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寺[武漢]

景德寺[武漢]
景德寺[武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漢景德寺位於東西湖區柏泉月塘角,始建於唐代末年,盛於明清;唐末年間,有位得道高僧來到柏泉,看中這裡狀如雄獅怒吼的綠山,面向月塘,靈氣盈溢,便選定山坡中建起寺院,定名金台寺,到北宋景德年間,該院全面修繕,更名為景德寺,民國三十年間,寺院建築規模更進一步擴大,頗為宏偉壯觀。

基本信息

千年古剎景德寺

景德寺自建寺以來,世代都有衣缽傳人,歷代高僧備出,是一個非常莊嚴潔淨的佛門聖地。寺院大門外有一口柏泉古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現被定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柏泉有一百多個泉眼,景德寺高僧選了一個最大泉眼淘井,此井底的樹根形如木魚,這個木魚能使柏泉井水永不枯竭,每晚十二點景德寺僧侶和周圍居民能聽到來自柏泉井下的木魚聲音,因而景德寺聞名四方,香火也更溢濃香。景德寺毀於20世紀六十年代。2001年12月31日,由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歸元禪寺、寶通禪寺九十高齡的昌明方丈發起並主持舉行景德寺奠基儀式,受到武漢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景德寺景區開園,使千年古剎景德寺再現昔日光輝,給武漢旅遊增添了一處新景點。

風景小解

景德寺景德寺,始建於唐代,原名金台寺,宋景德年間更為景德寺,曾與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禪寺齊名,明末清初毀於戰火。2001年於原址開始恢復重建,這裡蒼翠掩映,綠水環抱,清幽寧靜,風景宜人.位於景德寺山門前月塘角的水塘中,井底有樹根盤曲,狀如雙鯉,一大一小,頭端有地下泉水湧出,如魚遊動。成為奇觀。
井壁原系磚瓦築。現已改換成水泥,堅筒,原來的紅沙石雕刻井欄現已不見。井深3米,水深2.5米。水澈見底,清涼甘烈,被列為市市級保護文物。位於景德寺左側的月塘岸邊。莊嚴佇立,見證著山山水水的四季更迭和人世的滄桑,也為秀水青山平添了迷人的意趣。景德寺前的月塘,如一位美麗的村姑,娟秀恬靜。
水面上的九曲木橋,從古井一直延伸至月塘對岸。古樸端莊,曲曲折折。橋的右側,是一片灑滿新生的蓮葉的荷塘,水珠兒靈動在翠綠的荷葉上,仿佛綴滿了晶瑩的珠片;左側卻是一片明鏡般清澈見底的水面,偶爾看見小魚兒歡游其間,清風徐來,水面如輕輕飄動的緞面,柔軟而亮麗。。。。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我看見了袒胸露腹,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張的彌勒佛.供奉於藥師殿旁的這尊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雕刻在一段一人多高的紅梨木上.雕工精細,布局完美.
觀世音菩薩,是一位悲心懇切,覺照圓明,尋聲救苦,隨類應現,並與娑婆世界因緣最深的等覺大士。以處處展現“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的大悲精神著稱於世。
我懷著萬分虔誠,大禮而拜....

旅遊路線

地 址: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月塘角景德寺
乘車路線:在解放大道寶豐路乘505路公汽或六度橋—吳家山(黨校)的巴士,到東西湖黨校下車。然後轉乘到柏泉的巴士,至終點下。從柏泉巴士站步行進寺需30分鐘,也可做麻木進寺(3-4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