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崇良

曹崇良

曹崇良,俗名曹向軍,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譚壩鄉黃龍村人。1982年二月出生,1995年十二歲的他獨自一個人 來到武當上拜師學藝,皈依全真派,為全真派第二十六代弟子,取道號崇良,後被武當山高人點化收為入室弟子,經過勤學苦練,後晉升為武當山太和宮教練,1998年隨武當山演出團去新加坡演出,引起了強烈反響,其後又多次隨表演團去馬來西亞,台灣,菲律賓等多個地區和國家演出,2001辭去太和宮教練,去全國各地宣揚道法,弘揚道教文化,現在浙江麗水市,劉伯溫故居青田縣從事道教文化研究,現為浙江麗水市青田縣章旦紅羅山,萬福宮主持。

基本信息

簡介

筆者在拜訪曹崇良道長之前,已經查閱過很多曹崇良的資料,以及他的人聞軼事,對這位年輕的道長有了很多了解,但是和他交談後,還是被他淵博的學識、豁達的氣度和那種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所折服。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主,始源於黃帝,發揚於老子,道教東漢時形成。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成教於張道陵天師,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戰國及秦漢諸儒,皆崇黃帝老子之學,稱為道家,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宗教形式也逐漸完備。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唐宋以降悉宗道教學術思想,信仰崇奉,普及於中華民族,可以說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

談話期間,曹道長告訴筆者他正籌劃在塔山山頂修建一座老君大殿,說著曹道長指向身後山頂上,遠遠望去山頂上已經被平出了很大一塊空地出來,曹道長說:“目前所有修建工作正在籌劃中,再有一年的時間大殿就可以建起來,到時候它不但可以作為一個宣揚道教文化,供廣大人民學習養生的聖地,而且可以做為廣大人民民眾的休閒遊玩的風景區。塔山位於青田縣城山後,前臨甌江,右臨浙江最大的一個農業示範園區,這裡鳥語花香,綠松碧竹環抱周圍,空氣清新,交通便利,青田本來就是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吸引著無數的遊人,加山塔山這么優越的地理位置,在這位年輕有位的道長領導之下,我想在不久的將來它不但會成為青田縣的一個道教聖地,乃至全浙江的一個重要的道教文化中心。

提到道教事業,曹道長滿懷深情的說:“道教協會要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道教界合法權益。曹道長他認為道教的思想中,有很多值得當代社會借鑑的思想,比如說道教的環境保護思想,這是可以用來為現實服務的。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採,使自然環境不斷的惡化,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們才回過頭來尋找解決的辦法。道教主張天人一體、和諧共生,崇尚道法自然,歷來注重保護環境。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道教中的很多思想對環境的保護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西升經》云:修之與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通過修德以達到太平和仁愛。道教提倡“無為”、“寡慾”、“不爭”和“濟世利物”,“無為而治”就是按照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來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濟世利物”就是要與人為善,要和自然環境處理好關係。這些道學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很有借鑑意義的。曹道長說;“在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後,中國道教和道教協會應該發揮自身優勢,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他還說,在新世紀中,我們可以從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發展道教的養生學、醫藥學,把道教在養身、健身方面的一些好的理論介紹給大眾,還可以在道教宮觀里辦一些養生堂,定期免費向大眾宣揚養生知識,另外道教倫理中的一些積極因素也應該進一步弘揚。還有道教的經典世俗化,包括用VCD、CD等科技形式弘揚道法,這樣能使信徒們輕鬆讀懂道教經典,了解道教文化,這也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適應。總之,要做的事還很多很多……

曹道長目光炯炯地說著,仙風道骨之後透出精神和幹練,看著他堅毅的眼神,我想起了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道教的事業任重而道遠,作為紅羅山的主持,曹崇良道長承擔起了時代的重任,在闡教修道,利國立民的事業上,正一步步勤奮探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