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經集傳

淳祜中,其子蔡杭表進於朝,稱《集傳》六卷,《小序》一卷,《朱熹問答》一卷,繕寫成十二冊。 他又把《書序》集中起來附在書後,對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懷疑。 今傳本中,《朱熹問答》已佚。

〖書經集傳〗六卷。
蔡沈(1167-1230)撰。沈字仲默,學者稱九峰先生,福建建陽人,元定次子,少承家學,師事朱熹。慶元間,韓侂胄執政,斥道學為偽學,貶逐趙汝愚、朱熹等,沈隨父謫道州(今湖南道縣),父歿,歸隱九峰,受其師朱熹命,注《尚書》十餘年,嘉定二年(1209)成此書。淳祜中,其子蔡杭表進於朝,稱《集傳》六卷,《小序》一卷,《朱熹問答》一卷,繕寫成十二冊。所據為衛包改寫本,蔡氏繼承了朱熹研究《尚書》的觀點,雖然在體例上仍維持《尚書》原有篇目,但在每篇標題下都註明"今文古文皆有"及"今文無古文有",凡"今文古文皆有"者為二十八篇,"今文無古文有"者為二十五篇,今文、古文區分清楚,即暗示了真偽觀點。他又把《書序》集中起來附在書後,對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懷疑。並且,又在《孔安國序》下明確提出了懷疑意見。此書是一部宋學的代表作,它總括了宋代兩百年間學者們對《尚書》的探索成果,它與唐代孔穎達所撰《尚書正義》分別代表了《尚書》學術史上的兩個時代。對以後的經學研究影響深遠。元皇慶二年(1313)規定它為科舉法定本,雖亦許兼用古註疏,但從此以後,特別是明永樂中編《五經大全》獨尊《蔡傳》以後,直至清末,甚至民間鄉塾都僅以此本為宗。
今傳本中,《朱熹問答》已佚。明清時期將其刻人《五經大全》、《監本五經》、《五經四書集注》等《五經》本中,尚有《四庫全書》本及光緒間京師聚珍堂仿殿本刻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