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坐落在昆曼國際大通道上的樞紐城市,滇西南重鎮普洱市市區。普洱學院的前身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於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建立,是雲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之一;1998年4月,雲南省電大思茅分校成建制併入。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在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普洱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普洱學院為雲南省屬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由雲南省人民政府舉辦,實行省市共管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原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197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日制公辦省屬專科學校。1977年,學校開始籌建,1978年10月正式招生,與思茅師範在同一校園辦學;1987年2月,遷入思茅市翠雲區寧洱大道242號現校址辦學。1998年4月,雲南省電大思茅分校成建制併入;1998年9月,學校管理體制調整為“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為主”;1999年,確定為雲南省首批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試點學校;2000年,通過雲南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資質評價,成為首批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合格學校。2012年4月12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在思茅師範高專基礎上建普洱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占地2126畝,其中建設用地626畝,總建築面積20.2萬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學生5800餘人,各類專業38個,其中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33個,覆蓋3個專業以上的學科門類有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農學等4個。有專任教師33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學位的教師17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1.0%,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2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8.5%。

建校三十三年來,我校累計輸送各類畢業生14062人,為思茅及周邊地州的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培養了大批合格的教師,不少畢業生已成為中國小骨幹教師、校長或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在傳統的師範教育向現代教師教育轉型,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實現教師教育一體化的進程中必將有更大的作為;充分利用與西園聯合創建“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基地”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的套用性專門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

歷史沿革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1977年5月,思茅師範專科學校開始籌建。

1978年10月正式招生,與思茅師範在同一校園辦學。

197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全日制公辦省屬專科學校。

1987年2月,遷入思茅市翠雲區寧洱大道242號校址獨立辦學,其後更名為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4月,雲南廣播電視大學思茅分校成建制併入。

1998年9月,學校管理體制調整為“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管為主”。

1999年,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被確定為雲南省首批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試點學校。

2000年,通過雲南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資質評價,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為首批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合格學校。

2012年,學校遷至普洱市思茅區學院路1號。

2012年3月29日,經教育部批准,在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普洱學院。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體現現代大學制度“以人為本”的理念,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活校”之路。為傳承地方文化藝術,學校成立了思茅絕版木刻研究所、版畫工作室、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使版畫藝術、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研究等特色優勢項目打入國際領域;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重點推進與寮國、泰國的教育交流合作,拓展與省內、國內高校合作,提升學校的國際化水平和社會合作能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隊伍整體實力增強,辦學質量、效益有較大的提高。學校正著手新校區的籌建工作,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把學校辦成本專科教育並存,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多學科專業的本科層次的普洱學院。

辦學特色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一是學科專業具有區域性特色。 學校結合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普洱建設,調整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生物學、農學學科建設,先後設定了熱帶園藝、園林技術、植物保護、熱帶森林資源培育、生物技術與套用、茶葉生產加工技術、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等專業,形成了適應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和特色生物產業建設的專業群。學校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共建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基地,首開雲南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的先河。

二是科研和美術創作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學校以傳承、研究、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依託普洱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深耕本土,培育特色,尋求突破。著力加強佤族文化、拉祜族文化、傣族土司文化、普洱民族關係與邊疆發展等課題的研究;美術專業發揮思茅絕版木刻技法的特色和優勢,以邊疆旖旎妙曼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為題材,創作出大批主題明朗健康,色彩層次豐富,風格獨特的作品,成為雲南絕版木刻創作的重要基地和民族美術對外展示的視窗。

三是校園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特色。面對來自邊疆、邊境和跨境不同國家、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俗、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學校始終倡導精神上兼容並包,學習上兼收並蓄,生活上文明高雅、和諧敦睦,多元色彩的校園,已成為各民族師生共同的生活家園和精神家園。

四是辦學模式具有開放性特色。學校始終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以開放促發展。充分發揮“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區位優勢,與泰國清萊皇家大學、寮國國立大學在學生交流、教師互派等方面展開合作,培養面向東南亞開放急需的英語兼修泰國語、英語兼修寮語等複合型語言人才。2006年以來招收東南亞留學生80餘人,是學校面向東南亞的開放教育的嘗試和初步成果,為學校開放的空間和層次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專業設定

二級學院 本科專業
專科專業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語文教育 歷史教育
歷史學 文秘
外國語學院 英語 英語教育 套用英語(英、泰)
套用英語(英、寮國)
教師教育學院 國小教育 初等教育 學前教育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 數學教育 統計實務
理工學院 物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物理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 計算機套用技術 計算機信息管理
生化學院 生物科學 化學 生物教育 化學教育
生物技術與套用
農林學院 園林 茶葉生產加工技術 園林技術
園藝技術 園藝技術(咖啡)
藝術學院 美術學 美術教育 藝術設計
音樂教育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
政治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律事務
經濟管理學院 酒店管理 旅遊管理

合作交流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個,其中省級實習實訓示範基地4個。

東協學院重點以湄公河流域的緬甸、寮國、泰國、高棉和越南東協五國為對象,著力於東協五國的歷史、文化、語言、政治、經濟、商貿、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東協學科、開展東協研究;著力於培養服務於沿河各國經濟貿易、文化交往的套用型人才;著力於為東協國家創建文化藝術、學術交流的平台,為普洱市乃至雲南省面向東協的經濟文化交往做出貢獻。普洱學院先後有80名寮國留學生學成畢業回國。自2013年起5年內,普洱學院將為寮國豐沙里、烏多姆賽等培養105名本科大學生。2013級近40名寮國留學生於11月已經入學。

學院領導

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
院黨委書記:毛保祥

院長:成文章

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魏宏、鄭穎松

副院長:代紅兵、於乾千

學校風貌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二級

二級學院設定

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有專任教師30人,有在校學生1100餘人,...........

人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生物多樣性科學教育館生物多樣性科學教育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