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藥]

普洱茶[中藥]

普洱茶,中藥名。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L.) O. Kuntze(Mast.) KitamuraMast.的嫩葉。普洱茶分布於華南至雲南、貴州等地。具有清熱生津,辟穢解毒,消食解酒,醒神透疹之功效。常用於暑熱口渴,頭痛目昏,痧氣腹痛,痢疾,肉食積滯,酒毒,神疲多眠,麻疹透發不暢。

入藥部位

嫩葉。

性味

味苦、甘,性寒。

歸經

歸胃、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生津,辟穢解毒,消食解酒,醒神透疹。

主治

用於暑熱口渴,頭痛目昏,痧氣腹痛,痢疾,肉食積滯,酒毒,神疲多眠,麻疹透發不暢。

相關配伍

治悶瘄:取乾茄梗(伏月采,風乾),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二錢煎服,少頃盡出。(《百草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

使用注意

體弱而中焦虛寒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清明前後枝端初發嫩葉時採摘,乾燥加工成條狀。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紙屑,掰成碎塊。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形態特徵

普洱茶 普洱茶

常綠小喬木至喬木,高10-17m;小枝幼時有細毛。單葉互生;葉柄長達1cm;葉片革質,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聚傘序具花1-4朵,腋生;花白色,芳香,直徑約4cm;萼片5,宿存,內面無毛;花瓣7-9,基部連合併與外輪雄蕊連合;雄蕊多數,成2輪,外輪花絲連合成長或短管,內輪5-15枚,分離,均無毛,花葯丁字著生;子房上位,3室,有毛,花柱只在先端分裂。蒴果扁圓形,直徑3-4cm。種子幾圓形,直徑約15mm。

生長環境

生於排水良好的赤土或多雜石的土中。分布於華南至雲南、貴州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嫩葉乾燥加工成條狀,長1.5-3.5cm。葉片展平後呈橢圓形、卵圓形或矩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表面灰綠色或墨綠色,背面被灰白短柔毛;老葉長可達15cm,寬可達5cm,革質。氣清香,味微苦澀。

二、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碎片,表面黑綠色或深褐綠色,質脆易折斷。氣香,味苦而澀。

藥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降脂作用。

相關論述

1、《雲南通志》:“思茅廳採訪,茶有六山:倚邦、架布、嶍崆、曼磚、革登、易武,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或土中雜石者最佳……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

2、《綱目拾遺》:“出雲南普洱府。成團,有大中小三等。《雲南志》,普洱山在車裡軍民宜慰司北,其上產茶,性溫味香,名普洱茶……按普洱茶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有偽作者,名川茶,乃川省與滇南交界處土人所造,其餅不堅,色亦黃,不如普洱清香獨絕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識》,普雨茶,蒸之成團,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與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