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魚知小

書魚知小

《書魚知小(增補本)》收錄了流沙河創作的隨筆作品。其內容包括了《交龍變成蛟龍》、《抑龍揚蛇好》、《龍與恐龍化石》、《換一角度看龍》、《莊周筆下之龍》、《鳳皇變成鳳凰》、《九頭鳥與輿鬼星》、《九頭鳥與颱風》、《麒麟是哪一種獸》、《風物餘醉》、《胡麻好種無人種》等作品。

基本信息

書魚知小

作者:流沙河 著

ISBN:10位[7806434801] 13位[9787806434802]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1

定價:¥15.50 元

作者

流沙河,一九三一年生於成都,一九三五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自幼習古文,一九四七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一九四八年始發表作品,一九四九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一九五○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一九五二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民眾》編輯、《星星》編輯。

一九五七年後因《草木篇》獲罪,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一九六六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餬口凡十二年。

一九七八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一九七九年重新發表作品並調回四川省文聯,一九八五年起專職寫作,後任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迄今出版《農村夜曲》、《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Y先生語錄》、《莊子現代版》、《流沙河短文》、《書魚知小》等作品二十種。

目錄

第一輯說夢八題

弗洛伊德以外

達成願望的夢

夢境之荒誕

夢中飄浮起來

焦慮症的夢

周禮所謂六夢

夢是一種畫謎

其實夢很短

第二輯詩中有畫

畫+說=詩

《離騷》以畫結尾

枚乘拍電影

《敕勒歌》全是畫

畫月夜

白雪好像梨花

畫超現實的幻聲

畫女性的意態美

意象派與李白

再說畫女性

宮娥團扇搖秋風

李白杜甫畫楊妃

白居易演幻術

寂寞紅與傷心碧

《長恨歌》里有電影

音響兌換畫面

畫面的音響效果

夜半鍾與滿樓風

樹上懸掛一顆心

魂入詩不可入畫

出現全是畫的詩

兩首《登?X省樓》

畫中又藏著說

《春曉》是盲詩嗎

畫家寫的詩

王維取景

誤聽與幻聽

……

第三輯書魚知小

書摘

喔 白綢的扇子

潔淨如草葉上的霜

你也被擱在一邊

懷著深深的同情去寫宮怨的首推白居易的《上陽白髮人》。上陽宮是唐玄宗時被強選去的宮女的住地。詩中寫的這位宮女,十六歲被選上了,當時她“臉似芙蓉胸似玉”,條件頗好,所以懷著希望。可是——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說)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說)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畫)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畫)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說)

宮鶯百囀愁厭聞,粱燕雙棲老休妒。(說)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說)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說)

寫她對幽囚狀況的感受,透露出苦悶的意態,不能說不真實,但總嫌一般化。這一段描寫適用於和她同命運的一百多位女幽囚。意態的共性有了,意態的個性沒有,所以讀後總覺得隔一層。接著寫她現年六十,成為上陽宮中最年老者,被皇帝遙賜以尚書稱號,以示嘉獎(多么殘酷的玩笑)。此時的她,已是白髮老嫗,仍像年輕時一樣地穿著“小頭鞋履窄衣裳”,畫著“青黛點眉眉細長”,不知道這種打扮早已過時了,這種“天寶末年時世裝”徒惹外人訕笑而已。可憐的她,幽囚四十四年之久,竟不了解外邊的時裝新潮流。外邊的女子早已改穿圓頭的鞋履和寬大的衣裳,早巳改畫又粗又濃的短眉了。令人笑,令人悲,她的個性出來了,白居易的深深的同情於斯而見了。

李白杜甫畫楊妃

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使被畫的那個女子在讀者的心目中美得說不出來,李白的技法可謂高明。為什麼“說不出來”?李白畫得太空靈了,朦朦朧朧的,叫我們如何說得出來。有些畫得很具體,如杜甫的《麗人行》,那一大群春遊曲江的貴婦,其中包括楊貴妃諸姊妹,不但細緻地描繪了她們的“肌理細膩一骨肉勻(稱)”,而且連她們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腰間圍的,都很細緻地畫到了。這樣還嫌不夠,還補說一句她們都是“態濃意遠淑且真”的。杜甫一共用了八句直接描繪她們的美,實在吃力,這種美就說得出來。可是這八句“說得出來”的遠遠不如那一句“說不出來”的,你說怪不怪!

在這一點上,也許杜甫的技法確實不如李白。杜甫太老實了。李白虛畫,杜甫實畫。李白畫自己的聯想,杜甫 ……

編輯推薦

《書魚知小(增補本)》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漢族,蒙古裔。1931年生於成都。四歲遷返今青白江區城廂鎮槐樹街老家,當時此鎮是金堂縣城。幼學古文,做文言文,習書大字。十六歲來成都讀省成中高二十三班,轉愛新文學。十七歲始發表習作。1949年秋入川大農化系,立志從文。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

序言

平時愛讀一些閒書,記住一些有趣味的事情。友聚二三,拿出來擺談,賓主皆悅然,亦人生之一樂也。看反應好,筆之成文.千字左右一篇,投到報刊去,娛樂讀者。日久成習慣,積存漸多了,又拿去出書。二○○三年十月南京鳳凰出版社印行這本《書魚知小》,就是這樣來的。

光陰迅速,一晃就是十年。我早已轉入古文字研究,另找趣味去了。出版界友人來說,外面讀者還愛看這本書,不妨添加一些同類短文,拿去再出增益之本。我原膽怯,經友人一鼓勁.便同意了。

我感讀者之恩。蒙他們不棄,掏錢包拯救我,使我免於頹喪,免於抑鬱,免於癌。倒不是看在錢份上,而是感念成千上萬的陌生人看得起我。這就像小孩,人家喜歡同他玩,他就快樂得做夢都笑醒。

二○一二年十月十二日流沙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