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與秩序:鄂南陳村的法律民族志

暴力與秩序:鄂南陳村的法律民族志

村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村落糾紛中的“外人” 官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叢書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青年學術文庫

平裝: 23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93440
條形碼: 9787500493440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6.6 x 1.6 cm ; 422 g
ASIN: B0053LJLYC

內容簡介

近年來,農村糾紛解決問題在社會學界、人類學界和法學界同時受到了普遍的關注,並有一批優秀作品問世。《暴力與秩序——鄂南陳村的法律民族志》借鑑了人類學的民族志研究方法,考察鄂南陳村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糾紛解決。陳村是湖北省鄂南市南山區的一個經濟和文化落後的傳統農業型自然村落,在行政上隸屬於五共村,人口占五共村三分之一。陳村內部是一個熟人社會,而五共村則構成一個半熟人社會,五共村與周圍的六個村莊近似構成了“基層市場區域”。陳村在解放前曾有完整的宗族組織,但現在已不復存在,雖然最近重修了族譜。人們的宗族觀念已大大減弱,宗族也喪失了強有力的組織動員能力。按糾紛當事人的身份,本書將糾紛分成了三類:家庭內部的矛盾和糾紛、村民之間的矛盾和糾紛、村民與基層政府及其代理人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家庭的內部矛盾主要包括:大家庭內部由於分家和贍養問題所導致的矛盾,圍繞著婚姻問題所導致的矛盾和糾紛,小家庭內部的夫妻日常矛盾等,這幾種矛盾糾紛常常混雜在一起。正常的糾紛解決方式有:向家庭成員直接表達或宣洩不滿,向其他村莊成員發牢騷,在有權威的第三者的解下解決問題。這些方式是在村落特有的“臉面”機制下有效運作的。然而,這種運作機制會受到阻礙,最終導致惡果。頻繁的家庭暴力常常導致婦女自殺,這種自殺帶有對其丈夫和夫家人的懲罰性質。婦女自殺後,其娘家人一般會到夫家來“打人命”,這是一種在喪葬習慣和儀式中得以展開的村莊習俗。陳村的家事糾紛幾乎沒有被提交給法庭的,這意味著在家庭內部糾紛的解決中,國家是“不在場”的。即使發生了自殺、縱火、故意毀壞財物、故意傷害人身等行為,國家也沒有出場。

作者簡介

柏峰,1980年生。湖北鹹寧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博士,主要從事法律社會學和鄉村治理研究。已在《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等雜誌發表文章四十多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十多篇,出版著作《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農民生活及其價值世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一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法律民族志與當代中國法律社會學的使命
一 當代中國法律社會學的使命
二 回應時代使命的研究及其不足
三 法律民族志研究的問題意識
四 民族志研究的代表性問題
五 區域比較視野下的法律民族志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村莊概況
一 本研究的具體方法
二 村落地理與經濟
三 村落的外部格局
四 村落的內部格局
第三章 家庭內部的矛盾與糾紛
一 分家與贍養
二 訂婚、結婚與離婚
三 夫妻矛盾與家庭暴力
四 臉面、暴力與國家不在場
第四章 家事糾紛中的婦女自殺
一 幾起婦女自殺事件
二 自殺事件背後的村莊習俗
三 自殺婦女的死亡想像與道德建構
四 自殺之道德建構的社會基礎
第五章 村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一 村民之間的日常矛盾
二 性侵害與婚外性關係
三 村落中的契約糾紛
四 屈辱、暴力與村落中的“國家”
第六章 村落糾紛中的“外人”
一 “外人”概述
二 作為事實存在的“外人”
三 “外人”作為一個符號
四 “外人”的村莊社會基礎
第七章 官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
一 政策執行中的矛盾與糾紛
二 關於稅收的矛盾與糾紛
三 消極政務中的矛盾與糾紛
四 忍耐、上訪與政府之上的“國家”
第八章 糾紛解決實踐的總結
一 糾紛解決方式的類型
二 私力救濟及其實踐
三 社會型救濟及其實踐
公力救濟及其實踐
無救濟及其實踐
六 在無救濟與底線救濟之間
七 糾紛解決、法律信仰與現代性
第九章 鄉村體制改革背景下的糾紛解決
一 改革開放以來的鄉村體制
二 鄉鎮機構對糾紛解決的影響
三 鄉村幹部對糾紛解決的影響
四 鄉村社會糾紛解決的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