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昌鎮

普昌鎮位於甘洛縣東南部,距縣城6公里,鎮政府駐普昌村,與新市壩鎮、阿爾鄉、石海鄉接壤,全鎮幅員面積45.3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外加代管一個臨時村,全鎮農戶2221戶,總人口10125人,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鎮。

基本信息

普昌鎮(Pu Chang Zhen)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普昌是彝語譯音,全稱為普昌莫,意思為產水稻之地。
地理位置 普昌鎮人民政府駐普昌村,位於東經102°46′- 102°53′北緯28°54′-28°58′,北與新市壩鎮接壤,南以阿爾鄉為鄰,左接里克鄉。電話區號0834,郵政編碼616850,北距甘洛縣人民政府直線距離6公里,公路7.5公里。
政區沿革 解放前無政權組織,由黑彝吉時家統治,1956年民主改革後建古覺鄉(鄉政府駐地古覺村,現更名為古足村),1958年鄉政府遷普昌遂改名普昌鄉,1958年與阿爾鄉合併改建為區級普昌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普昌鄉,1965年再改建為普昌人民公社(鄉級),1985年恢復普昌鄉,1992年拆鄉建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普昌鎮有橋邊村、以達村、斯普村、特爾莫村、西西呷村、足木村、古足村、馬拉哈村、哈木足村、普昌村、西部村(自然村,尚未批准為行政村)等10個行政村,1個自然村。
人口面積 2011年末,全鎮常住人口13983人,其中流動人口1857人,全鎮耕地總面積共9446.9餘畝。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7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13千米,總面積44.5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為0.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0.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14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山地,地勢自北低南高,西低東高,一般海拔在1120米-2200米,最低為橋邊村海拔1120米,最高為叔何來吉海拔2200米。
氣候 屬溫帶季風區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夏季雨量集中、冬季乾冷少雪。
水文 境內屬尼日河水系。馬拉以達自馬拉哈村東入境,自東向西,入甘洛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鉛鋅礦、硫化鐵,儲量正在勘探之中。境內有天然林425040畝,退耕還林地536畝,草場18000畝,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農林牧業發展前景廣闊。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等。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總面積共9446.9餘畝,其中含水田3800畝,以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895.5萬元,糧食作物3837.5噸,糧食作物主要為玉米​、小麥、稻穀。截止2011年末,有豬存欄9285頭,牛存欄1630頭,羊存欄1117頭,家禽飼養量19561羽。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處,圖書室3處。
教育 2011年末有國小4所,中學1所。在校生達2285名,入學率100%,畢業360人、畢業率100%、鞏固率99.5%、掃除文盲15周歲以下達到100%,17周歲以下達到87.7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所。床位20張,從業人員6名。
體育 有學校體育場2處。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全鎮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人,占全鎮人口0.19%,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32人,占全鎮人口 11.67%,其他優撫、補助人員113人,占全鎮人口的0.8 %,共投入資金155.1萬元,2011年末,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共12426人,參合率達102.47%。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430縣道,4.5公里,有9個村建成通村公路。
郵政電信 境內移動無線通訊網路已經全面覆蓋(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有線電話已經覆蓋橋邊村、哈木足村、普昌村;互聯寬頻網路已經覆蓋普昌村、橋邊村、哈木足村;原有郵政所,現已因為業務量過小撤除,僅有專人負責信件、快遞的派發。
鎮區市政建設
給 排 水 有簡易自來水前池4處。
供電 境內有供電所1所,鎮域內全面供電。
園林綠化 鎮駐地有花壇2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