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統一北方

官渡之戰,袁紹兵敗,逃回鄴城,積鬱成疾,於建安七年(202年)病卒。其子譚、尚爭權,曹操同年九月攻占黎陽。九年鄴城降,袁尚奔幽州依次兄袁熙;後兄弟二人逃奔烏桓。十年正月操殺袁譚。烏桓是北方少數民族,東漢末年逐漸強大,擁有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袁紹在建安元年(196年)兼併公孫瓚土地時曾利用烏桓力量,事後矯旨封其首領蹋頓為單于,所以袁熙、袁尚此去是想借烏桓力量與曹操抗衡。曹操為了消滅袁氏殘餘勢力,準備遠征烏桓。他首先開鑿兩條人工水道,即從呼(今滹泥河)入滹水的平虜渠,以及從泃河口入潞河(今白河)通渤海的泉州渠,解決遠征的軍需運輸;又大封功臣,以鼓勵士氣。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北伐,到達易縣(今河北雄縣西北),再輕裝兼程來到無終(今天津市薊縣)。此時他得當地漢人田畸的指點和幫助,從已斷絕近二百年盧龍塞越險經過白檀(今河北寬城),迅速到達距烏桓根據地柳城僅二百里時,烏桓王才知曹軍到來訊息,倉卒迎戰,兵敗被殺。曹操收降二十餘萬人,並將為烏桓擄掠去的十餘萬漢人送回內地。袁熙、袁尚兄弟率少數士卒前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瓚子),公孫康將他們殺死,表示歸附曹操。至此,曹操終於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