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篆刻教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叢書名: 高等院校美術與設計理論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國規劃教材
平裝: 16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02050874
條形碼: 9787102050874
尺寸: 25.6 x 18.4 x 1.2 cm
重量: 640 g

內容簡介

《書法篆刻教程》以中國傳統書法、篆刻藝術發展的脈絡為主線,主要講解書法、篆刻的形成背景、基本知識,書法、篆刻的臨摹及其轉換,並通過歷代書法、篆刻藝術家的經典範本臨習舉要及流派分析講解,讓學生全面地掌握書法篆刻藝術知識。

目錄

上編
第一章 書法的概念與基本知識
第一節 書法的概念
第二節 漢字的特點與書法形體
第三節 書法藝術的美學價值及功用
一、用筆的美
二、結構的美
三、章法的美
四、意境的美
五、材料的美
第四節 書寫工具與碑帖知識
一、書寫工具
二、碑帖知識
思考題與練習
第二章 書法藝術的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第一節 從文字的產生到書法的自覺
一、漢字的起源
二、契刻與銘鑄
三、裝飾與書寫
第二節 隸變與隸勢
一、隸變的發生
二、簡牘墨跡中所見秦漢文字
三、石刻文字的形體演變
四、所謂“八分體
第三節 楷法的形成
一、隸勢的解散
二、諸體間m
三、文人的參與及其對典型風格的主動提煉
四、王羲之的書聖地位
五、楷法與其他諸體
六、王獻之與“一筆書”
七、石刻程式的演進
八、石刻程式的進步與石刻文字形式的簡化
九、隋代書法
第四節 從形式的停滯到超越形式
一、尚法的初唐書壇
二、顏真卿的“變法”與狂草書風
三、書法的沉滯與狂禪書風
四、趨於觀念化的書法史
第五節 傳承與激變
一、法度的體系化
二、趙孟煩及元代名家
三、明初書法
四、吳門四家與董其昌
五、明末清初的激變
六、清代碑學運動
第六節 民國與現當代書法
一、清末民初的書法
二、民國時期的書法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書法發展
思考題與練習
第三章 書法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第一節 書法傳統和經典碑帖
第二節 臨摹的方法和意義
第三節 篆書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一、篆書臨摹
二、經典範本臨習舉要
三、篆書的臨創轉換
第四節 隸書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一、漢簡的臨摹
二、漢碑及摩崖石刻隸書的臨摹
三、漢隸經典碑帖臨習舉要
四、隸書的臨創轉換
第五節 楷書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一、魏碑的臨摹
二、唐楷的臨摹
三、小楷的臨摹
四、楷書經典範本臨習舉要
五、楷書的臨創轉換
第六節 行書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一、行書經典範本臨習舉要
二、行書的臨創轉換
第七節 草書臨摹及其創作轉換
一、經典範本臨習提要
二、草書的臨創轉換
思考題與練習
第四章 書法創作的本質及其類型
第一節 書法創作的本質
第二節 書法創作的類型與方法
一、集字創作
二、模擬創作
三、創作
第三節 書法創作的內容與形式
一、內容
二、形式
第四節 現代派書法創作舉要
一、現代藝術與現代派書法
二、現代書法創作的基本類型
思考題與練習
第五章 書法理論
第一節 古代書法理論述要
一、漢魏南北朝書學
二、隋唐五代書學
三、宋元書學
四、明清書學
第二節 現當代書法理論研究綜述
一、書法史研究
二、書法美學研究
三、書法批評
思考題與練習
第六章 書法欣賞與評鑑
第一節 書法欣賞與評鑑的意義
一、書法藝術鑑賞的過程本身就是審美創造性的活動
二、書法鑑賞能培養觀賞者正確的審美觀和審美方式
三、書法鑑賞制約和推動著書法創作
第二節 古代書法批評的類型及方法
一、漢末:書法批評意識的覺醒
二、魏晉南北朝:“品”與“評”的批評體格
三、唐代:尚法批評理論的形成
四、宋代:人品、作品與隨筆格調
五、元代:崇尚古典
六、明代:從平庸走向激切
七、清代:從技法解析到流派宣言
第三節 現當代書法批評概述
思考題與練習
下編
第七章 篆刻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篆刻的起源
第二節 秦漢印章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至元代印章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印章
二、隋、唐、宋時期印章
三、元代的篆刻藝術
第四節 明清篆刻
一、明代篆刻
二、清代篆刻
第五節 近現代篆刻
一、趙派
二、吳派
三、黟山派
四、浙派
五、虞山派
六、京派
思考題與練習
第八章 篆刻臨摹與創作
第一節 篆刻工具與材料
一、刻刀
二、印石
三、印泥
第二節 執刀與刀法
一、執刀法
二、運刀法
三、基本刻法
第三節 篆刻臨摹的方法與步驟
一、選印
二、摹印和臨印
第四節 篆刻創作及邊款藝術
一、篆刻創作
二、篆刻的邊款藝術
第五節 篆刻欣賞與評鑑
一、篆刻鑑賞的一般規律
二、篆刻鑑賞力的培養和提高
三、篆刻鑑賞理論基礎的建構
四、篆刻鑒賞概念的構成
附圖:篆刻創作過程
思考題與練習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