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林法

但普德林爐溫只有約1400℃,生鐵中的碳脫除到一定程度後,熔點超過爐溫,金屬呈半凝固狀態,要靠人力攪拌才能使冶煉繼續進行。 但由於爐底和爐渣中含有極高470的氧化鐵,碳可以脫除到很低,成為熟鐵;然後經反覆鍛打,擠出熟鐵中的氧化鐵渣子後,製成材料使用。 普德林法是現代煉鋼法出現之前的主要生產方法,曾達到相當大的生產規模,19世紀中期歐美各國用普德林熟鐵鋪築的鐵路達到7萬多km。

普德林法(puddling process)
工業革命初期英國大規模生產熟鐵的冶煉方法。又稱攪煉法。普德林爐的構造和平爐相近,只是沒有下部的蓄熱室。燃料燃燒後形成的長火焰送入爐內,靠爐頂的反射作用加熱生鐵,爐底用鐵的氧化物砌築,由於火焰中的過剩氧和爐底中大量的氧使生鐵中的碳和磷經氧化去除。但普德林爐溫只有約1400℃,生鐵中的脫除到一定程度後,熔點超過爐溫,金屬呈半凝固狀態,要靠人力攪拌才能使冶煉繼續進行。但由於爐底和爐渣中含有極高470的氧化鐵,碳可以脫除到很低,成為熟鐵;然後經反覆鍛打,擠出熟鐵中的氧化鐵渣子後,製成材料使用。普德林法是現代煉鋼法出現之前的主要生產方法,曾達到相當大的生產規模,19世紀中期歐美各國用普德林熟鐵鋪築的鐵路達到7萬多km。但由於半凝固態冶煉的根本弱點——勞動條件惡劣和熟鐵品質差,在貝塞麥法誕生後,普德林法即被迅速淘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