一個“當地人”。
高洋和安怡並不是隨夫出征的,她們都是在一鳴和建法出來安定下來已經一年左右時間了,她們才來了,目的就是一解相思之苦。
高洋和安怡來的時候,由於一鳴學校忙,就沒陪同建法一塊去機場接人,而是有苛月、建法、和仁奇一塊接了。來了以後,高洋才知道留學生真正的生活。住的地方,吃的地方,全然不像個樣子,整個的人也是全然顧不得形象不形象了。看到這裡高洋也全都理解,但心裡還不確切知道自己能否過得下去。當初就是自己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父親一錘子定音,硬是把她嫁給了父親的得意門生--陸一鳴,不過生活還算和和美美。沒過多久,高洋就發現這裡的生活太不好過了,自己又不像苛月那樣對於持家了熟於心,就提出出去到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去打黑工,一鳴也同意了,她也就去了,很快也就熟悉了餐館的生活,與人相處得也不錯。後來,安怡也去了,在打工這段時間,高洋還碰到了在中國留學的洋同學--薩姆。薩姆處處對高洋照顧,而且追求浪漫,總能使高洋感到窩心。儘管她心裡愛他,她知道他也愛她,不過她始終沒有越雷池半步。
安怡出來打工,也是出於無奈,在家也人生地不熟的。一天,大傢伙看安怡臉色不對勁兒,就讓餐館的一個杭大夫給她把把脈,發現她懷孕了,就告訴了她。在這樣的境況下,她在由於著,到底要不要孩子。在美國,醫生是不能給病人做人流的,醫生是要被逮捕的,就連做人流的人也是要受到處罰的。最後,經過一系列的行動與思想上的波折,安怡最終要了這個孩子。後來,這個孩子出生了,是個女孩,就取名叫珍妮。後來安怡媽媽來了,幫忙照顧孩子,安怡算是輕鬆了一陣子,就趕緊過了托福,又繼續修自己的碩士學位了。
說起仁奇,大傢伙都上心,老大不小了,還是獨身一個。還非得找箇中國妞,這在美國哪來那么多漂亮的中國妞?所以小伙子雖然各方面還不錯,可一個出了國的窮書生畢竟沒什麼競爭力。仁奇父母也在中國老家給他相了不少姑娘,就等著他回國辦事了,畢竟回了國還算一海歸,國內爭著出國的大有人在,這何嘗不是一根稻草。就這樣,仁奇順利結束單身生活,帶著嬌妻重赴美國。到了沒多久,妻子嫌他沒錢,就跟人跑了。
日子一天天過著,安怡修完了她的專業課,並且找到了一份在紐約的工作,所以就離開中國村了,獨在紐約,遠離家庭,不免孤獨,雖然老闆賞識,工作也算順利,但是還是孤寂,所以經常去酒吧,與家裡,中國村的朋友也日漸生疏。高洋也懷孕了,後來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叫陸森。高洋也在上學,不過最終不得已就又中斷了。後來,一鳴的父母也來了,高洋和陸父陸母處不來,最終引起大的糾紛,一鳴的父母最終灰灰地走了。高洋對一鳴徹底失望了,提出了離婚,最終奔向了薩母的懷抱(也許吧),繼續她的學業。仁奇的媳婦兒大著肚子最終回來了,大家都對她不屑一顧,只有仁奇依舊對她好,她們也離開了中國村。苛月一家子因為老熊學業完結,又對鄰居的嚼舌根不滿也離開了,儘管苛月對這裡也是戀戀不捨。一鳴帶著對高洋的歉疚離開前往加里福尼亞工作。這四個原本完整的家庭如今就這樣都離開了。
“曼哈頓”,“中國村”其實都是一種文化符號,二者的交融,意味著中西兩種異質文化的交匯與碰撞。正是這交匯與碰撞,演繹出了“相聚-衝突-離散”的悲情三部曲。在那異國他鄉,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三部曲在流傳,也許將來一切都會好起來,隨著中國的更加國際化,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