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文蚌

景頗文蚌(JinghpoWunpong)是指定居在緬甸北部克欽邦、中國雲南和印度東北部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為藏南)的克欽族各個支系如載瓦(Zaiwa)、卡庫(Hkahku)、高伊(Guari)、馬尤(Maru;浪速)勒期(Lashi或Lechi)、浪峨(中國稱阿昌族)、日旺(包括中國的怒族獨龍支系及阿儂支系和獨龍族)、景頗族、傈僳族等古代氂牛羌的後裔。文蚌民族認為,大約在10000至6000年前,其祖先發源於北方寒冷的“天然平頂山”大草原(景頗語:“木拽省臘崩”)的日月山(據說就是青海省的日月山),是古代氂牛羌的後裔,將牛作為圖騰崇拜,因此不食水牛肉。文蚌民族先民開始從“蒙古利亞”(Mongolia,蒙古人地方)的“木拽省臘崩”(天然平頂山,河湟地區)遷到“戶練央旦卯”(平坦之地,甘南、陝西寶雞一帶),之後進入“頗究桑昔卯”(大森林地區,藏東南與川西林區),再遷到“哲聶林真卯”(紅土高原,川西、滇西北一帶)[1]。經過數百年的長途遷徙,一部份到了西藏西南部的河谷地帶,一部份到了緬甸的湄苗河流域,一部分沿瑞麗江南下到了緬甸的尋利山脈,還有一部分到了印度阿那諾帕底薩(喜馬拉雅山脈以西三角地帶),形成了若干“文蚌民族支系”(或稱部落)。這些“部落領土”互為毗鄰,跨國界相連,所居住的民族統稱“文蚌民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