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和樓

(3) 曦和樓序 曦和樓序

曦和樓始建於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歷經271年滄桑風雨,為長樂縣城垣遺址。五峰於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設長樂縣,清乾隆二年憑山跨澗興建曦和、薰風、昭化、鎮安四座城門,曦和樓為東城門,為五峰立縣標誌性建築。
曦和樓建築風格盡顯土漢文化同宗同源、交匯融合的特色,為宜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曦 xī[名]
(1) (形聲。從日,羲(xǐ)聲。本義:太陽,陽光)
(2) 同本義 [sun]東曦既駕――《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曦月(日月);曦車(曦軒。曦和所駕之車。指太陽);曦景(陽光);曦微(陽光微弱)
(4) 通“羲” [Fu xi]。如:曦和(即羲和。羲氏與和氏的並稱。為傳說中堯時執掌天文曆法的官吏)
曦和樓序
曦和樓序
康乾盛世,國強民富。乾隆二年,置縣長樂,傍天池興城建橋,定四方而設四門,群峰環繞,青山滴翠。今重修曦和樓,此乃合天意、順民心、樂無極之善舉。
興文塔高聳入雲,雄偉壯觀;長生洞奇石異景,千姿百態;白溢寨炎夏窟冰,世上罕聞;龍洞水奔流直下,匯入清江;大後河林海浩瀚,山水絕美;柴埠溪峽谷風光,馳名中外。眾景點簇擁曦和門,一併妝扮山川秀麗的新五峰。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識之士,走出曦和門,大展雄才:紅軍老幹部胡南卿長征二萬五千里,後職任廣州市長;中共中央委員、北大學子胡春華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容美田氏後裔田玉科為醫學教授、全國人大常委。商賈出寨,見識山外大世界,促進民族大融合;壯士從戎,守疆抗敵爭奮勇,保家衛國譜長詩。
飢無食,寒無衣,耕無地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幸逢一個經濟騰飛,科技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安康的新時代。吾不能存唐風宋韻,葆詩馨墨香,做文化傳人,但卻見土漢兒女廣納高山靈氣,用心智默默地弘揚民族精神,感悟文化精粹,豐富人生底蘊,承傳時尚與永恆。
政通天人和,古鎮不復現,重修曦和樓,舊貌換新顏。
登樓感慨萬千,欣然而賦四韻:
仰而望景,五劍騰空。
俯而聽泉,天池潺流。
放眼觀山,層巒聳翠。
欲登斯樓,世人所求。
附楹聯:曦和古樓重逢盛世,東門瓊閣再度生輝。
五陵瓊閣納高山靈氣,古城門樓采人間萬象。
五峰一中 李長華
二0 0八 三月二十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